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滅佛的歷史小趣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北魏滅佛因為過於殘酷,竟然連道家都出面反對,這是怎麼回事?趕緊一起來看看小編為您推薦的,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滅佛的聖旨傳到了平城留守監國的太子拓跋晃手裡,他深深地知道父親暴虐的性格絕不會容忍自己違抗,但執行如此殘忍的命令,親手毀滅自己的信仰,這又如何能夠做到?

  太子拓跋晃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

  正當拓跋晃舉棋不定的時候,一個和尚竟然找上門來。

  曇曜,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少年出家,曾在涼州修習禪業,師從玄高。

  拓跋燾平定北涼之後,曇曜隨玄高一同來到平城,繼續推廣佛法。玄高被殺後,曇曜開始受到拓跋晃注視。但近來平城已有謠傳,僧人個個自危,而曇曜對自己的命運也早有準備,今天特來覲見拓跋晃,實際上是來交代後事的。

  曇曜把自己整理翻譯的佛經推到拓跋晃面前,告知自己以決定以身赴死,光榮殉道,並託付拓跋晃保護這些經卷,也許未來還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也許是曇曜感動了太子,也許是給了拓跋晃勇氣,不管是那個理由。在歷史記載中,拓跋晃做了一件違背父親旨意的事情,他把父皇的詔書緩發數日,使曇曜等平城的僧人有足夠的時間逃亡到了武周山中。那座山是鮮卑人心目中的神山,沒人敢於搜山抓人。

  在今天雲岡石窟的第十七窟,是典型的三世佛格局。主佛像被視為彌勒菩薩,也就是未來佛。這座彌勒佛像有一個特點,形象巨大。由於形象巨大,使得洞窟尺寸不夠。也許是計劃不夠,也許是其它的用意,便人工把地面往下降了很多。

  有人推測:這象徵了北魏皇帝中的沒即位就去世的拓跋晃,他在太子的時候,因為滅佛事件憂鬱去世了。所以把他塑造成一個未來佛的形象,這樣就和沒有即位就去世的皇室太子,比較吻合。

  而當時的拓跋晃可能根本想不到,就是自己的這一決定,果真為佛教的未來埋下了再次興旺的種子。

  滅佛詔頒下,一時血肉橫飛鬼哭佛號,拓跋燾主持,崔浩推動的北魏滅佛運動被推向了極致。北魏全境,毀佛寺、焚佛經,活埋和尚,哄搶財物,經石虎、苻堅、姚興等費盡財力建造起來的佛塔、寺廟,在中國北方蕩然無存!

  歷經三朝的佛國秩序被毀於一旦,恐怖氣氛前後持續了五六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武滅佛”。

  這才是真正的“遇鬼殺鬼,遇佛殺佛”!

  面對血流成河的場面,即使是曾經推動者之一的新天師道天師寇謙之也大出意外,與佛教競爭雖是事實,但如此規模的殺戮,他做夢也不敢夢到。

  據史書記載:寇謙之的確不止一次規勸過崔浩,告知“你近年內便要遭到殺戮,滿門滅絕。”

  但崔浩似已走火入魔根本聽不進去。無奈之下的寇謙之從此心灰意冷,隱居在靜輪天宮。

  兩年後的公元448年,寇謙之安然辭世,享年83歲。逝前留有遺訓: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

  又過了43年,其弟子根據三教合流思想,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修建了一座懸空寺,也許是寇謙之有意為之,也許是為警醒世人,在最高處的三教殿,釋迦牟尼、孔子、老子三聖並置於殿內。

  寇謙之離開之後,拓跋燾身邊最親密者只剩崔浩一人,這似乎是崔浩求之不得的。

  《魏書》記載:拓跋燾曾在群臣面前當眾誇讚崔浩:“此人雖不能彎弓持矛,但胸懷甲兵百萬,我征伐四方之所以戰無不勝,都是此人教導所致也。”

  每當軍國大事難以決策時,拓跋燾必須先要諮詢崔浩,然後施行。

  崔浩看似達到了其仕途與人生的頂峰,被加授侍中、特進、撫軍大、左光祿大夫,又作為司徒實際執掌北魏全國官員任命,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人生如登山,當到達頂峰時必然開始下坡,區別無非有時和緩,有時陡急!

  北魏太武帝滅佛簡介: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於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讒言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

  崔浩出身於著名世族,博覽經史,善於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經常參與軍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結識寇謙之之後,信奉道教,受其法術。寇謙之早年就熱衷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常通宵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嘆美。後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納。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獻上道書,但當時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於是上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並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並親受符籙,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彈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翌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起義,有眾十餘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燬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當時太子拓跋晃監國秉政,一向篤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勸阻,雖然都不被採納,但也由於如此,廢佛的詔書得以緩宣,而使遠近的沙門聞訊逃匿獲免,佛像、經論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國境內的寺院塔廟卻無一倖免於難,史稱太武法難。廢佛後不久,寇謙之病死,崔浩後來也因撰《魏史》,書中蔑視胡族而遭腰斬,其族人被誅者百餘人。廢佛後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才又逐漸恢復發展。

郭嘉得了什麼病
複方益肝丸說明書
相關知識
北魏滅佛的歷史小趣聞
齊白石的歷史小趣聞
南漢政權的歷史小趣聞
三武一宗滅佛的歷史事件介紹
經典好看的歷史小說完本
圍魏救趙的歷史典故大全
關於蜀漢滅亡的歷史趣聞
湖北茶文化的歷史發展
搞笑歷史小故事_搞笑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關於詩人李白的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