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給家長的一封信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進入高三,孩子的學習空前緊張,家長也跟著緊張,或者說家長比考生更緊張,他們憂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考的好,能不能進入一所理想的大學。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家長:

  別總拉著老師的手,說:孩子就交給你了!有教無育,何談教育?只教不養,何來教養?何況,孩子是你親生的,他的世界只有你最懂。就算高考是孩子的,但父母也要清楚自己的責任,有高三家長應有的意識,高考相關資訊和專業知識要替孩子瞭解一下!

  孩子犯錯了,請收起你的護犢之心,精心觀察好好修剪。孩子總有瑕疵,但父母的眼睛都自帶美圖功能,你庇護得了一時,庇護不了一生啊,現在正是孩子三觀養成的關鍵時期,一時的糊塗就可能毀了孩子!

  父母在家不要吵吵吵了,父母恩愛才是真正的富養。在校書山題海,回家硝煙瀰漫,你到底要把孩子逼成哪樣才善罷甘休?

  別逼你的孩子考第一了,第一隻有一個席位,人生還有萬種可能。不要總是把他們和別人相比,逼到最後,孩子不是逃學就是厭世。到時候,你放的火,老師也救不了。

  不要張嘴就說孩子不怕我,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親子之愛何須怕?老師不能靠拍桌子塑人,父母也不能靠打孩子立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抽屜,你有我有,孩子也有。不要總是費盡心思窺探孩子的小祕密,等你終於發現了,信任也就見光死!

  父母不必君臨天下,請與孩子平等相待,好好談心有商有量。父母與子女若不能心意相通,家庭教育的半壁江山就淪陷啦!

  家長群不是茶話會,不要七嘴八舌論是非,私事最好私下再聊,公事請懷公益之心。因為,我們都需要安安靜靜的教育,瞭解情況,交流經驗,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更快地成長。

  不要在孩子面前對老師和學校說三道四,你所鄙薄的,孩子也不會敬畏。他在校園目空一切,老師很無力,你也沒有轍。

  不必糾結作業多了或少了,作業問題是個千古懸案,多了你就要減負,少了你又說放羊,左右為難啊!老師也愛民主,但要滿足所有人的民主,就變得無解。

  別把老師放在一起比比比,學生有高低,老師有長短。學校無法為每個孩子配完美老師,好比你不會交給學校一個完美孩子。

  莫要操心孩子座位的事兒了,沒有任何一種排列能讓所有人喜笑顏開。誰家的孩子都是寶貝,前後左右輪著坐。讓老師多一點時間授課,比坐第幾排更重要。

  不要總是因為自己的想法試圖修改學校的制度,制度是為千萬孩子周密制定,怎能因你輕易就改?再說了,一個學校若總是朝令夕改,培養的孩子也只能是散兵遊勇。

  XXX

  XXXX.X.X

  篇二

  關心孩子的家長們:

  您好!

  孩子進入高三,您一定感到這是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希望儘自己所為來支援孩子的學業吧?我們都知道有許多種方式表達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視和支援,比如常常與孩子談話,強調高考的重要性;比如天天給孩子燉雞湯,從早餐到夜宵全都精心準備;比如胡蘿蔔和大棒一起用上,許諾考好了有什麼獎賞,又威脅考不好會如何糟糕……這些做法,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呢?要讓孩子有良好的狀態來複習和考試,家長怎樣做才最好呢?

  希望養育健康的孩子,自己先要做健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心態,自己先要反省和調節自己的心態。同樣是為孩子端上一碗雞湯,有的時候讓孩子感覺到支援和溫暖,有的時候卻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和不安?之所以造成這樣大的差異,就是因為端雞湯這個行為背後傳達的含義是不同的,而歸根究底是父母自己的心態造成的。

  希望養育健康的孩子,自己先要做健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心態,自己先要反省和調節自己的心態。同樣是為孩子端上一碗雞湯,有的時候讓孩子感覺到支援和溫暖,有的時候卻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和不安?之所以造成這樣大的差異,就是因為端雞湯這個行為背後傳達的含義是不同的,而歸根究底是父母自己的心態造成的。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它的命名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是一位善於雕刻的國王,他深深地愛上了自己創作的一個少女雕像,由於他把全部熱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感動了愛神,最後使雕像獲得了生命。在心理學上,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教育者真誠的期望和信任可以使學習者的行為逐漸接近教育者的心理預期,所以又稱期望效應。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它的命名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是一位善於雕刻的國王,他深深地愛上了自己創作的一個少女雕像,由於他把全部熱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感動了愛神,最後使雕像獲得了生命。在心理學上,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教育者真誠的期望和信任可以使學習者的行為逐漸接近教育者的心理預期,所以又稱期望效應。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但自信是從哪裡來的呢?一方面固然受到以往學業成敗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周圍的人,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信心。

  考試成功一定會提高孩子的信心嗎?不一定,如果父母對他說:“這是偶然情況,不要驕傲啊!”孩子會感覺到,父母認為自己“通常”甚至“正常”時是考不了這麼好的,自己並不是真的聰明、學習好,只是這次運氣好。考試失敗一定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嗎?也不一定,如果父母對他說:“你確實不應該考這麼差。我想這是一次失誤,你可以從這次失誤中得到寶貴的教訓。”這時,孩子會感到,在父母心中,自己是比較有能力的,這次失敗並不代表自己會永遠失敗下去。

  父母要真正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積極的期望才會傳達出來,否則,雖然為了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而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並不一定得到好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師學習了皮格馬利翁效應以後,誤以為積極的期望就是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於是,當她看到班上一個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做出了一道不是很難的數學題時,就非常高興地表揚他。

  可是,這種做法讓這個同學心裡頭很沮喪,他想:“這麼容易的題,如果是別的同學做對了,老師根本不會表揚的。可是我做出來了老師就這麼高興,可見老師覺得我很笨,也許我是真的比別人笨吧。”這個例子中,老師所犯的錯誤並不是不該對學生表揚、鼓勵,而是這個老師在心底裡其實就是覺得這是一個“差學生”、“笨學生”,這種消極的信念通過她的行為傳達給了學生。家長們可以捫心自問:如果自己都並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考好,那麼又憑什麼去期待孩子的好成績呢?

  為了支援孩子更好地迎接高考,父母也要調整自己對高考的認識。誠然,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但是,如果認為“學習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以後你就什麼都不好”,這樣把整個人生的幸福都壓在高考一件事上,是一種不符合實際的極端看法,孩子的考試焦慮由此而重。

  有的高三學生曾經說,“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家長的壓力之下,就象個囚徒;飲食起居都被照顧的很好,還又請家教又買書,他們自己卻節衣縮食”。這樣的做法無疑會傳達一種“高考對於整個家庭都是無比重要的”資訊,讓孩子想都不敢想如果高考失敗了會怎樣。

  對於高考重要性的認識,通常不是輕視了,而是過分地誇大了。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好象漫不經心,於是感到非常著急,恨不得天天對孩子講道理,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但實際上,許多這樣的孩子不是不重視高考,而是感到高考太重要了,重到自己無法承擔和正視。這樣的心態,就像有的人在感情上用情很深又很敏感,所以不敢輕易陷入戀愛一樣,表面上的不在乎是一種自我保護。

  這些孩子可能會感到:“如果高考失敗了,那簡直是糟透了。”而這種讓人非常焦慮的想法常常是父母長期的言行傳達給孩子的。所以父母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孩子高考成績不理想,結果會怎樣?”答案不會是世界末日。社會正在變得更加多樣,有許多種方式可以獲得文憑和教育機會、增長個人能力、獲得好的工作、追求個人幸福。

  父母有了健康的心態,對於許多事情的判斷和處理自然合情合理,“過猶不及”,“無為而治”;相反,沒有解開自己的心結,就好象歪嘴和尚,好經也會念壞。就像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傾聽和理解,但自己焦慮萬分的父母,常常把溝通變成了單向的灌輸施壓。有一個平衡健康的心態,父母才能真正傾聽孩子的苦惱和需要,理解孩子的自身特點,為孩子提供溫暖和支援。

  有心的父母在關心孩子的成長中總是不斷地反省自己,也不斷地學到東西。高三也是這樣一個過程。

  衷心地祝願您和孩子一起度過積極健康的一年!

  XXX

  XXXX.X.X

  篇三

  尊敬的高三年級各位家長:

  大家好!

  近日獲悉,各位家長對今年遼寧高考招生計劃政策非常關注,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在2016年5月23日,各大官方媒體刊登了標題為《我省今年高校招生確保計劃不減少錄取率穩中有升》的文章。文章指出:“國家用於中西部招生的協作計劃和跨省生源調控計劃,由國家單獨安排增量計劃下達,不影響遼寧本省內的招生計劃。所以,今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確保同去年相比不減少。”這在高考前夕,無疑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

  因此,請各位家長一定不信謠,不傳謠,不參加針對此類問題的各種形式的上訪及諮詢活動。高三已處於最後的衝刺階段,我們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的備考上,千萬不能因為家長的不理性而影響學生的複習及備考狀態。

  感謝多年來高三各位家長朋友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援!最後的關鍵時段,我們一定要攜起手來,全神貫注,做好最後的衝刺!老師們都在做最後的拼搏,一刻都沒有放鬆,也懇請家長們能一如既往的支援、信任學校。預祝我們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瀋陽市第120中學

  2016年5月23日
 

致高三學生家長一封信
高三歷史複習計劃***2***
相關知識
高三給家長的一封信
初三給家長的一封信
高三致家長的一封信
高考給家長的一封信
高三學生給家長的一封信
高三致給家長的一封信
高三班主任給家長的一封信
寫給家長的一封信三年級作文
給家長的一封信高中家長會
高中生給家長的一封信關於家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