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高考複習要做到樂學勤學,善學多思。高考加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成人高考語文試卷,僅供大家參考!

  成人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題

  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①《清史稿•儒林傳》凡四卷,前三捲入傳學者共284人,第四卷依《明史》舊規,為襲封衍聖公之孔子後裔11人。前三卷為全傳主體,以學術好尚而區分類聚,大致第一卷為理學,第二、三卷為經學、小學。入傳學者上起清初孫奇逢、黃宗羲,下迄晚清王先謙、孫詒讓,一代學人,已見大體。各傳行文皆有所本,或史館舊文,或碑誌傳狀,亦稱大致可信。因此,數十年來,幾輩學人之治清代學術史,凡論及學者學行,《清史稿•儒林傳》不失為一有價值之參考文獻。

  ②然而,由於歷史和認識的侷限,加以書成眾手,完稿有期,故而其間的疏失、漏略、訛誤又在所多有,從而嚴重影響了該傳的信史價值。姑舉數例,以見大概。

  ③卷一《陸世儀傳》,稱傳主“少從劉宗周講學”。據考,陸氏雖於所著《論學酬答》中表示,劉宗周為“今海內之可仰以為宗師者”,卻並無追隨其講學的實際經歷。惟其如此,乾隆年間全祖望為陸世儀立傳,才說陸氏因未得師從劉氏而“終身以為恨”。又傳末記陸世儀從祀文廟,時間亦不確。傳稱:“同治十一年,從祀文廟。”其實,江蘇巡撫之疏請陸氏從祀,事在同治十三年四月,五月十六日飭下禮部議復,從祀獲准,已是光緒元年二月十五日。

  ④又如同卷《顏元傳》,稱“明末,父戍遼東,歿於關外”。“戍”字不實。據考,顏元父至遼東,系明崇禎十一年為入關清軍所挾,非為明廷戍邊。一字之訛,足疑撰傳者之立足點所在。

  ⑤再如同卷《唐鑑傳》,記傳主“咸豐二年,還鄉”亦不確。此傳源出曾國藩為傳主所撰《墓誌銘》,曾文記唐氏由江蘇還鄉,作咸豐三年。而傳主嗣子爾藻撰《行述》,於唐氏還鄉事記之甚詳。雲三年正月,“由蘇至浙,意欲回楚”,因南昌道阻,遂“僑居武陵,暫為息足”。四年正月啟程,又應友人邀,逗留江西白鹿洞書院,“冬月始抵長沙”。可見,唐鑑晚年返鄉,當依《行述》作咸豐四年十一月。

  ⑥戴震為乾隆間大儒,影響一時學風甚巨。在《清史稿•儒林傳》中,戴氏本傳舉足輕重,不可率爾操觚。然而此傳則疏於考核,不惟於傳主著述題名、卷數每多不確,而且於重要學行似是而非。傳稱“年二十八補諸生”,不確。據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洪榜《戴先生行狀》、王昶《戴東原先生墓誌銘》,均作乾隆十六年補諸生,時年29歲,此其一。其二,傳稱“與吳縣惠棟、吳江沈彤為忘年友”,亦不確。惠棟、戴震相識於乾隆二十二年,戴少惠27歲,確為忘年之交。而沈彤已於乾隆十七年故世,終身未曾與戴震謀面,“忘年友”云云,無從談起。疑係張冠李戴,將沈大成誤作沈彤。其三,緊接“忘年友”後,傳文雲“以避仇入都”。倘依此行文順序,則先有與惠、沈訂交,隨後傳主才避仇北上。其實大謬不然。戴震避仇入都,事在乾隆十九年,三年後南旋,始在揚州結識惠棟、沈大成。於此,戴震事後所撰《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沈學子文集序》,言之最明,文繁恕不過錄。

  ⑦他如於呂留良、譚嗣同、梁啟超、章太炎等人視而不見,拒不入傳,則已非疏失可言,而是腐朽的歷史觀使然。

  ⑧有鑑於此,清理《清史稿•儒林傳》之訛誤,爬梳史料,結撰信史,已是今日學人須認真去做的一樁事情。

  ***節選自陳祖武《漫談清代學術》***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清史稿•儒林傳》對有清一代近300位學者所作記述都有依據,總體上是可信的,因此受到清史專家的普遍重視。

  B. 陸世儀傳記中存在的錯誤,從性質上看,應該是傳記編撰者疏失大意所致,倘能加以精核,這類過失可以避免。

  C. 戴震本與惠東、沈大成是忘年之交,但在戴氏傳中沈大成卻被誤作沈彤,實際上沈彤和戴震二人素未謀面。

  D. 唐鑑傳中還鄉時期出現錯誤,這與曾國藩的疏忽有一定關係,曾國藩誤記作咸豐三年,傳本於曾文又訛為二年。

  2. 以下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第①~②段提出文章討論的物件,總領全文。

  B. 第③~⑥段用具體例項論證《清史稿•儒林傳》存在的問題。

  C. 第⑦段指出《清史稿•儒林傳》更嚴重的問題及其深層次的原因。

  D. 第⑧段提出策略,建議現代學者梳理史料,重撰清代儒林傳。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清史稿•儒林傳》用專卷為孔子11位後裔作傳,這種體例雖非《清史稿》編撰者首創,卻體現了學不忘本的精神。

  B. 《清史稿•儒林傳》傳主履歷上的疏失錯漏,其因有二,一是客觀上集體創作、時間倉促,二是主觀上腐朽的歷史觀念。

  C. 顏元的父親本來是為清軍裹挾到關外,卻被記為戍守遼東,這應是作傳者有意為顏元隱諱,即所謂的為尊者諱。

  D. 《清史稿•儒林傳》的錯訛雖然很多都無傷巨集旨,比如進學年齡一歲之誤,但畢竟有違信史的真實性,不容小視。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試題分析:原文是“疑係張冠李戴,將沈成大誤作沈彤”,選項把推測轉述成了事實論述類文字閱讀《清史稿•儒林傳》凡四卷,前三捲入傳學者共284人。

  2. 試題分析:原文是“清理《清史稿•儒林傳》之訛誤”,並沒有說要“另起爐灶”“重寫”。

  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型別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範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此題D項無中生有。

  3. 試題分析:腐朽的歷史觀念是呂留良等人不被入傳的原因,而非入傳諸人學術履歷上出現錯漏的原因。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孟慶國發布的《2016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報告》和《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調查評估報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網站存在財政、人事、統計等資訊公開不及時、內容不全面的現象;72%的地方政府網站在重點領域資訊公開方面,以動態新聞、政府檔案為主;過半數的部委網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開展解讀,而是以轉載新聞媒體相關報導為主,且解讀迴應形式單一;超過90%的網站存在徵集意見不反饋或反饋不及時的現象等。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報告認為,主要亮點有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步入正軌、行政權力辦事資源整合度較高、應用網際網路提升政務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服務渠道呈現多元化、移動化的趨勢等。報告也指出了平臺建設的一些突出問題,如平臺渠道有待整合、服務功能有待優化、內容質量有待提升等。

  ***節選自2016年12月29日人民網***

  材料二:

  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按照《意見》,到2017年底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將建成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標準化、網路水平顯著提升。2020年底前,將建成覆蓋全國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省級統籌、一網辦理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讓政務服務更聰明,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 捷、更有效率。

  ***節選自2017年1月17日搜狐網***

  材料三:

  網際網路+政務主要是藉助雲端計算、大資料技術推動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臺,讓百姓享受資訊科技帶來的便捷服務。

  網際網路+政務與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網站、政府平臺完全不同。有一些政府網站,資訊更新滯後,而且各個職能部門間的資料互不來往,單打獨鬥。“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鬧劇”其實就是資訊不透明、不共享的結果。“網際網路+”的落地,不僅要把所有資訊打通,而且讓政府隨時隨地為個人提供政務服務成為可能,這將徹底改變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節奏。

  網際網路+政務創新是政府管理創新的先導。網際網路+政務,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網際網路上,而是在流程優化的基礎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式去完成原有的業務功能。

  網際網路+政務的實現還將不斷改變政府的組織結構,最終將建構出適合資訊時代發展需要的政府組織形態。

  ***節選自2015年6月30日新華網***

  材料四:

  國務院日前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網際網路十政務服務”,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適應“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各種規定,凡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群眾必須到現場辦理;能通過網路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複提交;能通過網路核驗的資訊,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複提供。

  “應上盡上、全程在 線”彰顯了國務院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決心。“三個不得”則給各地政府劃定了利企便民的底線:加快資訊跑路、減少群眾跑腿沒有回頭路。而加快推進網上政務服 務職能部門必須捨得“割肉”。

  與此同時,個別地方也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一些部門雖然將辦事大廳搬到了“網上”,群眾卻只能瀏覽辦事流程,無法進行網上審批申報;有的雖然開放了網上受理渠道,但核心審批仍要群眾跑腿;有的政府部門固守各自資料資訊,導致部門資訊無法互通互聯,資訊跑路遭遇“梗阻”。

  ***節選自2016年9月20日新華網***

  4.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在材料一發布的兩個評估報告中,第一個是對“政府網站績效”的評估,第二個是對“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評估,二者的問題包括服務功能有待優化、內容質量有待提升等。

  B. 材料二介紹了《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對“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前景規劃,明確了2017年底前及2020年底前所要達到的目標。

  C. 材料三解釋了網際網路+政務的目的是讓百姓享受資訊科技帶來的便捷服務以及網際網路+政務對政府工作部門的作用等。

  D. 材料四介紹了國務院對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具體要求,“三個不得”具體、實用,明確了對政務服務職能部門工作的具體要求。

  5.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A. 材料一列舉了“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方面的優缺點,優點方面如政府線上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行政權力辦事資源不斷整合、服務渠道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等。

  B. 材料一列舉了一些“政府網站”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式,如網站資訊公開不及時,重點領域的資訊解讀不到位且迴應形式單一等。

  C. 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偏重點不同,材料二是意見,材料一是評估,換句話說就是材料一是根據材料二的預定準則去衡量材料二涉及的內容已有或將有的效果。

  D. 材料三中“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鬧劇”說明文字作者對這類要求必須證明但沒有必要證明的反感和嘲弄,以此證明“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重要性。

  E. 材料四在討論問題時很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語言,如“資訊跑路遭遇‘梗阻’”中的“梗阻”,形象地表述了政務資訊不暢通的狀態,更易於讀者理解。

  6. 我國實施“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有哪些具體的好處?請結合文字說說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BD

  6. ①通過政府部門建設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讓政府各部門的資訊能夠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建構出適合資訊時代發展需要的政府組織形態。②讓居民和企業享受資訊帶來的便捷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讓居民和企業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解析】

  4. 試題分析:A項,“政府網站績效”的評估中沒有“服務功能有待優化、內容質量有待提升”的內容。

  5. 試題分析:B項,沒有“解決方式”的內容;D項,“作者對這類要求必須證明但沒有必要證明的反感和嘲弄”無中生有,作者只是列舉現象,分析原因。

  6. 試題分析:注意對四則材料進行歸類,然後概括,主要從“政府平臺”的建設和方便快捷的服務的角度進行概括。

  點睛:資訊篩選、概括內容要點或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的題目,是實用類文字閱讀必考的題目,有區域性和綜合兩種,區域性指答題的區間集中在文章的某個段落,綜合指答題的區間在文章的某個部分或全文。答題時首先要求審清題幹,確定試題的型別是區域性還是綜合,區域性要對對應的段落進行劃分,提取關鍵詞語。綜合注意對區域性或全文內容的概括,重點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題時注意提取文中的關鍵詞語分析作答。此題貌似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寬泛,實際是對文中的觀點的概括。

  ***三***文學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喝茶

  楊絳

  ①曾聽人講洋話,說西洋人喝茶,把茶葉加水煮沸,濾去茶汁,單吃茶葉,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國人做的茶考,原來這是事實。茶葉初到英國,英國人不知怎麼吃法,的確吃茶葉渣子,還拌些黃油和鹽,敷在麵包上同吃。什麼妙味,簡直不敢嘗試。以後他們把茶當藥,治傷風,清腸胃。不久,喝茶之風大行,一六六O年的茶葉廣告上說:“這刺激品,能驅疲倦,除惡夢,使肢體輕健,精神飽滿。尤能剋制睡眠,好學者可以徹夜攻讀不倦。身體肥胖或食肉過多者,飲茶尤宜。”萊登大學的龐德戈博士***DrCornelius Bontekoe***應東印度公司之請,替茶大做廣告,說茶“暖胃,清神,健腦,助長學問,尤能征服人類大敵——睡魔”。他們的怕睡,正和現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麼從前的睡魔,愛纏住人不放;現代的睡魔,學會了擺架子,請他也不肯光臨。傳說,茶原是達摩祖師發願面壁參禪,九年不睡,天把茶賞賜他幫他償願的。胡嶠《飲茶詩》“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湯況《森伯頌》:“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證中外古人對於茶的功效,所見略同。只是茶味的“餘甘”,不是喝牛奶紅茶者所能領略的。

  ②濃茶攙上牛奶和糖,香冽不減,而解除了茶的苦澀,成為液體的食料,不但解渴,還能療飢。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鹽,究竟什麼風味,盧仝一氣喝上七碗的茶,想來是葉少水多,沖淡了的。詩人柯立治的兒子,也是一位詩人,他喝茶論壺不論杯。約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過他們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湯。若是苦澀的濃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細細品。照《紅樓夢》中妙玉的論喝茶,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麼,喝茶不為解渴,只在辨味,細味那苦澀中一點回甘。記不起哪一位英國作家說過,“文藝女神帶著酒味”,“茶只能產生散文”。而咱們中國詩,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詩清只為飲茶多。”也許這點苦澀,正是茶中詩味。

  ③法國人不愛喝茶。巴爾扎克喝荼,一定要加白蘭地。《清異錄》載符昭遠不喜茶,說“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麵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態”吧?美國人不講究喝茶,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線,不是為了茶葉稅麼?因為要抵制英國人專利的茶葉進口。美國人把幾種樹葉,炮製成茶葉的代用品。至今他們茶室裡,顧客們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別的混合飲料,內行人不要茶;要來的茶,也只是英國人所謂“迷昏了頭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好些美國留學生講衛生不喝茶,只喝白開水,說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葉中該沒有茶毒。不過對於這種茶,很可以毫無留戀的戒絕。

  ④伏爾泰的醫生曾勸他戒咖啡,因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發作得很慢。”伏爾泰笑說:“對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還沒毒死。”唐宣宗時,東都進一僧,年百三十歲,宣宗問服何藥,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惟嗜茶”。因賜名茶五十斤。看來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髮作得更要慢些。愛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7. 下列對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第①段,作者引用1660年茶葉廣告和龐德戈博士做的茶葉廣告,其用意相同,有重複之嫌,去掉一處不影響文章的完整。

  B. 符昭遠之所以在茶中加酒,理由是他認為茶的形態過冷,完全不符合和美之道,他甚至揶揄茶為冷麵草。

  C. 西方人品味不出茶葉的甘甜,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茶甜微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飲茶方式不當,不應加牛奶和糖。

  D. 茶不但能驅疲健體,減肥旺神,還能解口渴,填腹飢,甚至能陶冶情操,觸動詩情,產生清澈的作品。

  8. 英國作家說,“茶只能產生散文”。請分析作者引用這句話的意圖。

  9. 本文在結構上像一首律詩,也有起承轉合,請結合文字加以賞析。

  【答案】7. D 8. ①說明西方人的飲茶方式,他們加糖和牛奶,茶味甘甜,只能產生平淡的散文。

  ②為下文做鋪墊,引出作者觀點,中國人喝茶能細味茶中的苦澀,並寫出清澈的詩。

  9. 第①段是起段,寫喝茶的功效。第②段寫喝茶的方式,緊承第①段。第③段筆鋒急轉,寫古今中外對喝茶的偏見。第④段表明作者的態度,即喝茶還能延年益壽,可以多喝,與起段相合。起承轉合的結構,使得文章張弛有度,又渾然一體。

  【解析】

  7. 試題分析:A項,“其用意相同,有重複之嫌”錯誤,雖都是廣告,前者是針對普通人群,後者是精英學者,兩者並引,更見喝茶之風的大盛。B項,茶中加酒的是巴爾扎克。C項,“他們飲茶方式不當,不應加牛奶和糖”的表述不符合文意。

  8. 試題分析:注意答出這句話的含義“說明西方人的飲茶方式,他們加糖和牛奶,茶味甘甜,只能產生平淡的散文”。然後從結構上分析“為下文做鋪墊,引出作者觀點”的作用。

  點睛:這是一道分析語句的含義和作用的題目,語句的含義注意抓住語句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分析,然後還要考慮語句的位置,在文章的開頭應該是統領全文、奠定情感基調、引起下文和閱讀興趣、照應標題,文章的結尾應該是昇華主旨、照應標題和開頭等,文中的中間是承上啟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線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關。

  9. 試題分析:先打出各段落的內容那個第①段寫喝茶的功效,第②段寫喝茶的方式,,第③段寫古今中外對喝茶的偏見,第④段表明作者的態度,然後分析各段之間的關係。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第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守,皆禮遇之。純仁屬撰樂語,浩辭。純仁日:“翰林學士亦為之。”浩曰:“翰林學士則可,祭酒、司業則不可。”純仁敬謝。後哲宗親擢為右正言。有請以王安石《三經義》發題試舉人者,浩論其不可而止。陝西奏邊功,中外皆賀,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京東大水,浩言:“頻年水異繼作,雖盈虛之數所不可逃,而消復之方尤宜致謹。不以為數之當然,此消復之實也。”章悖獨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其不忠慢上之罪,未報。章惇詆其狂妄,乃削官,羈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膚繼請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還,復為右正言,遷左司諫。改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言:“陛下善繼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聖政盛德,願稽考而繼述之,以揚七廟之光,貽福萬世。”遷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諫官,恐貽親憂,欲固辭。母張氏曰:“兒能報國,無愧於公論,吾顧何憂?”及浩兩謫嶺表,母不易初意。稍復直龍圖閣。瘴疾作,危甚。楊時過常州,往省之。蕭然僅存餘息,猶眷眷以國事為問,語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詔曰:“浩在元符問,任諫爭 ,危言讜論,朝野推仰。”復其待制,又贈寶文閣直學士,賜諡忠。

  ***節選自《宋史•鄒浩傳》***

  10. 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己/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B.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C.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D.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11. 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學中的教員,與現代“教授”的含義不同。

  B. 在“純仁敬謝”一句中,“謝”應解釋為“為自己的錯誤向別人認錯道歉”。

  C. 在“蔡卞、安惇、左膚繼請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應解釋為“懲罰”。

  D. “七廟”,古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廟,後來也代指“朝廷”。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鄒浩堅守職分,拒為越職之事。範純仁待之以禮,囑咐他撰寫樂語,且以翰林學士也寫樂語加以勸說,而鄒浩以祭酒、司業不能寫樂語為由推辭了。

  B. 鄒浩正視災情,重視消災關鍵。面對京東的水災,鄒浩認為雖然不能逃脫自然的變化,但是要謹慎地施行消災的方法,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天理所致。

  C. 鄒浩心繫國家,病中關切國事。楊時經過常州,鄒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鄒浩身體已十分虛弱,但在談話中,他仍關切詢問國事,說話不涉及私事。

  D. 鄒浩忠君盡責,死後獲得榮耀。在元符年間,鄒浩擔任諫諍的職位,他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後被皇帝讚賞,獲得朝廷追封的榮耀。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其不忠慢上之罪,未報。

  ***2***尚有五朝聖政盛德,願稽考而繼述之,以揚七廟之光,貽福萬世。

  【答案】10. A 11. A 12. C

  13. ***1***鄒浩所上奏的言論常常觸及到章惇,但鄒浩仍上章彈劾,羅列他對皇上不忠怠慢的罪過,沒有迴音。***2***尚且還有五朝的聖政盛德,希望陛下查考而繼承,發揚七代的光彩,造福萬代。

  【解析】

  10. 試題分析:“以持勝為難”中的“以為”不要斷開,“將帥”作前句的賓語。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 “以持勝為難”中的“以為”不要斷開,“將帥”作前句的賓語。

  11. 試題分析:“教授”,官職名,指古時設定在地方官學中的學官。

  12. 試題分析:“楊時經過常州,鄒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有誤,原文“楊時過常州,往省之”,是楊時經過常州,前往探訪生病中的鄒浩。

  13. 試題分析:注意重點詞語“觸”“露劾”“數”“慢”“報”“尚”“稽考”“揚”“貽”的翻譯。

  參考譯文:

高校退檔的四大理由
歷年成人高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相關知識
成人高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大高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今年高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歷年成人高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初一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初二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浙江省名校協作體高三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福建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安徽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上海市春季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