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下面小編整理了八月十五的散文,供你參考!

  八月十五的散文篇一:八月十五

  沒有華麗的修飾,確實真情的流露。

  寫封信給所有陪著安小呆的親們

  越長越大,對家卻越來越思念。不是寂寞想家,而是珍惜。人生數載,和你們陪在一起的時間真的不多。十七個風風雨雨,不管別人怎麼對待安小呆,你們一直陪著,不離不棄。呵護著這安小呆,即使地動山搖亦是如此。

  親們安小呆視你如命

  這輩子最高興的是認識了幾個哥們。源、帥、壯。不管未來如何,你們一起同安小呆奮鬥。那些一起放辭的小青春,那段共同譜寫的似水年華。一次次在也籤回放。閆、裴你們總是鼓勵我,是你們讓我知道,即使距離也不會阻擋有意的傳遞。婷,一個人要驕傲的活出自己。。。。還有那個認識了一個月的朋友、吳你的活潑讓我很佩服,未來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幸福。

  親們安小呆視你如命

  那些日子,安小呆不會忘記。因為有你日子不會單調,是你讓安小呆幸福過。所以你一定要幸福。沒有了我你依然是驕傲的公主。

  親們安小呆視你如命

  還有那些陌生的路人甲,路人乙。即使擦肩而過,也是前世的約定。感謝你們出現在安小呆的生命裡。

  八月十五的散文篇二:八月

  不管我願不願意,也不管現在在哪裡,八月的第一天爬到了檯曆上,已經是昨天的事情。

  對生活,我有一種好奇心裡,以為七月份的檯曆我不幫它跳過去,八月份就不會出現在眼前,就像我換洗的衣服,堆在那裡,我不洗,就永遠不會掛到晾衣架上。新的八月,如果我將七月留在心裡,讓七月份的檯曆將八月份壓得死死,是否就……於是,我忙碌著,像平時,就是不想去翻動那張檯曆。

  早上出門的時候,與朋友不期而遇,我沒有主動問朋友現在什麼日子,朋友似看出我還蒙在七月的鼓裡,於是,熱情向我透露祕密,並說一次又一次,說她不是軍人,卻過著軍人一樣的節日,跟她軍人的妹妹一起享受軍人節日的待遇,就在八月一日的昨天。好像,朋友遇上八月份,感到快樂非常,希望我能分享她在八月份第一天的新鮮事,我聽,只是微笑著,不哼聲,朋友便以為我對她心有靈犀了。而我這樣不過是不想驚動心中和七月的那份默契,就像那堆髒衣服,只要留著,就有我和昨天的回憶。我印象中的七月,儘管不是很美麗,卻是我曾經愛著的日子,因此,當陌生的八月到來,真不想讓陌生的新的八月將七月取代。

  但是,剛才給爸爸去電話,爸爸卻說昨天是他的節日。爸爸也像朋友,真以為我不知,一說到是自己的節日就有點忘乎所以,向我說起他昨天一天遇到的快樂事,說得我像外星人,象沒有生活在人間似的。當然,我不願讓自己失趣,其實,我從來沒停止對時間的索取,希望昔日的七月留在心中,不過希望生活過得更有詩意。於是,我就對爸爸說:“昨天早上就知道八月一日,只是以為,我不動聲色,心就不知,因為,我悄悄留住了七月的檯曆,只要我不動它,它就不能翻過去。”

  儘管我心裡是這樣想,但爸爸昨天還是將八月一日軍人的節日過了,而且,不僅僅爸爸知道昨天是八月一日,全國人民都知道昨天是八月一日。儘管我對昨天的八月一日有些掩耳盜鈴,可怎麼努力,八月還是像春天等待冒芽的種子,不管壓著種子的是泥土還是石頭,也不管壓著種子的地層有多厚,時候一到,是種子依然會笑著站出來,因此,八月並沒能讓我阻止,而是在欲蓋的時候,朝著它的正確方向走了出來。

  八月,真真實實,八月,像我看不到的空氣,存在著,卻不為我所控制。八月的勢頭,從一開始,就叫我無法忘記,儘管八月不需要像春天的種子穿過泥土和石頭,但八月卻走過了軍營,走過了每個軍人的心。

  八月的魅力似乎有春天的迷人,讓人走近,就能感到一種新的氣息。

  八月十五的散文篇三:但願人長久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當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東方升起來,小女驚奇地叫道:“好大好圓的月亮!”於是,在庭院裡置一方小桌,一家人團團圍定,坐進月光裡,賞月吃月餅。

  小女躺進她媽媽溫暖的懷裡,一邊吃月餅,一邊聽媽媽講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明亮的雙眸凝視著光芒四射的銀盤,沉浸在神話的美麗世界裡,不一會兒,便酣然入睡,紅潤的臉蛋浮現出甜美的笑容。妻和我閒話了一陣家鄉的人和事,她就陪小女回房去睡了,庭院裡只留下我獨自一人對月遐思……

  舉首仰望:皓月當空,月如玉盤,清輝四溢,柔情似水;極目遠眺:月色溶溶,月華千里,佳期如夢,魂牽夢縈。

  沐浴著聖潔的光輝,我回到了故里,想起了爺爺。

  爺爺是鄉里聞名的老先生,讀過私塾,那時候我們家殷實,有百多畝田地,希望爺爺讀書能光耀門庭,爺爺在四書五經裡泡到二十歲,也沒有泡出名堂來光宗耀祖。後來又辦過私塾,解放後才解散,讀起書來搖頭晃腦。

  小時候,每當到了的八月十五中秋夜,我便同爺爺一起坐在老家庭院的桂花樹下,一邊賞月吃月餅,一邊吟誦詩詞。天上月而圓,地上桂花香。年年如此,歲歲依舊。

  我們吟誦的詩詞是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的名篇《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爺爺吟誦一句,我跟著吟誦一句,爺爺搖一下頭,我也搖一下頭,幾個中秋夜以後,我就能背誦全詞了。

  那時候,我雖然不懂得這首詩詞的意境,但現在仍清楚地記得爺爺吟誦詩詞時那如醉如痴的動人情景。

  當十五的圓月升上了天空,爺爺就開始吟誦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此時此景,爺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詩詞的美妙意境之中,目不轉睛地望著明月,隨著月影的移動,搖頭晃腦地誦讀下去,忘記了我的存在。每當這個時候,我就乖乖的坐在他的身邊,一會兒望望明月,一會兒望望爺爺,不去打擾他的雅興。

  每次,當爺爺吟誦到“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時候,眼眶裡噙著淚花,滿懷惆悵,便沉默了。我想:他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那思念之情,一年比一年強烈,直到伴我長大,爺爺辭世。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爺爺又好似自我安慰繼續吟誦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心情漸漸舒暢起來。最後,激情高昂,高聲吟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吟罷,舉杯邀明月。那動作瀟灑極了,飄飄若仙,不是一個鄉村腐朽儒生在賣弄風情,我疑是大文豪蘇東坡的靈魂再現。

  為什麼爺爺在中秋夜吟誦這首詩詞呢?古今詠中秋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爺爺卻單單對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有獨鍾,是一個不解之謎。我也曾纏住爺爺問過,爺爺總是說:“你還小,告訴你,你也不懂,長大了,我不告訴你,你也會自然懂得。”我記住了爺爺的話,盼望自己快快長大。

  長大後,我的確知道,蘇東坡這首詞寫於中秋夜,而且是為懷念他的弟弟蘇轍而作。詞前有小序曰:“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爺爺中秋夜吟誦這首詞,也是為了懷念他的二弟,我的二爺爺,詩詞在他的心中產生了共鳴。

  我的二爺爺十八歲那年,便與親人分離了。爺爺的父親就把二爺爺送到國民黨部隊去當兵。一去便杳無音訊。解放以後,爺爺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二爺爺在1949年去了臺灣。因此,每年的中秋夜,爺爺都要吟誦蘇東坡那首詩詞來寄託他對二爺爺無限的思念之情。一直到他逝世,也便把這份思念帶到了另一個世界。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二爺爺終於回到了離別五十年夢牽魂縈的故里。但上天總是愛作弄人,爺爺生前,海峽相隔,兄弟不能相見,相見只有在夢中。現在,二爺爺回來了,爺爺卻化為一杯黃土,陰陽相隔,不能相見,能相見也只有在另一個世界了。

  中秋月掛天上,月亮還是那輪月亮。在這花好月圓之夜,“我寄愁心與明月”,帶去我對辭世的爺爺一份哀思;帶去我對二爺爺及家人一份祝福;也帶去我對像二爺爺一樣漂泊他鄉的所有海外遊子一份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愛為話題的文章
情感憂傷的散文作品
相關知識
八月十五散文
八月十五的文章
八月十五中秋節演講稿範文
八月十五的英文是什麼
八月十五三年級作文
八月十五的俗語
八月十五黑板報
有關八月十五中秋節演講稿
八月十五為什麼吃月餅
八月十五生女孩取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