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的童年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分享關於名人的童年故事,希望大家喜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霍金是個笨孩子》

  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全身癱瘓卻依然熱愛科學研究,為人類的科學幾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很多人都為之感動,卻很少人知道,他小時候並不是很出眾,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個傻子。

  在霍金12歲時,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裡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物件……

  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執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裡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妙算驚人——華羅庚》

  華羅庚1910~1985,江蘇省金壇人,我國著名數學家。他從小就有天才的數學頭腦,在學習中特別善於動腦筋,以後全憑自學,一步一步登上科學的高峰。他先後擔任過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曾應邀到許多國家講學,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數學權威。

  華羅庚小時候,他的父親開小雜貨鋪,家裡窮得很。華羅庚一生下來就被裝進一個籮筐裡,頂上又蓋一隻籮筐。老人說這樣可避邪消災,所以給孩子起名為“羅庚”,很有些吉祥如意的意思。

  華羅庚上學期間,並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常常獨出心裁,我行我素。而且把作業亂改一通,但這些並不能掩蓋他的天資聰慧。華羅庚的數學天才大大超過了他的同學們。他上初中二年級時,教數學課的是法國留學生王維克。

  有一次王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幾,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過了好半天,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王老師用眼掃視全班時,大部分學生都低著頭,恐怕被老師喊起來回答。只有一個學生在桌上用筆緊張地算著。

  過了一會兒,這個學生果然舉手要求回答了。他大聲說:“是二十三。”王老師問:“大家說他回答的對不對?”教室裡又是一片沉寂,同學們只是驚奇地看著站起來的那個學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華羅庚。王老師說:“他答對了。”

  接著老師告訴大家,這是我國古代算學經典之作的《孫子算經》裡的一道名題。在楚漢之爭中,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還用這個方法點兵呢!西方數家尊稱它為“孫子定理”。王老師一再表揚華羅庚是個好學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

  從此,同學們對華羅庚刮目相。其實,這年才剛滿14歲的華羅庚,根本沒看過《孫子算經》。他完全是靠動腦筋,憑聰明才智計算出來的。王維克發現華羅庚是個數學天才後,不斷地鼓勵他、幫助他,一步一步把他領入“數學王國”。經過許多年的勤奮努力,他進了清華大學,又去了英國劍橋大學進修。華羅庚終於成了一名自學成材的大數學家,在國際上也很有影響。

  《讀書迷-車爾尼雪夫斯基》

  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國傑出的革命民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一生為真理而奔走呼號的戰鬥者。他除了寫有著名長篇小說《怎麼辦?》以外,還著有許多有關社會、自然和文藝理論的論文。

  1828年7月24日,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爾加河邊美麗的薩拉托夫城。他的父親是一個平民出身的牧師,很有學問。家裡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車爾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到這裡來。

  7歲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讀書就簡直入了迷,他經常一面吃飯,一面看書。有一天早晨,媽媽看到孩子好長時間沒從廚房裡出來,心想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麼?於是,他母親悄悄地走到廚房門前,只看到小車爾尼雪夫斯基正在那裡為一篇小說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淚。媽媽喊來了他的父親,又拿了很多他平時喜歡讀的書哄他,他才擦擦眼淚繼續吃飯。

  車爾尼雪夫斯基最喜歡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喜歡英國作家狄更斯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小說,還讀了許多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由於他堅持不懈的努力,10歲時,就已趕上了15歲中學生的水平。

  他14歲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薩拉托夫的教會中學。那裡的教師多是一些不學無術的人,除了講些老掉牙的教材外,不能給學生提供任何新鮮有用的知識。車爾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滿。

  有一次,老師佈置寫作文,他不受老師的限制,很快寫出了一篇關於讀書學習方法的文章。他說:“知識就像一座有無數寶藏的大山,越往深處發掘,越能得到更多的東西。尤其是青少年,更應該在知識的園地裡不屈不撓地耕耘。”文章寫成之後,學生們就爭相傳閱,這像在他的心靈裡,點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歲時,車爾尼雪夫斯基已經通曉7種外國語,大量閱讀了俄國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和赫爾岑的文章。第二年,他中學畢業後,又考入彼得堡大學文史系。

  在大學讀書的幾年中,車爾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奮,讀書常常是通宵達旦,被老師和同學戲謔地稱為“伏爾加河邊的讀書迷”。

  “讀書迷”,名不虛傳,這也就是他最終能成為著名文學家的根本原因。

 

關於果斷的寓言故事
關於名人的童年小故事大全
相關知識
關於名人的童年小故事
關於名人的童年小故事大全
關於名人的童年故事
關於中國名人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勵志名人的真實小故事
關於中秋的幼兒小故事
關於國學的經典小故事
關於成功的經典小故事
中外名人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成功的英語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