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創業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成熟不是不流淚,而是含淚奔跑;成熟並非不恐懼,而是儘管恐懼,仍有所行動,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10年成為專家,創業2年,他讓機器人走路不撞牆

  圖漾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機器視覺技術的科技公司。主打產品“深度攝像頭”是用於獲取物體的三維尺寸,位置資料等深度資訊的一種技術。

  創始人兼CEO費浙平,曾經在ARM中國分公司工作了8年全世界超過95%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ARM架構。他是資料計算領域的技術專家,在後來轉型市場和銷售的過程中,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2013年,費浙平找來兩個技術合夥人在機器視覺處理領域創業。

  2016年3月,花了近三年打磨產品的圖漾科技,獲得由新浚資本和民銖資本合投的1500萬元Pre-A輪投資。費浙平對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說,前幾年活躍於移動網際網路和O2O的熱錢,正在向計算機和計算視覺領域轉移。

  計算機視覺識別的機會

  10年的工作經歷給費浙平很好的打工履歷。可再向上一步看,老闆都是老外,幾乎已經能看見職業生涯的天花板。這是很多具備多年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面臨的共同難題:下一步該怎麼突破?

  好在,費浙平在ARM時做過技術市場,甚至是銷售崗位,他對於技術和產品的關係有更好的理解。按他的話來說,在ARM時接觸的晶片公司,後來都成了圖漾的客戶。

  圖漾科技創始人兼CEO費浙平

  回到創業的話題,費浙平在思考創業方向時,綜合考慮了自己的經驗和行業趨勢。

  他告訴創業邦,自己最擅長的是處理器和計算。他決定創業的2013年,屬於晶片的創業機會已經結束,基本是大公司的遊戲。

  處理器的下一代熱門領域有兩個:機器學習,還有視覺處理。

  機器學習確實是創業的熱門領域。中科院就推出了“寒武紀”神經網路處理器。不過,剛剛開始產品化,還沒有相關的配套硬體。而視覺識別的理論框架相對更成熟一些,可工程化程度更高。

  以谷歌的Alpha GO為例,它現在還只有計算能力,需要一個人類幫助它完成下棋的動作。圖漾科技的視覺識別,就是讓機器能夠識別周遭環境,完成需要做的動作。

  要做好計算機視覺,有兩個需要攻克的難題:一個是光學系統,另一個是處理器的計算量。資料計算是費浙平的強項,而光學的問題,他找來了技術合夥人來解決。

  最終,圖漾的創始團隊在2013年正式成立。經過2年拿出第一個版本,隨後就拿到了著名天使投資機構PreAngel的第一筆錢。接著,公司進入了兩年的技術開發期。

  基於XYZ座標的攝像頭

  深度攝像頭的原理,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話來大致解釋一下,就是測量空間中每個點的三維XYZ座標。

  費浙平告訴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在測量空間時,有兩個維度的重要資訊需要獲取:顏色RGB以及幾何資訊XYZ。人眼就能夠同時感知這兩個維度的資訊。

  所謂RGB測量,就是通過識別影象中的顏色區域,通過計算後讓機器做判斷。這是基於光學的識別。

  深度攝像頭的XYZ測量,可以理解為3D測量。通過識別影象中的三維座標,建立模型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這是基於鐳射、雷達和超聲波的識別。

  這兩種技術各有利弊。

  先是RGB測量。現有技術比較完備,識別成功率高。缺點是依賴光線,弱光環境下就無能為力;而且更多用於平面資料的識別。

  但是目前通過普通攝像頭拍攝得到的圖片和視訊,只記錄了RGB顏色資訊,物理性地丟失了XYZ空間資訊。這導致當前的智慧影象識別和視訊分析進展非常緩慢,資料維度上的缺失,計時人腦計算再怎麼發展,也限制了視覺功能的實現。

  XYZ測量可以更好地判斷位置關係,以及給動態畫面中的個體建立模型。缺點是技術還不成熟,而且對玻璃等會反射的材質,鐳射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實現深度攝像頭的技術方案有幾種,傳統的有雙攝像頭、結構光、飛行時間法等等,不同技術各有利弊,可適用的場景也可有側重。

  安防和路徑規劃是產品方向

  說了這麼多,普通的B端或者C端最關心的是這種技術究竟可以用在哪裡?

  費浙平說,像微軟和Intel這樣的公司,目前都在消費市場上發展,比如體感娛樂和三維掃描,而圖漾目前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面向行業和企業應用,比如安防和機器人等。

  2打贏你的谷底戰役

  楊歌,星瀚資本創始合夥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創業人才投融資集訓營導師,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評委等。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參與創辦了東信康達紅外數字醫療及凱業網等,曾擔任北國投投資總監、大江投資副總裁、畢馬威諮詢師。投資的案例包括口碑街、言幾又、人人財務、V.Fine等。擁有清華大學工學碩士與學士學位。

  1、年輕人要大膽地去犯錯

  謝謝大家今天能來到投資人說聽我分享,我是星瀚資本的創始合夥人楊歌。

  提到矽谷大家都感覺很高大上,的確,矽谷的外表看上去很光鮮,但其實在矽谷的大多數創業公司都經歷過兩到五次的瀕臨死亡,甚至更多。

  比如埃隆·馬斯克的兩個企業,一個是SpaceX,就在瀕臨倒閉的時候NASA給了十六億美元,才得以讓它絕地逢生;另一個就是他的特斯拉,也是在瀕臨倒閉的時間節點,最後只剩下了五個小時,突然間又獲得了融資。

  所以,作為創業者你隨時都可能面臨失敗,但這過程中你一定要有扛起突發事件的能力。

  徐小平老師在五年前給我講過一句話,“創業者要在曠野上奔跑”。奔跑就是狂奔的意思,創業者一定要趁著自己還年輕的時候,大膽地去嘗試,最好能犯很多的錯誤。

  之後在我的八次創業當中,我逐漸理會到了徐小平老師的那句話,現在結合著自己的經歷又重新地理解了一番,年輕人一定要學會摔倒之後爬起來,然後繼續奔跑,這就像咱們看過的許多心靈雞湯的電影和動畫片一樣,創業者一定要具備“打不死的小強”精神,這點非常重要。

  2、你需要適應創業的生活

  我在過去的十年裡,先後創辦了八家公司,其中七家都失敗了。在經歷了多次失敗與犯錯之後,我最後選定做投資,開啟了我現在的第八次創業——星瀚資本。

  接下來我將跟大家分享,因為創業路上跑得太快而摔過的幾次大跟頭。

  2004年的時候,當時我覺得中國的市場環境非常好,所以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決定待在國內保研創業。最開始的時候做的轟轟烈烈,覺得特別好,後來才發現創業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你運營創業的發展,和你運營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必須要去適應它。

  我的第一次創業是在大學期間,做了一個數值模型的網站。雖然做的很高興,但那個時候我專注技術,不懂市場、表達能力也有限,在做了一年多之後網站就關閉了。

  3、正視自己的失敗

  我第二次創業做的是中醫檢測的ATA,就是自動化熱像成像系統,我們申請到了國家及PCT的發明專利,並且還通過了醫療三證許可證,而這些在當時都是非常難通過的資格。

  我是這個公司的創始人兼CTO,最開始做演算法,後來做UI、做安全,什麼都做。當時我們做完了幾乎所能做的全部事情,覺得專案應該能發展得很好。於是在2007年我們就正式成立了公司,之後的一兩年裡公司都發展的很不錯,團隊也從最開始的幾個人變成了三十個人。

  這也讓我曾經一度感到非常的自豪,因為這家公司有可能上市,而且周圍開始不斷有人關注到我,稱讚我能做成一件大事,慢慢地我陷入到了自己虛構出來的夢境裡,變得飄飄然起來,我開始堅信自己當初沒有選擇出國是非常正確的。

  其實大家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應該會有我這樣的體驗,這種心理狀態就和過山車一樣。

  拿到投資的創業者心裡或許充滿自豪感,這會讓他們開始自我的內心膨脹。有經驗的創業者可能膨脹兩天到一週,經驗少的創業者,可能膨脹的時間會更長,但這都算正常的心理現象。

  回到我的創業。我自認為已經把第一次創業失敗所得到的經驗用到第二次上了,把工程、數學應用到市場裡,我自己變得更加接地氣了。

  但真實的情況是我們選擇了一個醫療的賽道,沒有這個行業的經驗、不專業,也不懂醫療這個市場該怎麼做。同時我們還不懂財務控制,我們當初將公司70%的資金用作研發,在只拿到兩百萬天使投資的情況下,用了25到30萬的資金去做了一個展會。

  所以在2009年,伴隨著公司大踏步地往前奔跑,突然我們的現金流就斷裂了,所有的工作陷入了停滯。

  當初我們對員工是很好的,甚至幫他們辦理了戶口。但是在資金斷裂的兩個月之內,我們就被員工告到法庭,這對一個躊躇滿志的創業者而言,是一個極強的心理磨滅的過程。

  當時我在清華的同學們都紛紛留學名校,而我卻在運營一個自認為可能會上市但最後很可能是一場空的公司。這種落差讓我感覺像天塌下來了一樣,我變得非常沮喪,甚至期間有想過跳樓自殺。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仍然還有人給我們送蜜棗,說要投資,有的甚至已經簽了投資合同,其中有一筆最大的投資是1.5億人民幣。

  當時白紙黑字都簽好了,但對方就是不給錢。而我現在回過頭來看,如今的資本市場環境,變得更加的規範與誠信,真的比當時好太多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有些東西你以為已經是你自己的,但即使是當你拿到手上的那一天還有可能不是你的,或許僅僅是預付帳款。而能不能將這些東西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與你當時的實力息息相關。

  在失敗之後的一段時間,我明白還是需要正視過往的失敗與糊塗,不斷地給自己補充正能量,讓自己能從負能量裡逃逸出來。

  所以,第二次創業刻骨銘心的失敗,極大地增強了我的抗壓能力。

  4、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同時通過這次創業,我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及人脈圈子太過單一了,所以當時我決心要擴大自己的人脈,於是就開始了我第三次的創業,創辦了青年精英商業聯合匯,也叫凱業網。

  這次創業同樣也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

  事後我分析到這個專案死因有幾個:

  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我當時為了籠絡更多的人才參與到這個專案當中,稀釋了太多的股權。我自己承擔了公司的很多工作,卻只佔了14%的股份。相信這個問題也是現在很多創業者都會遇到的,就是股權過渡集中型和股權過渡分散型,出現這兩種情況的公司最後的結局可能都太不好。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創業的36條軍規》,這裡面的條條軍規我在七次創業當中都觸犯過,其中一條就是關於股權分配。

  死因之二,就是公司不賺錢。因為公司當時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最後更是調整為了非盈利機構,大家動力全無。由於之前的創業失敗,我已經有了經驗,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就是斬斷,不做了。

  這個就和分手或離婚一樣,每一次挫敗後,你都會強烈地反省甚至於懷疑自己的能力,我也一樣。

  第三次創業失敗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很多的電影,其中《肖申克的救贖》我至少50遍,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要挺過去,告訴自己可以成功。在這裡我有兩句掏心窩子的話分享給大家:

  一句是“創業者一定要會用左手溫暖右手“,用自己強大的心靈去溫暖自己,雖然很心靈雞湯,但對於創業者卻是很需要的。

  另外一句話是”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這是一首英文歌,說的非常對,意思就是,沒有痛苦就沒有進步。

  創業者最重要的就是再戰再死,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狀態,重振旗鼓,畢竟創業失敗是常態,成功才是偶發現象。

  我想這對於有過創業失敗的人感觸會更深。

  當我走出第二次創業失敗的陰影之後,我又先後開始了四次創業,但皆以失敗告終,這其中包括軟硬體結合的開發公司,紅酒批發商,開快餐連鎖店,以及金融工程諮詢企業。

  所以當我歷經過很多的起起伏伏之後,我自己感悟到最深的一點,創業時不要揹負太多的個人面子。其實很多時候最過不去的那一關就是自己,具體來說就是,整個社會對你的評判和影響。

  事實上,回過頭來想,無論創業成功或失敗,都別把自己太當一回事,你越不把自己當一回事,這件事情可能就越簡單,你的初心可能也就越純粹,相反你越把自己當一回事,耗在自己身上的成本就特別大。

  哪怕你最後失敗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對和承擔,你每一次失敗的經驗積累就都會轉變成你獨特的財富。

  3:掘金另類汽車財

  朱林,1968年生,大學畢業後於媒體工作六年;2001年離職創業,現為重慶市規模最大的模擬汽車模型、汽車移動冰箱及汽車工藝禮品供應商。

  現今的中國,家庭汽車需求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私家車主個性化的需求使得新車裝飾幾乎每輛車或多或少都免不了。另外“以修為主”的觀念也正在向“以飾為主”轉變,雖然當前汽車售後服務市場日益火爆,可競爭也日益激烈,但汽車文化傳播這塊在西方已相當成熟的大蛋糕,在我國卻還“方興待艾”。

  創業於而立之時

  幾年前,朱林有機會去美國考察。在美國各主要城市裡,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中,他深刻體會到了美國的汽車文化。那真是一個“生活在輪子上的國家”啊!各種汽車讓人目眩,速度和效率讓人驚訝,五花八門的車展、車賽、車模、車迷、車吧、車旅館、車禮品、老爺車、現代車、概念車、豪華車……無不昭示著這個超級大國的創新能力與發達程度。

  他慶幸的是咱們中國正在奮起直追,小康步伐加快,綜合國力增強,私車也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愛車、賞車、玩車一族人數年年增多,國產車新款疊出,其質量、造型、價效比都直追歐美日。

  朱林堪稱車迷,一直做著香車寶馬的夢。成渝兩地的大小車展,他無一漏過;家裡訂閱的是汽車雜誌;腕上戴的是汽車名錶;床前掛的是汽車年曆;櫥架上擺的是名車模型;說起中外汽車品牌,他如數家珍頭頭是道,儼然行家;誰跟他侃車,他認誰作知音;他還自費報名進駕校學開車,拿到了小車駕照。

  會開車,卻無車開。有件小事對朱林刺激頗大:兒子朱劍橋6歲那年,他照例要帶妻子和小傢伙去看一個大型車展,沒料到兒子好歹不去,寧願在家看電視,兒子說,爸爸每次光看不買,沒勁。弄得年輕的父母只有相對苦笑。

  --當時就下定決心,要自己創業開公司,實現人生夢想。那年,他已過而立。

  但創業談何容易?以自己有限的資金、有限的知識、有限的社會資源,首選什麼專案好?理智告訴他,稍有不慎,便會血本無歸。創業前,先要找準方向。

  聽上海阿拉侃車文化

  在上海,當他走進浦東一家汽車文化傳播公司時,突然有眼前一亮的興奮。在琳琅滿目的商品陳列櫃前流連,他對那一款款按原車比例縮小的精巧名車模型讚歎不已。

  他驚奇地發現,天下所有名車,在這兒幾乎都能找到小樣:賓士、寶馬、林肯、豐田、三菱、保時捷、法拉利……就連大名鼎鼎的007--詹姆斯·邦德那威力無比的坐騎--敞篷美洲豹XKR也在其中,那是福特的一種限量版極品車。尤其令人稱絕的是,模型的車門、後蓋不僅可以開啟,方向盤、前輪不僅可以聯動,就連隱藏在車首的導彈發射器和機關槍都可以撳彈出來!外型之逼真,用材之高檔,工藝之考究,細節之真實,活脫脫就是原車的縮微,讓資深車迷朱林愛不釋手!

  他在這店裡一待就是一整天,問,問了看,補上了紮實生動的關於汽車文化方面的專業知識課。如果說以前去美國,是知其然;那麼今天在上海這家店裡,才是知其所以然。譬如他這次算是真正搞懂了模擬車模和玩具汽車的區別。

  模擬車模必須是原型車按照一定比例精確縮小,而玩具汽車的尺寸設計可大可小非常隨意。

  模擬車模必須絕對忠實於原型車的外觀內構,而玩具汽車即使仿製一款名車,也往往會修改其造型,甚至誇張變形。

  模擬車模在細節上同樣高度模擬,往往由幾百個甚至更多的部件構成,而玩具汽車的細節常被忽略,或用同一塊材料湊合在一起。

  模擬車模一般選用高檔金屬材料和塑料製成,各項工藝幾乎達到真車製造的水平。而玩具汽車出於成本考慮,能省則省,材料通常以普通塑料為主。

  模擬車模製作必須得到原廠的授權,從而獲取準確的資料資料,否則就是侵犯了智慧財產權,而玩具汽車製作不需要這些複雜的程式,也不用支付不菲的專利版權代價……

  朱林獲益匪淺,這樣理性而透徹的知識已屬專家之論,今後對生意多有幫助啊!

  除了國際名車,這兒還有許多國產車模:紅旗、富康、奧迪、帕薩特、大切諾基、海南馬自達、廣州本田、北京吉普、重慶羚羊……雖說做工差了點兒,但中國汽車業與國際接軌的意識還是出來了。

  上海人同時經營各種汽車禮品,有車用CD盒、打火機、剃鬚刀、香水、鑰匙扣、腕錶、筆記本、摺疊椅……每樣禮品都打上了名車標誌,如桑塔納系列均有W徽標。

  上海畢竟是中國最大的國際都市,做什麼都先行一步,不服不行。朱林刻意詢問公司主管,此類汽車文化傳播公司目前國內市場如何?

  “阿拉”告訴他,此類公司目前只在京、滬、穗、深幾個城市開業,數量也屈指可數。“阿拉”聽出了朱林的重慶口音,說西部和重慶都還是空白哩,就連成都那樣私家車擁有量相當大的城市,也只有通常的汽車用品商店,不談什麼汽車文化的……

  打造“金三角”

  上海歸來,朱林的“林記康橋”商務有限公司在江北黃金堡芷苑大廈落了戶,業務主打:模擬車模與汽車禮品。乍看那裡,像個兒童玩具批發部,但出入其中的,多是腰纏萬貫的車主、車商,年輕熱情的車迷,還有對各種汽車禮品感興趣的人們。慢慢地,前來洽談業務和看樣品的客戶逐漸多了起來。

  朱林從朋友那裡獲得一條資訊:北京一家科技公司開發出一種節能型移動車載小冰箱,不用電,只是使用一種叫“兩面派”的儲能盒,夏天能保持低溫20小時,冬天能保持常溫3小時;另外還有一種交直流兩用的手提冰箱,可加熱、製冷,可家用、車載,在車上用12V直流電,在家中用220V交流電,小巧玲瓏。

  他頓時怦然心動,因為他知道目前所有國產車和絕大部分進口車都沒有配備車載冰箱,而隨著中國公民汽車休閒旅遊熱的不斷升溫,這一塊潛在市場肯定不小。引入車載冰箱,不正好與模擬車模、汽車禮品一道,構成公司經營的“金三角”支撐格局嗎?

  2002年3月,朱林飛往北京,與那家科技公司簽訂了車載冰箱代理合同。“林記康橋”豐富和拓展了汽車文化的概念,朱林要紮紮實實把這三類商品在重慶推廣,希望用它們改善重慶人的生活質量。新商品雖具備了新、奇、特的優點,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朱林詳細擬定了促銷策略,打出了三記重拳。

  第一拳,藉助媒體。朱林有這方面的優勢,媒體從業六年,交了不少朋友。他請熟識的記者編輯們來公司作客,聊他的汽車文化,悄悄為他們洗腦。媒體人不乏新聞敏感,回去自然替他寫了不少文章,發表出來,不是廣告,卻勝似廣告。

  第二拳,組織活動。活動可以造勢,活動可以促銷。朱林自知實力不足,但他想出了一條推銷車載冰箱的妙計,堪稱四兩撥千斤的範例。

  2002年夏,朱林以重慶“林記康橋”汽車文化傳播公司的名義,與武漢神龍富康汽車集團西南商務處、成都西嶺雪山風景區管理處共同發起組織了一次神龍富康車“試駕試乘”大型活動,50多輛車,近200名志願參與者,浩浩蕩蕩從山城駛往西嶺雪山,往返900公里路程,車隊見首不見尾,沿途盡顯“神龍”氣象,“林記康橋”也賺了個好名聲。

  更絕的是,朱林出發前給每輛車都派送了一個車載冰箱,還免費奉送礦泉水。炎炎夏日,漫漫征途,駕乘人員能隨時喝上冷飲,豈不快哉!這一趟跑下來,50多個車載冰箱全被買走。更重要的收穫是,許多汽車業內人士和車迷由此知道了“林記康橋”和朱總的大名。

  第三拳,橫向聯絡。“林記康橋”主動參加本市所有的車展車博會,與業內人士取得廣泛聯絡。聯絡物件包括:汽車行、修車點、加油站、汽車美容店、汽車零部件店、自駕車迷會、計程車公司、政府機關車隊……此外商務寫字樓、豪華住宅小區、小戶型青年社群、禮品公司、冷飲店、小型超市、銀行、保險公司都被列為潛在客戶。

  兩年來,朱林和他的業務員沒少在這些單位穿梭。誠能感人,大家對勤勉的朱總印象頗佳,有一家提供汽車按揭的銀行、一家提供汽車按揭保險的保險公司都買了他的工藝禮品來贈送客戶。

  在路上

  業務正在上路,營銷網路初步構成,朱林已覺人手不夠,招聘了四個大專畢業生為自己工作。下一步,他擬定了連鎖經營計劃,準備在全市商業要津陸續布點,首家門市就開在公司附近的花卉園。

  創業兩年,朱林感慨萬千,甘苦自知,有大喜,亦有大悲。高興的是,事業步步登高;悲哀的是,壓力天天擾人。最大的壓力是資金匱乏,代理產品需墊付鉅款,否則上游供貨商憑什麼相信你?進貨要先款後貨,鋪貨卻只能先貨後款,否則下游經銷商憑什麼替你賣?雙重風險集於一身,一般心理脆弱者是很難承受這種壓力的。

  

的人還:

1.創業成功故事

2.真人創業勵志故事

3.80後創業真實故事3篇

4.3個人的創業故事

5.有關名人創業的故事

有關勵志小故事
教師正能量故事
相關知識
有關於創業的故事
關於創業的故事
有關於創業的成功故事
有關於哲學的故事
有關於史記的故事
有關於青蛙的故事
有關於青蛙的故事
關於青年創業的故事
關於女性成功創業的故事
關於創業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