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故事簡短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一個人承受孤獨的能力有多大,他的能力就有多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為什麼說成功會阻礙成功

  小鎮不大,卻有兩家規模不算太小的酒店。一家叫王記酒店,主人是王有法;一家叫李記酒店,主人叫李守道。

  一個小鎮有兩家酒店,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競爭。王有法做生意很有一套,不僅請了個好廚師,而且待人也很熱情,話說得讓客人心裡熱乎乎的,飯菜也不貴,所以生意就一直很好。

  王記的生意好了,李記的生意就自然差,畢竟小鎮人不是很多。李守道也曾想過許多辦法,無奈客人並不是太買賬,一撥一撥的只管往王記去。李記酒店就處於虧損狀態。開始,李守道還堅持著,時間一長,越虧越多,欠了一屁股債,酒店只好關門。李守道從此也離開了小鎮。

  小鎮上只有王記一家像樣一點的酒店,王有法的日子就更滋潤了。

  後來,小鎮上也曾先後開業過幾家像樣的酒店,有兩家甚至比王有法的王記酒店大的多。但王有法有辦法,每天端個茶壺東走走,西轉轉,似乎一切並不放在心上,但王記酒店的生意卻一天比一天好。那些競爭對手們一個一個都敗下陣來,後來,全都關了門。小鎮上大一點的酒店仍然只有王記一家。

  王有法仍然每天端著茶杯東遊西轉,但他的酒店規模卻逐漸壯大。在小鎮,王有法成了首屈一指的富人。王有法就在不斷的成功中享受著舒心的日子。

  多年之後,小鎮突然來了一個實力很雄厚的外商,要在小鎮投資辦企業。外商來的那天,不但鎮裡的大小領導都來了,縣裡也來了不少領導,縣委書記親自陪著那外商。

  人們發現,那外商居然是李守道。原來,他離開小鎮後,不後來有一天,王有法和李守道在一起敘舊,王有法感慨道:“我一直認為你做生意不如我,事實上當年你也的確敗在我手下,小鎮那麼多開酒店的都敗在我手下,可為什麼你成了千萬富翁,而我卻仍在開一家小店?”

  李守道說:“說實話,你做生意的確很有天賦,所以每次和對手競爭時你都勝利了。但正是這種不斷的小成功,讓你始終處於一種無憂的生活之中,沒有太大的壓力,自然也就失去繼續拼搏的動力,所以你只能繼續開你的小店。可以說,正是這種不斷的小成功阻礙了你走向更大的成功。”

  :付紅英——合唱指揮

  付紅英,女,漢族,1958年生,肢體殘疾,中共黨員,天津市南開區人。天津市殘聯文體中心聲樂指導兼合唱指揮,系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會員。87年進入天津市殘疾人藝術團,92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學院音樂專業本科。近20年的殘疾人文化工作,組織殘疾人才藝、合唱、棋類、書畫等活動,參與組織了大量的文藝演出和比賽。2005年她所指揮的無伴奏合唱《八竣贊》榮獲全國金獎,同年12月,率團參加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立18週年慶典活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就職天津殘聯文體中心、負責聲樂指導兼合唱指揮的付紅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殘疾,但她擁有一顆最美的心。她常穿梭於健全人之間,與他們一樣工作一樣勞動,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顧。20多年來,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揮灑給了殘疾人音樂事業這塊沃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貢獻。

  1958年,付紅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兒麻痺症。憑藉毅力奮發學習,考取天津師範學院音樂專業本科,大學畢業後卻被分配到一家服裝廠做檢驗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殘疾人藝術團招收演員,她報了名,被招入團,才開始實現自己的藝術夢。付紅英說,作為一名殘疾人,能夠從事殘疾人的事業是幸運的。她既是演員又是組織者,多年來工作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幕後還是臺前,或是組織殘疾人才藝、棋類、書畫等比賽和展覽,她都恪盡職守;無論是排練指揮天津市殘疾人合唱團、天津市啟明星合唱隊到社會各界進行宣傳演出,還是為合唱團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組織機構等,她都出色地完成。05年組織的無伴奏合唱《八竣贊》榮獲全國金獎;同年12月率全團參加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立18週年慶典活動,與北京、上海、青島組成大型合唱團,演唱《藍色多瑙河》《我的夢》,受到胡錦濤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在付紅英的生命程序中,音樂是主旋律。她努力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除了在合唱團輔導女低聲部,還為職校學生上初級樂理課,並定期到天津群藝館進行合唱指揮培訓。她獻身音樂的路越做越寬廣。同時,她積極從事歌曲創作,尋求流暢、優美、質樸、典雅的旋律,對每一個音符都要仔細斟酌,決不允許有任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譜面上。她創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樂雜誌上發表,反響良好。其中為甲丁《黃河魚娘》、車行《中不中》、鮑和平《中國大北方》等作品的譜曲,均得到專家肯定。2004年付紅英與她的先生劉志良共同創作反映中國殘疾人生活、工作、學習的音樂題材的大型音樂組歌《我們同行》,向社會展示殘疾人的藝術才華和精神風貌。她創作的《我喊春天》等多首歌曲獲獎。

  “媽媽”是世界上最動聽的稱呼。因兩次流產,人到中年的付紅英從未享受過為人母的快樂和幸福,但她的內心深處一直留有一塊芳草地,她相信會有一群“小天使”來填補這塊空白。2006年為了讓腦癱智障的孩子們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快樂,付紅英取得領導支援,成立了天津市啟明星合唱隊。一位孩子的家長說:“孩子畢業三年,從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啟明星的成立,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生活的希望。”從那一刻起付紅英下定決心,培養好這群“小天使”。經過將近兩年的接觸,她越發感到這些孩子的可愛,深感肩上擔子更重。她告誡自己:一定要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好的條件,帶出有水平有素質的啟明星合唱團。

  :高志鵬——暗黑中捕捉閃亮音符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於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蹟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著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著。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後,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他跟著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為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己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著一夥明眼人,開始在陝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為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初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啟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助下,他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著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間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於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昇華獎”新歌徵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於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盃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希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著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02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高考併成為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樑樑》、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間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為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己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勵志的故事關於疾病
勵志的課前故事
相關知識
陳道明經典勵志的故事簡短
真人勵志的故事簡短
勵志的故事簡短
勵志的故事簡短搞笑
魯迅成功的勵志小故事簡短
開會說的勵志小故事簡短
古代名人勵志的故事簡介
勵志小故事簡短感悟
科學家名人勵志小故事200字_科學家名人勵志小故事簡短
正能量勵志小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