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立志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創業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創業要少看成功,多看敗局;人家的商業模式別照搬

  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逢礪”和創業島“牛芳”聯合寫的一篇創業分析文章:大佬的雞湯不能多喝,少看看成功,多看看敗局,不是每頭豬都會飛

  2015年,最火的是什麼?當然是創業。

  如今,隨便走進一家咖啡館,身邊總是會有人在討論創業,談起花樣百出的商業模式忍不住口水四濺,說起大家耳熟能詳的天使投資人好像親近如身邊的鄰居,動輒3、500百萬的融資額度全然不眨眼,誰要是不能隨口說出一些和創業相關的案例或者名詞,那可真是OUT了。

  伴隨創業大潮蜂擁而來的,除了風投,還有各種大賽、論壇、講堂、訓練營,為創業者提供了很多學習機會。只要想參加,幾乎每週都有機會聆聽大咖的演講,既有鼓舞人心的心靈雞湯,又有偏向實操的戰術講解,不可謂不精彩。到底是聽了個熱鬧,還是可以真的仿照創業?有人打趣說,“聽得時候萬分激動,聽完之後一動不動。”學創業這個事,坑也不少。

  大佬的雞湯可以喝,但得“勤消化”

  為了鼓勵創業,創業界的大佬們也是忙碌不堪,常年奔走在各種論壇上。每一次發言都會在第一時間被人整理成文,為所有心存夢想的年輕人提供行動催化劑。大佬名言抽象凝練,是其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其中不乏血的教訓,多聽多學必然可以少走彎路。可是,這些都是“至理名言”真的可以放之四海皆準,又或者成為無可爭議的“行動綱領”嗎?

  馬雲曾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我們必須每天努力面對今天”。這句話一度被當做“堅持”二字的代名詞。沒錯,馬雲的意思是要努力拼搏、堅持不懈,才能看到後天的曙光。但是,這句話並沒有說到底該堅持什麼不是?

  如果目標本身就是錯的,在錯誤的路上繼續堅持,越堅持越死得快,這不就是活脫脫地找死嗎?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裡反覆刷屏,陳年先生在反思凡客過去的戰略,當時談到自己庫房裡有幾萬件服裝單品,庫存壓得喘不過氣來。曾經創造過凡客體的陳年軍團,不可謂不風光,曾經引領潮流,風頭無兩,在服裝行業引領潮流。2011年,凡客曾經為了達到年銷售額100億的目標,倒推需要擴張多少品類、多少SKU庫存量單位,需要有多少人去承擔這樣的業務量,公司擴充到13000多人,光總裁級的領導就有三四十位。看上去,凡客非常從昨天、今天幾乎堅持到了明天,但是結果,凡客卻在步步陷入危機。如今,戰略調整後的凡客重新出發,雖然前途未知,但堅持的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堅持。

  柳傳志曾說:“企業如果不能適時調整自己戰略就會面臨失敗。”堅持只是企業面對困難的一個維度,是“信念”與“定力”的體現。而事實上,困難的原因可能是市場策略、組織管理,更可能是企業戰略,問題的根源沒有找到,堅持到後天,也很難迎來絢爛的朝陽。

  創業是在不確定的環境用不確定的團隊面對不確定的市場,必然是一個動態過程,某一個步驟可能會頓時明月,但也可能會在某一個瞬間滿盤皆輸。方向正確,在適應的路徑上堅持並快速奔跑,一定可以獲得成功,但是在錯誤的路上,謹記,“停止就是前進”!

  商業模式是人家的,千萬別照搬。

  如今,言必稱小米模式幾乎成為創業者的語言標配,甚至是商業模式的“金科玉律”,潛臺詞就是,瞧人家小米,就是這麼成功的,我對標小米,準沒錯。

  對於小米案例研究最深的莫過於創業教授李善友和自媒體大咖金錯刀,兩位都在各自的講課中提到過,小米在發展過程中都正好藉助了幾次大的風口:智慧手機市場大爆發、微博的快速興起、微信的深度滲透。如果沒有恰好遇上這幾次大風口,小米怕是也難以成就如此業績。勢能並不是只有小米有,當時同處一個行業的,甚至品牌、資源、影響力更強的廠商為何沒能成功?甚至還有國外手機廠商退出中國市場?小米的成功不是隻因為有風口,更重要的是,在風口啟動之前提前儲備。在看準了智慧手機未來的市場潛力時,開始先從MIUI入手構建作業系統培養一批發燒的鐵粉;在國產手機與國外手機爭奪市場之時,用超低價格撕開低端機市場;在其他廠商的主戰場還停留在電視廣告時代時,率先採用社會化營銷讓品牌潛入大腦;更重要的是,雷軍本身就是個手機控,過去N年都在為這一件事儲備力量。小米只是在風來的時候,順風起飛而已。

  每一個企業的成功都有其獨特性,有“時勢造英雄”的因素,也有“英雄造時勢”的理由。小米可以在創業初期找到優秀的合夥人,前提條件他是雷軍,是金山掌門人,雷軍的個人號召力不可忽略.另外,小米能在2011年以“發燒”“價效比”橫空出世,也和雷軍手機超級發燒友身份有關,雷軍投身手機行業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多年的積累和儲備,基因決定了一切。

  談到這裡,不禁想起2014年的線上教育熱和網際網路金融熱,大批的機構在看到風的時候衝進風口,以為區域性地區陣風八級會大到把自己吹起來,不成想,陣風不過2-3個月而已。一但停下,只能摔得更狠。現在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出現網際網路焦慮症,都試圖用小米的《參與感》改造網際網路,打造粉絲經濟。如今,隨便去參加個專案路演,幾乎一半以上的專案都會說自己要建社群、培養粉絲,用參與感打造鐵粉。這不是不對,但是不同的產品真的都可以套用這一模式嗎?答案,不一定。

  小米在網際網路時代有如神一般地存在著。雷布斯的風口說,更是影響力巨大,引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尋找風口,等風來。但是風,真的可以等,豬,真的可以飛嗎?

  小米《參與感》一書中確實畫了一幅豬的漫畫,但是,請注意,那隻豬長了翅膀!對,你沒看錯,其實並不是因為風大到可以把豬吹起來,而是豬自身已經擁有了可以飛得翅膀,當風颳過來的時候,藉著勢能,才能起飛了!在模仿一種商業模式的時候,先回頭看看自己,能不能長出翅膀吧!

  少看看成功,多看看敗局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談創業是容易,真行動是奢侈。哪怕不會去真正創業,人們也會熱衷於在茶餘飯後閒談兩句,談的是創業者光環,聽得是創業巨集偉夢想,而對創業的看法過於樂觀,甚至天真。

  創新工場的李開復最近剛剛復出,重返商界後就馬上給創業者潑了八桶冷水,用血的事實,告誡年輕人,創業是艱苦的過程,不但比就業加倍辛苦,失敗的可能性更大。成功的理由千千萬,但是失敗卻有很多共性,比如:過於自信,過於相信點子的力量。“全世界沒有一個創業家是靠空想而成功的,點子一點都不值錢。”確實,正如李開復所言,“就算你的點子很好很有價值,我保證世界上有一大批人有同樣的好點子。”最重要的是什麼?沒有別的,快速執行,做出來!

  這是個實幹的年代,沒有誰會有空聽你空想,點子誰都能想,沒有驗證的東西總是美好。網上流傳一個公式:二流的點子+一流的團隊>一流的點子+二流的團隊,團隊的重要性明顯高於點子,最重要的依然是執行!

  實踐證明,偉大的產品都是idea和團隊兩者“共生進化”的結果,比如蘋果的macintosh團隊。團隊中的成員根據自身的優勢和興趣為產品提出各種idea的可能,而idea的不斷研究和挖掘也鍛鍊了團隊的執行力和協作能力。兩者的關係是不可分離的,團隊的執行力和素質是創造優秀產品的基礎,而idea則是團隊屬性在產品上的快速反映。優秀的產品是根據團隊特質來引導性地產生ideas,而不是BOSS拿出一個idea讓團隊來實現。

  創業就像在賽跑,最終誰可以勝出,就要看誰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快速執行。而要做到這些,需要強大互補的團隊,多方面得經驗和能力,當然還有巨大的資金支援。除了點子,創業者,能做到這些嗎?

  李開復說,“創業活動對年輕人是值得適度參與的,可以聽到很多過來人分享經驗。但是有些年輕朋友們聽了很多分享會、讀了許多書和文章,形成了一種「逢會必到」的風氣,反而掉入了“紙上談兵”的陷阱。如果沒有真的跳下去參與或主導創業,只聽分享根本沒辦法真正瞭解創業者的世界。”

  創業路上,迷信什麼就會被什麼坑。盡信書不如無書,同理,盡信言不如無言。學習讓創業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上一層。但是,過於迷信就會陷入死板教條“邯鄲學步”的境界,可悲的是,陷入自己挖下的坑,深深不得自拔。在失敗概率遠遠大於成功概率的路上,創業者更應該時刻保持冷靜,客觀探究“成功經驗”中的關鍵資訊,吸收、成長。

  最後,借用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經典語錄結語:創業是對人生智慧能力經驗情感最大的挑戰。在此,向那些成功與不成功的創業者致敬!對,就是這句,致敬!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肯發揮自己的潛力

  法國的一位小男孩在七歲時創辦了一個專門提供玩具資訊的網站。當時,沒有一個人把他放在眼裡,沒有一家同類的公司與之為敵,也沒有哪家行業公司會來找他簽訂行業約束條款。

  他們認為,那個網站只是一個孩子的遊戲,成不了什麼氣候。誰知結果卻出人意料,這位小男孩不僅把網站做大了,而且在他十歲時,就通過廣告收人,成了法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

  在孩子的眼裡,沒有可能與不可能,喜歡,便做了。若是換成大人,大概便要瞻前顧後,細心推敲,最後多半也是放棄。因為一個提供玩具資訊的網站,在大人的眼裡大概也是毫無前途可言的。

  然而,我們認為的不可能,往往不是事情本身的不可能,而是因為思維的侷限而變成了不可能。

  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1954年,羅傑·班尼斯特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創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於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於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鐘時間跑完一英里,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帶給了其他的運動員巨大的影響,在隨後的一年裡有37個人進榜,而再後面的一年裡更高達三百人之多。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的時候,其實便已經不存在所謂的不可能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敢去做別人認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總喜歡說“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個失敗之人。

  因為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失敗的後果,根本沒有勇氣去設想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地尋找各種困難作為放棄的理由,直至將本來有可能的事情,變得完全沒有可能。

  “不可能”只是我們欺騙自己的一個藉口,是我們取得成功的絆腳石,只有克服了“不可能”這種心理因素,才能將奮鬥付諸行動,才能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馬雲:相信命和運是會改變的

  有命運,但是命和運是會改變的。

  有人說不能改變,我覺得會的。你努力了,這個運不一定來,但如果不去努力,這個運永遠不會來。

  我這個運還不錯,生在這個時代;而且做網際網路挺好的,剛好我是做教師的,教師最大的願望是學生超過你,這是我很好的命和運。

  千萬記住,我不是你們的榜樣。

  大家知道當老師的,從來沒有一個老師不想得意地說這個學生當了縣長,那個學生做了大老闆,那個學生當了科學家。我比誰都願意我的團隊的人超越我,一直以來我都有這個希望,但是你又不能奢望每個學生都很優秀,這是不可能的。這條路走下來,我很感恩這個命和運。

  夢想跟榜樣是兩個東西。

  你們也一樣,你們很多人的創業剛剛起步。你有五百個員工的時候,可以模仿那些擁有一千五到兩千名員工的老闆,這樣的老闆其實是你的榜樣,是你要學習的。你有五百人的時候,你想學五萬名員工的老闆,那不是你的榜樣,只是你的夢想。夢想跟榜樣是兩個東西,大家要注意這個距離。

  我相信命和運,但是命和運是會改變的,今天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的工作是看出這個公司五年六年以後巨大的災難在哪兒。我的團隊在五六年內的機會已經不需要我再找了,以前我是找機會的,現在我是要判斷最大的災難,而讓團隊尋找機會在哪裡。

  假設明天后天發生巨大顛覆性的災難,那我要出來面對它。命也好、運也好,有一個人講過,順境養育了我們,逆境成就了我們,是因為逆境、倒黴的事情,使我們成為了今天的我們。人家看我很強勢,因為我倒黴的事情比別人多多了,但是,這等於碰上了大運氣,等於吃了兩支野山參一樣長起來了。

  人總是這麼一回事,我相信有命運,但是可以改變的。

  我那次在亞布力說了一句話:“高考是短暫的,痛苦是長久的。”我從來沒覺得自己的命很好、運很好,但是這條線走下來,發現我的命和運還是很好的,每次最關鍵的時候,總有事情發生。

  另外,創業者,蓋茨也好,其他創業者也好,未必是你們的榜樣。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把比爾·蓋茨當成我的榜樣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我暈過去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把馬雲當榜樣,千萬記住,我不是你們的榜樣,但是我們這一類人都有一種精神,可能是大家要去學的。大家一下子想成為成功的富翁很難很難,但我們的精神都是一樣的。這也是我為什麼跟這些人,所謂世界上比較出色的頂尖CEO和創業者,很快能夠無障礙溝通的原因。

  

春雨潤無聲文章
傳遞人間真情文章
相關知識
創業立志文章
大學生創業勵志文章
名人創業勵志文章三則
創業勵志文章3篇
激動人心的創業勵志文章兩篇
成功創業勵志文章精選兩篇
農村創業勵志文章
草根創業勵志文章
名人創業勵志文章
成功創業勵志文章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