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哲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 發展 ,時哲學的學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現有哲學教育理念與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關於哲學教育創新的理性思考

  論文 關鍵詞: 哲學 本性 哲學 教育 創新 時代精神

  論文摘要: 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 發展 ,時哲學的學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現有哲學教育理念與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本文從分析哲學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指出哲學教育應當是一種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思想教育,同時針對當前哲學教育在與哲學本性的配合、時代性、目的方法、內容與體系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以期為哲學學科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鑑。

  隨著市場 經濟 的發展與 科學 技術的進步,社會與人文 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現有的哲學學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窘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哲學教育者和學生對哲學教育的特性認識不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當以及落後時代的問題是其主要原因。本文試想從哲學教育的特性人手,多角度地探討哲學教育創新對策。

  一、哲學教育的特性

  哲學的特性是哲學教育存在和立足的根本理由,它包含了什麼是哲學、哲學的功能是什麼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哲學教育要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它決定並影響著哲學教育過程的一切方面,只有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教育者才有可能在把握哲學精神的基礎上把哲學當作哲學來教,學生才有可能學習到真正的哲學。可見,哲學教育的特性是與哲學學科的特點密不可分的。

  ***一***哲學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

  “哲學屬於人的自由思維,哲學是在發展中的系統,本質上,理念的本性在於發展它自身,並且唯有通過發展才能把握它自身,才能成為理論”這也就是說,哲學的本性在於發展,而發展的實質也就是創新,創新就成為了哲學教育的使命。因此,以問題為中心,重視問題的研究就成為哲學教育得以生長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目標。

  ***二***哲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 現代 教育的基本特徵,哲學教育的本質是為人自身需要服務的,即完善人的素質,提升人的人格,使人的本質真正得以實現,其目的就是在其他教育特別是各種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素質,使受教育者把對各種知識的理解提高到哲學的層次上來。

  ***三***哲學教育是一種思想教育

  通過哲學教育的啟迪,學生才能逐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不斷學習和掌握其他具體的方法,使自己通過哲學修養的提高,從自在的主體成為自為的主體,並逐步站在人生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等根本性問題上去認識和改變自己,實現思想境界的昇華。可見,無論是對學生的個體還是對社會的整體而言,哲學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哲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哲學教育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專業性的哲學教育已成為冷門,普及性的哲學教育也成為一種形式教育。這當然受轉型期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的一些影響,但更多的暴露出了當代我國哲學教育的諸多弊病。

  ***一***哲學教育與哲學本性的背離

  霍克海默爾在其《批判理論》中曾說到:“哲學的真正社會功能.在於它對於流行的東西加以批判,哲學是不合時宜的、頑固的。”那麼記住哲學知識,也就只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是哲學教育的基礎。現實中的哲學教育並沒有以哲學的本性為依託,反而出現了背離的趨勢。重視哲學知識傳授,輕視普遍 應用的析學方法。

  ***二***哲學教育時代性的缺失

  十六大 報告中指出:“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 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 規律 性,富於創造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社會 實踐領域中的工作重心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移,而目前哲學教育所涉及的問題和物件仍然是對傳統社會的狀態與需要,往往把過去看得比現在更重要,把本質比存在看的更重要,把原則看得比實際生活更重要,這樣既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  ***三*** 哲學 教育 目的與方法的錯位

  現階段,哲學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以 政治 教育為教學目的的傾向,使哲學教育逐步成為“政治”的代名詞和政治教育的論證工具,形成了以非哲學的方式進行哲學教育,甚至於把哲學課當作政治課來教的錯位,一味給學生灌輸枯燥的原理和僵化的教條,促使學生為應試而死記硬背原理。這樣做不僅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批判思維的目的,還會使學生形成對哲學課的逆反 心理。在教育方法上,教師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佔據了主導性地位,少有的討論方式也枯燥無味,討論過程對學生的智力缺乏挑戰性;很少從感性出發,逐層深人地探討問題,而習慣於一上來就引人“物質”、“意識”、“主體”、“客體”之類的抽象概念,沒有對現實問題的針對性,非但沒有起到啟用學生思維的作用,反而起著窒息創造精神的消極作用。

  三、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

  ***一***哲學教育理念的創新

  哲學教學的改革,首先是觀念的變革。由於哲學的本性是批判、超越、創新。那麼,真正的哲學教育就應當從現有觀念出發並離開現有觀念,以現存理論的反思活動揭示出現存理論的束縛,開闢出前人未涉足的角落,而不是在於講出多少哲學原理和記住多少哲學知識。

  ***二***哲學教育要與時俱進

  面對不斷變化 發展 的現實 社會生活,哲學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直面社會和人生中人們普遍關注和困惑的現實問題,將哲學原理與當前建設有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 實踐結合起來,與 現代 科學 技術的發展結合起來,與當前世界不斷前進的 歷史 程序結合起來,即把時代精神融合到抽象的哲學理論中,以時代精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三***教育方法與模式的轉變

  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時代視野來觀察、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是哲學教育的主要使命,而要完成這一使命,只有在哲學教育中撞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興趣。為此,必須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一是要堅持理論 聯絡實際的方法;二是要採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三是積極開展討論與引導教學。即針對哲學的核心內容 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通過讓學生自己思考與探索,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和思維創新,提高學生運用哲學理論所達到的創新思維境界;同時老師在此過程中要積極的正確引導,巧設疑問,多予啟發,讓學生增強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教育主體與考核方式的轉變

  哲學教育最根本的莫過於哲學教育者本身哲學理論理解水平與教學水平的提升,這就要求哲學教育者一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提升自己分析、駕馭現實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於換位思考,尊重學生的思想與觀點,創新教學內容,改變以往就原理講原理的作法,把教育物件的觸角伸向時代的 熱點、焦點問題和學生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最感迷茫的心理問題以及最困惑的社會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多視角地思考、分析問題,這樣既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多樣性、時代性和生動性,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哲學教育要注重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哲學教材和教程的編寫 工作,及時吸收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內容,讓眾多普遍認同的具有較強理論水平與實踐性的學術成果成為教學的主體內容,不斷開拓哲學教育的視野。在考核方式上,改變以往考標準化試卷的模式,形成平時討論考核與最終 論文 或案例考核為內容的新考核模式,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創新 環境。

  哲學教育的進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方方面面進行探索,這就需要我們哲學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不斷賦予哲學教育新的內涵,使其不斷創新和發展,充分發揮 應用的教育功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迎接新時代所需的具有新哲學思維的創新人才。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關於康德的批判哲學的論文
關於教育哲學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教育哲學論文
關於教育哲學論文
關於教育哲學探討的論文
關於教育哲學的探究論文
論教育哲學論文
教育哲學論文
關於朱熹哲學論文
關於西方哲學論文
教育哲學論文範文
關於朱熹哲學論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