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的滅亡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編者按:明帝國和蒙古帝國爭鬥了兩百多年,誰也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在相差不到10年時間內,先後被滿清所滅。

  雖然達延汗的長期統治穩定了蒙古帝國汗位傳承,但並沒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點——實行瓜分家族遺產的習慣法。當帝國的建立者死後,帝國便成了一種類似聯邦式的家族國家,國內的各級首領,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們雖然承認察哈爾部的最高權利,但處於相當的獨立狀態。

  隨著時間的流逝,察哈爾部的汗位繼承者們逐漸失去了足以統治整個蒙古的力量,西方的衛拉特人和東方興起的通古斯人***滿人***都是他們可怕的敵人。但這個時候,衛拉特人正在對付哈薩克汗國、沙皇俄國以及內部的綽羅斯家族與和碩特家族的權力爭奪,因此,結束蒙古帝國歷史的,只能是通古斯人建立的後金帝國了。

  1604年,林丹汗繼承汗位,接受黃教沙爾巴呼圖克圖的灌頂戒教,稱林丹庫圖克圖汗。林丹汗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後金帝國對於蒙古的野心,因此上從繼位始,便開始從新統一各部,自稱“統領四十萬眾蒙古國巴圖魯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爾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與喀爾喀部卻圖汗結為聯盟,聲威大振,所轄地域東起遼東,西至甘肅。但是,次年,朵顏兀良哈的蘇布臺、喀喇沁的達來臺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額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戰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銳兵力四萬餘人,這使得林丹汗的實力大為削弱,而他的敵人是綜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漢人的謀略的後金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就註定只有勇猛而少計謀的他只能失敗。

  努爾哈赤時,科爾沁部、扎魯特部便在聯姻之下歸附了後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為了避免林丹汗的報復,也投奔了後金。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爾沁部。後金出兵援助科爾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極即位後,把林丹汗做為主要的敵人。1628年,派遣貝勒阿濟格與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統治的喀喇沁部會盟,共擊林丹汗。9月,皇太極親率大兵至綽洛郭爾,宴會察哈爾部控制下的敖漢、奈曼、喀爾喀、札魯特和喀喇沁等部領兵前來的諸首領。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經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極再率大軍西進,多爾袞從徵。至西拉木倫河畔,會集蒙古諸部兵,共擊林丹汗。面對勢力遠勝自己的敵軍,林丹汗無奈自歸化城驅人畜十萬渡黃河西逃。但面對已經大勢已去的大汗,部眾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兩年後在青海打草灘病死,他臨死前,也許會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一樣,哀嘆“朕不是亡國之君!”,他們都努力過了,但是他們的才能都無法使他們重現祖上的榮耀。明帝國和蒙古帝國爭鬥了兩百多年,誰也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在相差不到10年時間內,先後被滿清所滅。

  1635年,多爾袞與嶽託等領兵萬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眾於額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兒子歸降,交出可汗印信,整個漠南蒙古完全納入了後金帝國的版圖,蒙古帝國的汗位至此斷絕,而蒙古帝國,也永遠的消失了。

  相關人物: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興京,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1616年,即明萬曆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建立“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於靉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68歲。後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由於努爾哈赤是後金的建立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繼承人皇太極在改號稱帝后追尊其為太祖高皇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滿洲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同母弟豫親王多鐸。初稱臺吉。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清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少年時多次隨父出征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勳16歲而獲“墨爾根代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並於第二年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其生前謀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忠,配享於太廟。

元代商業是怎樣的
法正的人物評價
相關知識
蒙古帝國的滅亡
關於蒙古帝國的書籍
蒙古帝國征伐印度大敗的歷史
蒙古帝國征伐印度大敗的歷史
鉛和羅馬帝國的衰亡閱讀答案
蒙古帝國林丹汗生平簡介
用英語說中國夏朝的滅亡
蒙古包後的木杆由來與傳說
內蒙古土豆的種植面積有多大
內蒙古土豆的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