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翻譯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宿甘露僧舍》是北宋詩人曾公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宿甘露僧舍》這首詩通過誇張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長江的雄偉壯觀、氣勢巨集大,表現出作者對長江盛況的的讚歎與熱愛。今天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你喜歡。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

  宋/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鬆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宿甘露寺僧舍》題解

  前兩句以誇張的手法從感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來描寫詩人夜宿鎮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的不平凡的感受,他似乎被雲氣所包圍,如置身於千山之中,而寺外風搖松林如濤聲澎湃,彷彿萬壑秋聲哀鳴。後二句描繪大江上波浪拍天如銀山重疊,當詩人開啟窗戶觀看江景,只見大江朝他奔湧而來直入窗中,令人驚心動魄。金詩繪景壯闊瑰奇,清新自然,使人如臨其境。

  《宿甘露寺僧舍》註釋

  ①甘露寺:甘露寺是我國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於三國吳時,在江蘇鎮江北固山上,北臨長江,與金山、焦山相望,面對長江,相傳建寺時露水適降,因而得名。

  ②銀山:比喻江中巨浪。

  ③鬆聲萬壑***hè***:形容長江的波濤聲像萬壑鬆聲一樣。壑:山溝。

  ④銀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銀山一樣。

  《宿甘露寺僧舍》翻譯

  夜宿甘露寺,似乎感覺枕中有潮溼的水氣床底有翻滾的陣陣松濤,似乎聽到無數山谷呼嘯哀歌。詩人想要看銀山似的沖天巨浪。只要一開啟窗子,那洶湧奔騰的江水就會滾滾撲來。

  《宿甘露寺僧舍》賞析

  甘露寺在今江蘇鎮江市的北固山上,位於長江南岸,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此寺始建於唐文宗太和年間,重建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騷客,留下了歌詠的詩篇。曾公亮的這一首七言絕句,是歷代傳誦的佳作。

  這首詩全篇寫景。一二兩句“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鬆聲萬壑哀”,寫夜宿甘露寺的情景。“枕中”、“床底”,點明瞭夜宿。“雲氣”,指山間似雲似霧的潮溼水氣。“鬆聲”,松濤之聲。“壑”,山谷。這兩句說,雲氣瀰漫在枕頭邊,好象上千座山峰都環繞在自己的近旁,床底下響起一陣陣松濤,猶如海潮翻滾澎湃,彷彿上萬條山谷都在呼嘯哀鳴。詩人並不直接寫北固山的高險,讀者卻從雲氣生於枕頭和松濤響於床底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高險;詩人也不點明北固山的壯闊,而讀者也由雲氣來自千峰與松濤起於萬壑,感知了它的壯闊。詩一開篇,便把北固山的高險、壯闊的景象呈現在讀者面前,寫得很有聲勢。

  三四句:“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由寫山轉而寫江,由寫夜晚轉而寫清晨。詩人早上從床上起來,要看一看江上的景色。他開啟窗子。只見拍天巨浪,象一座座銀山似的綿延起伏;那洶湧的大江,彷彿一下子撲進窗子裡來了。“銀山拍天浪”五個字,把拍天白浪,比喻為銀山奔湧,想象多麼大膽瑰麗! “開窗放入大江來”一句,把見到大江迎面奔來的景象,寫成為是他開窗把這條洶湧大江“放入”來的。則更是神來之筆!這一筆設想新奇,破空而來,氣勢磅礴,非常真切地表現出他在一剎那間所見到大江直撲眼底時那種驚奇、讚歎的強烈感情,寫出了他豪邁寬闊的襟懷。這兩句詩,完全可以同李白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婉美,也可以與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爭勝,都稱得起是描繪浩浩長江的千古名句。

  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從小處落筆,小中見大。詩人通過枕邊雲霧繚繞,床底響著松濤的小景,巧妙地表現了山高谷深、峰壑縱橫的大景。詩人還巧妙地運用傳統詩歌常見的借窗觀景的手法,藉助山寺僧舍中開啟的一個小視窗,表現出大江奔流、銀浪拍天的壯麗景色。唐代詩人王灣的名作《次北固山下》中,有“潮平兩岸閼,風正一帆懸”兩句後句描寫在和順的江風中高高懸起的一葉船帆。通過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大景呈現在讀者面前。清代詩論家王夫之指出這句詩的妙句,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捲上***。曾公亮的“開窗放入大江來”,也同樣是“以小景傳大景之神"的妙筆。

  以虛寫實、虛實結合也是這首詩的一個顯著的特色。詩的一二句中, “枕上雲氣”和“床底鬆聲”,是詩人夜宿山寺中所見所觸所聞的實景,而“千峰近”,“萬壑哀”,卻是虛擬之景。因為甘露寺只在一座北固山上,並無“千峰”、“萬壑”。這“千峰”“萬壑”是詩人見枕人發覺滿屋是溼漉漉涼沁沁如煙似霧的雲氣,彷彿感到自己已置身於上雲氣和聽床底鬆聲後引起的幻覺,也可以說是一種浪漫的想象。詩千峰之上;而床底下響起的陣陣松濤聲,也把他帶進一個想象的世界,好象墮入無數深不可測的山壑之中。由實景引起虛景,虛景又進一步烘托、渲染實景,虛實結合,景色就更顯得逼真。第三句“銀山拍天浪”的景象,雖然有“銀山”的比喻,卻是寫實的。第四句的“開窗”也是實寫詩人自己的行為動作;而“放入大江來”則是發揮浪漫想象的幻景。有了這虛擬的一筆,外在景物便與詩人內在感情溝通一氣,使全篇猶如石破天驚,氣奇噴礴而出,令入目眩神駭。

  這首詩在章法和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兩旬意象組合比較緊密。詩人把“枕中”、“雲氣”、“千峰近”和“床底”、“鬆聲”、“萬壑哀”等六句個意象,壓縮在兩句詩中,又用了嚴整的對偶,有利於表現高山深谷那種巍然、凝重、深沉的特徵。後兩句意象琉朗。詩人用“要看”二字提要,將兩句連成一句,節奏急促。十四個字,好象是詩人被驚奇讚美的感情激流衝擊著,一口氣傾瀉而出,這就有力地傳達出大江巨浪洶湧而來的氣勢,取得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夜宿甘露寺僧舍》歷來獲得很高的評價。陳衍說:“東坡《南堂》絕句之“掛起西窗浪接天’似尚當弟畜。”***《宋詩精華錄》***,意思是勝過了宋代大詩人蘇軾的《南堂》絕句。這個意見並非過譽。曾公亮因為這一首傑作,在中國詩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宿甘露寺僧舍》作者簡介

  曾公亮,字明仲,號樂正,晉江人,生於999年***宋鹹平二年***,卒於1078年***元豐元年***,刑部郎中曾會次子,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軍火家、思想家。仁宗天聖二年進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歷官知縣、知州,知府、知制誥、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封兗國公,魯國公,卒贈太師、中書令,配享英宗廟廷,賜諡宣靖。曾公亮與丁度承旨編撰《武經總要》,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官方編纂的軍事科學百科全書。 公亮平生著作很多,除參加編撰《新唐書》外,見於記載的還有《英宗實錄》、《元日唱和詩》、《勳德集》、《演皇帝所傳風后握奇陣圖》和《武經總要》。《武經總要》是公亮和端明殿學士丁度於1040-1044年***康定元年至慶曆四年***承旨主編的一部兵書,共40卷,分前後兩集,為中國古代一部軍事科學的百科全書。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翻譯賞析
村居詩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相關知識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翻譯賞析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翻譯賞析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譯賞析
聽蜀僧濬彈琴原文及翻譯賞析
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及翻譯賞析
賈生原文及翻譯賞析
夢後寄歐陽永叔原文及翻譯賞析
雪中樞密蔡諫議借示範寬雪景圖原文及翻譯賞析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翻譯賞析
遊子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