蜀道難板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李白《蜀道難》後繼之作 ,是受李白《蜀道難》影響而出現的含有蜀道難之語和直接以蜀道難為篇名的兩類詩作的總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如意境、聲韻等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誦讀品評賞鑑,體會想象、誇張的藝術特色

  3.情感培養目標:讓學生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從學習詩歌的朗誦入手,領會詩歌迴圈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

  2、藉助於“剝皮抽筋”法,探究本詩情感主旨

  3、本詩語言及藝術手法鑑賞,體會李白豪邁飄逸浪漫詩風的形成

  二、教學難點:

  1、鑑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

  2、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法

  3、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4、多媒體影音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天地是怎麼形成的?***盤古開天闢地***可是在我們西南部有一個傳說,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沒法和天合起來,於是她便把地摺疊起來,形成了高山、低谷,這樣天地就吻合了也許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嶺給了人們靈感,讓他們創造了這個神話,也許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給了我們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以靈感,讓他創作了詩歌《蜀道難》***PPT展示***

  說起《蜀道難》唐代的詩評家殷番評價這首詩是“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究竟這首詩奇在何處,今天,我們就通過誦讀和鑑賞共同感受詩歌的奇特之處

  二、誦讀感知風格之奇***PPT展示***

  1[活動] 下面先請大家聽一遍老師誦讀,聽的時候注意感受詩歌風格

  2[活動] 生誦讀

  3[提問] 通過通過誦讀和聽讀感受這首詩歌又怎樣的風格?

  [明確] 雄渾、豪放

  4 [活動]誦讀詩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渾豪放的風格***PPT展示***

  5 [提問] 主旋律是那幾句話?在詩中出現了幾次?

  [明確]噫籲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zī***嗟

  6 [活動]指導誦讀,感受詩風

  樂府詩大多具有詠歎的意味這首詩言蜀道之險,有“風人之義”,詠歎的意味尤濃,誦讀時必須把握這個基調,才能再現詩中的意境下面試分層加以解說:

  ①“噫籲……難於上青天”

  這兩句統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歎基調,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這是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噫籲”是驚異之辭“危”“高”,一義重出,極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後,再用升調讀“難於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能使紅潤的臉色枯萎,應讀出害怕的感情,聲音也應該越來越低沉

  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後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諮嗟”三字,若有餘音,以發人深思

  [小結] 通過對主旋律的誦讀,詩歌一唱三嘆的風格就體現出來了

  三、品讀涵泳意境之奇

  歐陽修這樣評價《蜀道難》“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落筆生雲煙”***PPT展示***李白的這種於眾不同的風格是如何通過語言來營造的,他反覆詠歎蜀道難,蜀道到底難在哪兒?請同學們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個角度突出了蜀道難,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賞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現手法

  1.賞析第一小節

  ***1***[提問] 第一處的難是從什麼角度寫蜀道難的?

  [明確]第一處“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中的“難”主要是說山勢之高

  ***2*** [提問] 哪些句子可以體現這一特點?選擇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一句來鑑賞一下

  [參考] ①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龍回日”的神話故事,作者還用了上下對舉的方式說明蜀道難行寫出了山勢之高,綿延接天萬仞之深,極望迴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寫得令人心驚肉跳

  [小結] 主要用了神話,突出了蜀道的高峻,連太陽神見了它都要繞道行駛,意象可謂闊大雄奇

  ②“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巧妙地化用“五丁開山”這個神話傳說故事,寫出了開蜀道的難寫出了古代人與自然的鬥爭和改造自然的強烈的願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難這句話顯得很有氣勢,寫出古代勞動人民在劈山架路的過程中的悲壯的業績而且這句話還運用了傳說故事極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③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第二句寫出了蜀道山勢迂迴,地勢極為複雜,是一種會讓人迷惑的山路,走進去就像迷宮一樣突出了蜀道的迂迴盤旋曲折的特點

  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攀緣”——按理說黃鶴飛得很高,連黃鶴都飛不過去,可見蜀道山勢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緣技術比較好,這種山連猿猱都攀不過去,可見山勢的險峻通過黃鶴和猿猱都飛不過去或者攀不過去來側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實際上是一種以虛襯實的寫法

  ⑤“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是寫登上頂峰以後的情形 通過摹寫神情、動作側面: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這也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後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控它們,看看是個什麼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說明】根據學生所選句子進行誦讀指導

  [小結]由此可知,第一小節裡有大膽的誇張,有豐富的想象,還引用了神話傳說,虛實結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壯闊,感情奔放,讀來確實有攝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

  ***5***[活動] 生再齊讀整個第一小節讀的時候注意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激情

  2.賞析第二小節

  ***1***[活動] ①這是第一小節,我們通過誦讀一起來鑑賞了一下接下來看二小節,第二小節有兩處描寫的文字,請分別把它勾畫出來

  ***2***[提問] 這兩處描寫展示了蜀道的什麼特點?

  [明確] 描寫了蜀道的險

  ***3***[提問] 這兩處文字是怎樣來變現蜀道的險峻的?

  [明確]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這是詩人設想遊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悽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是變了,也表現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石,都會危及遊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雲“其險也如此”運用誇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小結] 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巨集偉,確非他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潛雲“起雷霆於指顧之間”,絕非虛言!

  ***4***[活動] 生齊讀

  3.賞析第三小節

  [提問] 第三段是從什麼角度寫蜀道的呢?

  [明確]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表現了蜀道易守難攻,地勢的險要

  所守或匪親,……殺人如麻蜀地凶險

  [活動] 生讀這幾句話,感受蜀地的凶險讀出緊張的語氣

  [小結] 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險阻,猛獸如此的凶惡

  [提問] 如果讓你們進蜀山,走蜀道,你們會有什麼感受?***生可能答害怕***

  [明確] 雄奇可怖***PPT展示***這就是李白這首詩給我們營造的奇特的意境

  同樣是寫蜀道,我們看三秦民謠怎麼寫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雲兩角,去天一握山水險阻,黃金子午蛇盤鳥櫳,勢與天通***《三秦民謠》******PPT展示***武功縣的太白山很高,離天只有三百尺孤雲、兩角二山,離天只有手一拳那麼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盤、鳥櫳兩座山,山勢曲折險峻,高聳接天

  [提問] 同樣是寫蜀道,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首民謠和李白的事在表現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處?

  [明確] 相同:誇張 不同:想象 神話傳說 側面描寫 虛寫映稱

  [小結] 李白的這種瑰麗的想象,大膽的誇張,神奇的傳說,奔放的激情,就構成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手法多樣造意境 奔放的激情 瑰麗的想象 大膽的誇張 神奇的傳說***PPT展示***

  四、精讀揣摩意蘊之奇

  [提問] 那麼李白為什麼要極寫蜀道難呢?請看教材註釋①

  這首詩是為送別友人而作“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同樣是送別,卻沒有一點送別的哀婉之情,而是極寫蜀道難,目的是為了勸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體現了他的意圖?

  [明確]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PPT展示***

  [提問] 這三個句子中那些字需要重讀?

  [明確]何時 不可 胡為 早

  [活動] 分組朗誦

  看來是極力勸友人不要去那麼這是不是全詩的所有意圖呢?

  ***PPT展示***:寫作背景

  李白二十六歲時隻身出蜀,四十二歲才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但並無實職唐玄宗沉迷於聲色,任用奸臣李白氣質傲岸,桀驁不馴,蔑視權貴,不久,得罪權貴,而被讒言毀謗,排擠出京

  天寶初年, 地方節度使勢力膨脹藩鎮割據,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

  請同學們結合背景以及詩歌的第三小節討論一下,詩人有沒有言外之意?***PPT展示***

  [明確]言外之意兩種解讀

  第一種:融入身世之感,感嘆人生之難,仕途之難,不如放浪形骸,迴歸精神家園

  第二種:警告當時的統治者,謹防軍閥割據,表現對時局的隱憂***PPT展示***

  [小結] 李白是在一番奇語傾吐一腔幽憤之情,一副狂態難掩一顆赤子之心***PPT展示***

  結束語:全體誦讀,感受詩人的這幅心腸吧

  二

  教學目標

  1.瞭解唐代詩歌發展歷史。

  2.瞭解詩人李白的生平和創作。

  3.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4.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教學重點

  1.瞭解詩人李白的生平和創作。

  2.瞭解唐代詩歌發展歷史。

  3.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4.把握結構上回旋往復的特色。

  教學難點

  分析李白詩歌中的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最高峰,唐詩是中華藝術園地的瑰寶,歷經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絢麗多彩的藝術風格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一、關於唐詩

  唐代是我國詩歌最光輝的時期。評述唐代的詩歌,一般都按它發展的情況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評為“初唐四傑”,詩風健康,活潑。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還出了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為傳誦。

  晚唐時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二、關於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三、關於《蜀道難》

  在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給學生2—3分鐘速讀一遍課文,之後找一名同學範讀,訂正字音,斷句。

  1.提問:讀過這首詩後,你會發現有一句話重複出現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明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提問:這句話在三段中分別出現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複呢?

  明確:不是,意義上是有區別的。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及開闢歷史,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蠶叢及魚鳧……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講了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寫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衝擰倒流。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纖曲,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上捫星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問君西遊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作者借“悲鳥”和“子規”來渲染途中的悲涼悽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連峰去天不盈尺……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旅遊者攀援於“連峰”“絕壁”之上,置身於震耳欲聾的“飛端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後用“其險也如此”勸阻歷險者慎入蜀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三次出現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寫蜀中戰禍之烈。第一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為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學生熟讀,背誦。

  3.提問: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複,那麼連續出現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確:奠定了全詩的詠歎基調。統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

  4.提問: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尋今,這種驚人的想象和高度的誇張相結合,營造出震撼人心的氣氛和奇險壯觀的景象。那麼李白此詩只是為了寫景嗎?

  明確:明人胡震亨說“言其險,更著其戒”,詩人的用意其實在此。

  學生體會全文,誦讀全詩。

  四、課後作業

  1.完成思考練習一、二、三。

  2.太白風采與盛唐氣象之間有何聯絡?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教案
蜀道難板書
相關知識
蜀道難板書設計
蜀道難板書
蜀道難板書
粵教版蜀道難教學設計
高一上冊語文蜀道難教學教案
李白蜀道難的藝術風格
高中語文必修三蜀道難說課稿
李白蜀道難原文及翻譯
蜀道難的讀後感
高中語文蜀道難訓練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