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的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有著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美譽,同時他還是一名政治家和茶學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蔡襄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蔡襄的故事

  在泉州東郊,洛陽江奔騰而過,從這裡匯入大海,而在這上面有一座聞名中外的橋樑,這座橋就是宋朝時候的大石橋洛陽橋,這座橋是蔡襄在泉州當太守的時候鑄造的,說起來還有些淵源。

  據說蔡襄就是在中洛陽江上所生的,當時風雨大作,眼看一葉扁舟就要被掀翻。這是天空中有一聲仙人的聲音,說道,船中坐著蔡大人,鬼怪休得無禮。於是水面上頓時風平浪靜,後眾人都在尋找著這位蔡大人,才知道船中只有一個盧氏孕婦。大家就都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個貴人,盧氏許願如果孩子能夠成大器,一定要讓他在洛陽江上修一座橋。

  這個孕婦腹中的胎兒就是日後的蔡襄了,在福祖父和母親的諄諄教誨之下,蔡襄奮發苦讀十八歲就考中了進士。後來朝廷派蔡襄出任泉州,蔡襄也就開始了自己和泉州的不解之緣。蔡襄到了泉州不久之後就召集眾人來商議修建洛陽橋的事情。後來經過仔細的勘查,籌集資金等,在皇佑五年的時候洛陽橋終於動工修建了。後面的故事就有點太充滿神話色彩的,大致就是蔡襄做什麼事情碰到困難的時候都會碰到仙人相助。當蔡襄要海水退潮打地基的時候就有一位夏得海能夠到夢中為蔡襄去海底面見龍王談論此事,當蔡襄沒有巨石奠基的時候,又有遊玩中的仙人呂洞賓送來落石。

  正當建橋進展順利之時,財庫匱乏,募金耗盡,襄母盧太夫人帶頭樂捐,賣去老家良田一百六十畝捐資造橋乃虧空鉅額。最後洛陽橋還是造好了,蔡襄撰寫《萬安渡石橋記》並刻石碑於岸南。

  蔡襄生平是怎麼樣的

  蔡襄出生於1012年的3月7日,是興化軍仙遊縣人。蔡襄的外祖父,是當時的名士,因此從小便對蔡襄十分嚴格。在蔡襄十八歲的時候,他參獨自遊京師,並進入了國子監。在這一年,蔡襄參加了開封的鄉試,並考取了第一名。一年之後,蔡襄登進士,又一年,蔡襄奉命擔任漳州的軍事判官。

  1043年,蔡襄21歲,開始主持諫院衙署。蔡襄做事認真,從來不迴避問題,向皇帝遞呈的奏章言辭懇切,幾乎都是關乎天下利弊的內容。在他看來,作為君主,需要有知人善用、辨別邪正的能力。正是因為蔡襄正直嚴謹的作風,讓那些心懷不軌的權貴對蔡襄心生畏懼,不敢有所動作。

  之後,蔡襄被調任到福州,在職期間,蔡襄撰文勸誡福州百姓要患病就醫而不是向巫覡求拜,並倡導在福州大義至泉州、漳州700餘里的大道兩旁種上樟樹。1048年,蔡襄的父親去世,蔡襄離職。三年之後回朝參加政事。

  之後,當蔡襄再次到福州擔任知州一職,並兩次在泉州擔任知州。在泉州的期間,蔡襄修建了沿海州縣的城池,以加強軍事防備在泉州發生旱災的時候,蔡襄調動民力,加強水源的管理,併為制止用水糾紛而特地制定了《龜湖塘規》。

  1061年開始,蔡襄開始主管朝廷的財政。當時的朝廷已經入不敷出,但是在蔡襄卓越的理財能力之下,朝廷恢復了經濟。

  之後,英宗繼位,念及蔡襄的理財能力,而讓其繼續掌管朝廷財政。但是當蔡襄向英宗主張改革而被英宗否決,還被撤職的時候,蔡襄選擇了外任。於是蔡襄便在杭州擔任知州。公元1066年,蔡襄因母親去世而護喪南歸,一年之後,蔡襄在家中去世,被朝廷追贈為吏部侍郎。

  蔡襄書法怎麼樣

  蔡襄出生於1012年,是北宋人士。蔡襄書法有著渾厚端莊的特點,在觀賞蔡襄書法的時候,人們會有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字裡行間充斥著一種妍麗溫雅的氣息。因此,他的書法深受當時民眾的推崇,盛譽極高。包括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蘇軾和歐陽修都非常地推崇蔡襄書法。

  但是蔡襄非常的愛惜自己,從來不隨便為他人書寫,因此蔡襄的書法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再加上當時的年代已經與唐代的書壇風氣有所不同,很多人都將書法作為一種低下之人才做的事,那些文人名士都不願意再書寫作品。即使當時的皇帝已經頒佈了旨意來改變這一個思想,但是並沒有什麼效果。

  蔡襄的書法,有楷書,有行書,有草書,人們都喜歡在正楷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風格,但是蔡襄不同。蔡襄最愛寫規規矩矩的楷書,他的書法是恪守當時的法度的,很少在書法上有所創新,但是蔡襄的書法成就非常之高,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都非常喜愛他的書法,所以可以說,蔡襄在當時的法度與民間樂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促進了宋代書法的發展,是宋朝書法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

 

君山銀針典故介紹
洪姓女寶寶取名的方法
相關知識
蔡襄的故事有哪些
蔡倫的故事有哪些
趙襄子的故事有哪些
外國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懂事的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懂禮貌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師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教育孩子成長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教育孩子不亂髮脾氣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