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愛情詩歌鑑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優美的愛情詩值得唯美去鑑賞。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古代愛情詩歌鑑賞:《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與文人詩詞喜歡描寫少女初戀時的羞澀情態相反,

  在民歌中最常見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來表現她們對於幸福愛情的無所顧忌的追求。

  這首詩屬於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辭》,

  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傾心相愛的男子表述愛情。

  由於這位姑娘表愛的方式特別出奇,表愛的誓詞特別熱烈,致使千載之下,

  這位姑娘的神情聲口仍能活脫脫地從紙上傳達出來。

  首句“上邪”是指天為誓,猶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非不得已,不會輕動天的威權。現在這位姑娘開口便言天,可想見她神情莊重,有異常重要的話要說。果然,姑娘終於把珍藏在自己內心,幾次想說而又苦於沒有機會說的祕密吐出來了:“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相知”就是相愛,相好。姑娘經過自己的精心選擇,認為這位男子確實值得相愛。“長命無絕衰”是說兩人的命運永生永世連結在一起,兩人的愛情永生永世不會衰退。前一句是表白愛情的態度,後一句是進一層表白愛情的堅貞。愛情,只有與堅貞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才是無比純潔美好的。姑娘當然懂得這一點,因此她要進一步表明心跡。不過,她不願再從正面直說,而是通過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從反面設誓。她先舉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為設誓的前提:“山無陵,江水為竭”,是說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發生了鉅變;“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說自然界最永恆的規律發生了怪變;“天地合”是說整個宇宙發生了毀滅性的災變,然後吐出了“乃敢與君絕”五個字。由於這五個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為支撐點,因此字字千鈞,不同凡響;又由於設誓的前提沒有一個會出現,因此“乃敢與君絕”的結果也就無從說起了。

  清張玉穀《古詩賞析》卷五評此詩說:

  “首三,正說,意言已盡,後五,反面竭力申說。

  如此,然後敢絕,是終不可絕也。

  迭用五事,兩就地維說,兩就天時說,直說到天地混合 ,一氣趕落,不見堆垛,局奇筆橫。”可謂句句在理。

  月下發盡千般誓,但求與君白首爾。

  另外,從反面設誓,正話反說,不僅大大加強了誓詞的分量,而且人物的內心世界也揭示得更為深刻了。姑娘設誓,原本是為了強化“長命無絕衰”之意,而設誓的結果,卻使人們看到,原來姑娘對五件非常之事的選擇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在正常情況下,山陵是堅定不移的,江水是源遠流長的,冬雪夏雷是合情合理的,高天厚地是永存不變的。這一切,都可以用來象徵愛情的品格,都可以代表她對愛情的看法。姑娘的精神世界之豐富及愛情觀之美好,不難窺見。由相反相成所造成的強烈的藝術效果,使姑娘的形象顯得極為可愛。另外,全詩多以短語出之,一句一頓,若伴喘息,亦與少女吐露愛情時感情動盪、心潮起伏的聲口相吻合。

  這首古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敦煌曲子詞申的《菩薩蠻》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上明顯地受到它的啟發:“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桔。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不僅對堅貞專一的愛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轍的,並且連續用多種不可能來說明一種不可能的藝術構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鵲橋仙》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悽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悽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迴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裡,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行行重行行》

  一個婦女懷念離家遠行的丈夫。她詠歎別離的痛苦、相隔的遙遠和見面的艱難,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復返相對照,但還是自我寬解,只希望遠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詩長於抒情,韻味深長,語言樸素自然又精煉生動,風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後十句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敘初別,著重描寫路遠相見之難。開頭兩句“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是全詩的綱,總領下文。

  第二部分,著重刻畫思婦相思之苦。胡馬、越鳥二句是說鳥獸還懂得依戀故鄉,何況人呢?以鳥獸和人作比,是從好的方面揣度遊子的心理。隨著時間的飛馳,遊子越走越遠,思婦的相思之情也愈來愈深切。“衣帶日已緩”形象地揭示了思婦的這種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和“遊子不顧反”形成對比。“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是從壞的方面懷疑遊子薄倖,不過不願直說,而是委婉地通過比喻表達心裡的想法。最後兩句是強作寬慰,實際上這種心情是很難“棄捐”勿“道”的,心緒不佳,“餐飯”也是很難“加”的。相思之苦本來是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可是作者通過胡馬、越鳥、浮雲、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帶緩、人老等細緻的描寫,把悲苦的心情刻畫得生動具體,淋漓盡致。

  評析

  古詩是與今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一般唐代以後的律詩稱今體詩或近體詩,非律詩則稱古詩或古體詩。《古詩十九首》大約是東漢後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樂府之作。這裡收集的古詩作者已佚。但它的藝術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長於抒情,善於運用比興手法,使詩意含蓄蘊藉。它大體代表了當時古詩的藝術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是一首思夫詩。抒發了一個女子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儘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覆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言其極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餘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餘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餘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淨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覆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託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讀文思路

  兩個人分別了,而且越離越遠,一個"生"字寫出了兩個人被活活拆開***什麼原因分離?***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痛苦之餘,主人公進行了反思:我們究竟能不能再見面?但結果令他失望,道路又艱險又漫長,會面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主人公不甘心這種結果,他想到了胡馬和越鳥的故事,鳥獸尚且如此依戀,不忍離去,我們就難道不如鳥獸嗎?不由的心裡寬慰了些,但還是為痛苦所折磨,日漸消瘦,最後只能安慰自己:還是先放在一邊,保重好身體,靜靜的等待相見的那一天吧.這首詩把思念者的那種纏綿悱惻的心情寫的入木三分,令人感動。

古代經典愛情詩
中國古代描寫愛情的詩
相關知識
古代愛情詩歌鑑賞
現代愛情詩歌鑑賞
古代愛情詩詞鑑賞
古代經典愛情詩歌鑑賞
古代經典愛情詩歌鑑賞
現代的愛情詩歌鑑賞
經典流行的愛情詩歌鑑賞
經典古代愛情詩歌
外國現代愛情詩歌欣賞
歐美愛情詩歌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