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以蒙古文"汗"字***帝王之意***的造型,堪稱當代蒙古族典型建築之一,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介紹。歡迎欣賞閱讀。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介紹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作為民營性質,置身於成吉思汗陵旅遊景區,既有廣闊的市場性、旅遊性,又有獨特的民族性和社會公益性,為內蒙古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為促進成吉思汗文化和蒙古族歷史與文化的研究與保護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該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內,始建於2003年,博物館主體建築造型為蒙古文字“汗”的形狀,展廳面積5800平方米。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的展覽佈置呈現三條主線,第一條主線為長206米的大型系列蒙古歷史長卷油畫,畫面內容從蒙古民族起源、成吉思汗1162年出生至蒙古統治者1368年撤出元大都,退居漠北草原,建立北元政權,真實地反映了蒙古族最輝煌的一段歷史發展歷程。其餘兩條主線以文物陳列和輔助展品的展覽形式,翔實地展示出蒙古民族每一個發展階段的歷史步伐和為人類文明程序做出的巨大貢獻。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館藏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餘件***套***,其中有大量蒙元時期珍貴的歷史文物精品和近現代蒙古族各部落民族文物的典型代表。文物中有蒙古汗國的一組鐵製兵器、銅火炮、皮製弓服箭囊、板耳金盃和銀盃、貴族婦女姑姑冠頭飾、回鶻文石刻;有元代的銅火銃、鎖子甲、織錦袍服、女奴頂燈石雕像、蓮花紋石臼、石螭首、鎏金龍首銅轅飾、玉壺春瓶、褐釉葡萄瓶;還有明清以來的蒙古族婦女頭飾、龍柄馬頭琴、蒙醫藥包、馬駝用具、狩獵工具、蒙古式木雕、彩繪傢俱等。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特色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內蒙古地區大型博物館之一。是目前國內外唯一專題收藏、研究、展示蒙古歷史文化的博物館,建築造型獨具匠心地設計為蒙古文“汗”字形狀,即帝王之意,極富蒙古民族文化特色。

  館內藏有眾多展現蒙古歷史和文化的實物,其中有大量蒙元時期的蒙古族文物精品,特別是蒙元時期的一組兵器,堪稱為文物精粹,此外諸如蒙古汗國時期的姑姑冠***貴婦之帽***、女奴頂燈石雕像、板耳金盃、文字石,以及清代的蒙藥包和藥袋等均為極其珍貴的文物珍品。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介紹作品介紹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收藏有一幅長206米,高2.5米的巨幅油畫—《蒙古歷史長卷》。以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業績為主題,從蒙古族起源、成吉思汗出生及成長,蒙古高原各部統一,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及其擴張,元朝建立及繁榮發展,蒙古族退居漠北草原,建立北元政權等史實,真實地反映了蒙古民族最輝煌的一段歷史程序。該油畫是由內蒙古草原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內蒙古美術館館長、蒙古族油畫家王延青主創,20多位畫家參與繪製,用時一年完成。油畫採用寫真的手法、將蒙古族的歷史畫面有機地融為一體,場面巨集大、氣勢浩蕩、藝術和收藏、展示價值頗高。據有關專家介紹<蒙古歷史長卷>油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畫作品,有望申請世界吉尼斯記錄。

  蒙古民族歷史上以白樺樹皮製作器皿具的特殊文化現象,稱之為“樺樹皮文化”。“樺樹皮文化”現象,並不是蒙古民族所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它是在世界北半球的樺樹生長帶形成的較大範圍內的一種古老的地域性文化現象。如在今中國北方狩獵民族,俄羅斯境內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俄羅斯族、埃文克***埃文克——鄂倫春人***、那乃人***我國稱赫哲族***、雅庫特族、布利亞特蒙古族、科米人以及日本北海道的愛依努人、蒙古國境內的蒙古族、歐洲北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以東的挪威、芬蘭、瑞典等國曆史上都有過以樺樹皮製作的器皿具文化歷史。在北美洲的美國及加拿大等國的印地安人中也有過類似或相近的樹皮文化。可以說在北半球寒帶、寒溫帶的白樺樹生長區域內,從古到今都有過樺樹皮文化。

  樺樹皮裝飾品:手法以墨繪白描及剔刻為主,以打壓花、補花等手法為輔。裝飾色彩的運用,多以黑墨線勾勒成形後,在樺樹皮通體施一層桐油薄衣,使畫面墨色更為突出,不但保持墨繪線描的光澤,也有效地保持墨繪圖案。

 

 看了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介紹的人還看了:

1.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導遊詞

2.內蒙古博物館導遊詞

3.呼和浩特博物館

4.愛輝歷史陳列館簡介

5.內蒙古風情園導遊詞蒙古風情園草原神舟航天台仿造神...

6.生態博物館簡介

駱秉章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上宅文化陳列館簡介
相關知識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簡介
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
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簡介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簡介
宣南文化博物館簡介
古井酒文化博物館
古井酒文化博物館
古黃國曆史文化陳列館簡介
上海茶文化博物館的介紹
徽茶文化博物館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