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大家都有個創業夢,特別是草根們,都想通過創業來改變一下自己的命運,分享一篇草根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給大家一些創業經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供大家參閱!

   篇:1

  天津有個烘焙用品店,最初投資不過20萬元,截至2011年底,小店月淨利潤超過了6萬元。雖然實體店藏身於居民樓,面積不過幾十平方米,但在天津烘焙 DIY圈裡頗有名氣,每天都是顧客盈門。要知道,天津很多同樣的小店,產品價格比它還要便宜,但一個月銷售額不過兩三萬元。這家小店賺錢的祕密在哪裡呢?

  產品數量之多有點意外

  這家店被天津烘焙愛好者稱為“烘焙DIY者的天堂”。因為在這裡“只有你想不到的商品,絕對沒有你買不到的商品”。

  小店老闆之一“海鷗”網名介紹,店裡商品分三大類烘焙工具、食材、輔料,1500多種商品,在國內能比我店裡商品種類還全的烘焙用品店屈指可數。為什麼要準備這麼多商品呢?“海鷗”笑答,滿足市場需求,現在喜好DIY烘焙的人越來越多,可市場中提供相關產品很少,就拿天津市最有名的幾家超市來講,相關商品不過一二十種,無法滿足顧客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我店裡商品價格不是最便宜的,卻能吸引大量顧客的原因之一。

  產品全還可以提升小店的銷售額。店裡很多商品顧客平時難得一見,他們容易產生衝動消費。而且客人在店中就像在超市一樣,自選商品,這樣更能刺激顧客的衝動消費。像到自己店中消費的顧客,超過9成的人單次消費至少一兩百元,這是其他烘焙用品店所不能比擬的。

  顧客定位有點意外

  在大多數人看來,烘焙用品店的顧客應是小資、白領和家庭主婦。但在“海鷗”看來,這些不是真正的顧客。因為小資、白領平時工作很忙,連吃飯都會找快餐解決,根本不會有時間自己烘焙食品,而家庭主婦如果不是烘焙發燒友,購物頻率很低。他把真正的顧客分為三類:一是,在華學習、工作的外國人,因為飲食文化的差異,這些人青睞動手製作一些可口的西式菜餚,烘焙食品是其中一種;二是,烘焙發燒友,特徵就是喜歡逛烘焙主題的網路論壇;三是,小型糕點店、西餐館、私房菜館經營者,他們和傳統餐飲企業不同,進貨量不大,但要求食材精緻,而小型烘焙用品店恰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其中外國人佔到顧客總量的50%,烘焙發燒友佔到30%—35%,剩餘為私房菜館的經營者。

  賺錢方式有點意外

  “海鷗”表示,自己不僅賣產品,還賣服務。

  首先,賣“培訓”。小店裡共有兩類培訓,一是成人培訓,二是“親子”培訓。

  先說成人培訓,小店每週都會舉辦兩次烘焙培訓班,一次約一兩個小時,費用約每人每小時百元。這種培訓會有人蔘加嗎?“海鷗”透露,現在每天他都能接到顧客報名電話。2012年第一季度的培訓課程已無空缺,想聽課的顧客只能排在第二季度。參加培訓班的人超過8成為烘焙發燒友,剩餘的為糕點店、西餐館、私房菜館等經營者。

  再說“親子培訓班”,“海鷗”表示,現在學校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烘焙食品相對小孩而言,不僅能夠提升他們動手能力,而且風險性和難度都不高,小孩很容易取得成就感。每期大約平均有三四十位小朋友參加。同時這種培訓還能帶動小店的其他商品的銷售,因為不少小朋友參加培訓後,就要家長購買一些原材料,供自己回家“練習”。

  其次,賣“半成品”。這項服務和淨菜服務相近,像不少人喜歡吃匹薩,但製作匹薩餅坯十分麻煩,於是自己提供一些提前做好的餅坯,顧客買回家新增輔料,直接放進烤箱烘烤即可。類似餅坯這樣的半成品,一天至少可為小店帶來幾千元的收入。這項服務的目標顧客是一些入門級的烘焙愛好者。  大體估算一下,小店每個月銷售各類烘焙用品含食材,可獲毛利約10萬元;培訓業務獲毛利三四萬元;賣“半成品”可獲毛利四五萬元。除去房租、人工費、水電費、各類稅收以及雜費,小店大約能有六七萬元純利。

   篇:2

  今年45歲的趙繼英來自麗水農村。木匠出身的他,為了創業,隻身到揚州闖蕩。搞過玻璃傢俱加工,辦過影視廳,在當地都做到了行業第一。然而,這兩個行業興起得快,衰落得也快。

  “下次創業,一定要找一個不會走下坡路的行業,給自己找一份永不落的事業。”於是,他尋尋覓覓,最終選擇了最不起眼的醬菜。

  從2001年南京“小菜一碟”的浙江經銷商做起。10年的時間,趙繼英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醬菜王國”,並慢慢擴張,培育了“菜博士”高檔山茶油品牌;從委託加工、品牌管理開始,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生產基地,實現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全程監控。

  兩次“行業第一”最終選擇放棄

  1991年,24歲的趙繼英隻身來到江蘇揚州,利用自己的特長搞起了玻璃傢俱加工。經過4年時間的打拼,趙繼英的玻璃傢俱生意在揚州當地做到了第一,掘到了第一桶金7萬元。這在當時已是一筆鉅款。

  從1994年開始,玻璃傢俱行業開始走下坡路。有天晚上,趙繼英到老鄉承包的影視廳去坐坐,發現這個400多座的影視廳,4元一張的票子,幾乎每天晚上滿座。趙繼英算了一下,每天可以賺1000多,比玻璃傢俱賺錢容易多了。

  於是趙繼英一頭扎進了錄影業。1995年元旦,趙繼英的影視廳正式營業。然而不到10個月,影視廳就虧了2萬元。他發現,附近生意好的電影公司影視廳有空調,座位是高靠背軟座;而自己的影視廳沒空調,座位又是簡易的翻座硬木椅。

  找到癥結後,當年10月份,趙繼英又借了2萬元,換上了軟綿舒適的沙發,生意馬上火了起來。第二年夏天,他又用賺來的錢買了空調。

  1996年下半年,趁熱打鐵的趙繼英又開辦了第二家影視廳。從1995年到2000年,趙繼英的影視廳連鎖經營搞得紅紅火火,最多的時候數量達到5家,成為揚州當地錄影業的“老大”。

  隨著vcd行業的迅速發展,從1999年開始,錄影業開始走下坡路。趙繼英很快查覺到了。

  醬菜雖小,幾百年不衰

  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趙繼英又忙著物色新的行業了。當時,他手頭上已積攢了120萬元的資金。“這一次創業要小心,一定要選擇一個不會走下坡路的行業。”趙繼英暗下決心。

  一天,趙繼英在翻閱揚州當地報紙時,看到了嶄露頭角的南京“小菜一碟”公司的報道,不禁眼前一亮:揚州醬菜這麼有名,像揚州的“三和四美”,生產醬菜已有幾百年歷史了,這說明這個行業有生命力,絕對不會被淘汰。於是,趙繼英直奔南京,找到“小菜一碟”,並與他們簽訂合同,成為了“小菜一碟”的浙江經銷商。當時的指標是,趙繼英一年的銷量要達到30萬元。

  2001年,趙繼英在杭州註冊成立了杭州博巨集貿易公司。第一年,趙繼英賣了120萬,卻虧了20萬。而且由於營業額沒達到180萬的最低限額,公司被取消了納稅人資格。沒有納稅人資格,產品就進不了超市。趙繼英沒有灰心,第二年他又重新註冊了一家杭州博鴻貿易公司,當年銷售額達到240萬元。

  趙繼英已不滿足於只做一家經銷商,他要做自己的品牌。2005年,趙繼英註冊了“博鴻小菜”商標,開始經營自己的產品。按他的話來說,十幾年的個體戶終於走上了品牌的道路。通過物色各地生產質量過硬、有當地特色的食品生產企業,委託他們生產公司的產品。這一“借雞生蛋”的模式使得公司的業務迅速擴張。之後,趙繼英又從醬菜行業向其他食品行業進軍,2008年推出了“菜博士”高階山茶油。

   篇:3

  近幾年,國內食品安全生產事故頻發,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讓國內的老百姓經常提心吊膽。原有的“借雞生蛋”、生產外包模式雖然能使企業迅速擴張,但也有個弊端,就是對食品的源頭無法準確掌握,不能做到全程監控。

  劉飛,她本身是從事英語培訓工作的。後倆跟她男朋友開始創業,做起了成都特色串串香餐飲。 在創業初期,他們的創業條件非常艱苦:團隊整體比較年輕,平均年齡24歲左右,創業資金非常有限,十分艱苦。“為了這個團隊更深地瞭解和更好地磨合在一起,在創業準備期,我們專門策劃了一次為期6天的短途旅行。就是為了大家能團結在一起,在磨合中前進。”劉飛對他們獨特的創業模式十分推崇。

  劉飛對未來想創業的年輕人最大的建議就是:“創業並不是單單憑激情,更多應該考慮專案選擇和資源整合,團隊搭建等問題,要做好迎接困難和挑戰的心理準備。因為創業的前期是非常辛苦的。” 劉飛介紹說,他們就是沿襲老成都冷鍋串串麻辣鮮香特色,將成都冒菜的元素糅合,形成了獨特的既傳統又潮流的成都草根飲食文化,受到了廣大吃貨朋友的歡迎。我想在學校周圍開個店鋪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前提是不要耽誤學業,可以和同學合夥,也可以在學子網俱樂部結交志同道合的同學,輪流照看店鋪。

勵志女名人的故事2
殘疾人名人故事
相關知識
草根勵志故事
大學生草根創業勵志故事
大學生草根創業勵志故事
牛根生勵志故事
關於高考狀元勵志故事
教育孩子的可用勵志故事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勵志故事母親教育孩子
明星的減肥勵志故事
殘疾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