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微故事大全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微故事雖然短,但卻易讀易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勵志微故事: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徹底

  文/顧一宸

  我的高中同學曹哥,是個悲情英雄。

  說他英雄,是因為他是我們班最努力的人,沒有之一。

  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進教室看書做題。校園沉寂著,黑暗著,只有一間教室亮著執著的光。柔和的日光燈下,曹哥奮筆疾書的身影孤獨得像個俠客。

  課間休息時,曹哥的屁股就像是粘在了座位上,沉浸在題海里的他,絕不會像我們一樣談笑打鬧。

  放學時,他飛快的去食堂打了飯菜,回到教室,邊吃飯邊看書,好幾次險些把飯喂到鼻孔裡。下晚自習熄燈後,他也常常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看書到深夜。

  他在學習上表現出的意志力之堅定和自制力之強大,無不讓我等佩服,恨不得分分鐘獻上膝蓋,贊他一聲“牛逼!”。可這話我們實在說不出口,談到他,我們只會替他惋惜長嘆。因為,他真的很悲情。

  曹哥的悲情就在於他的付出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不是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嗎?

  不是說天道酬勤嗎?為什麼曹哥的成績始終徘徊在班級的中下游?

  我們細緻的觀察過他,試圖幫他找出原因。

  我們發現,他好讀書,不求甚解,課本翻來覆去,幾十遍,記得爛熟,可一些關鍵的公式和定理,他並不理解其內在含義,自然也就談不上合理運用。

  他做題很快,平時刷題也很多。一套理綜試卷,我們這些正常人一般至少得兩小時左右才能做完,他這個變態只需要一小時,但正確率實在是慘不忍睹。

  我們好奇,曹哥,你就不能慢點做,仔細想想,認真演算嗎?

  他自信一笑,這種題型,我做過很多遍了,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我們更納悶了,那你為什麼又做錯了呢?他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這題和我做過的大致相同,但有點變化,我沒注意。

  我們好心勸過他,理科重在理解,盲目刷題是不行的,要做一道會一道,弄明白題型,舉一反三。

  曹哥含混應答,知道了,知道了,轉身又投入了茫茫題海之中。

  高考後,當我得知曹哥只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學時,我沒有意外,但我又有點難過,為他的努力,也為他的瞎忙。

  工作後,我又遇到了曹哥式的人。

  這樣的人,整天猶如打了雞血一樣咋咋呼呼的忙裡忙外,你想不注意到他都難。

  勇哥早我兩年參加工作,我工作之初承蒙他的指點才能儘快入行,我對他自是感激。

  沒多久,我就發現,他是公司最勤奮的員工,沒有之一。每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常常自主加班,工作時間遠超了朝九晚五的八小時。

  看到他一頭紮在格子間裡努力工作的樣子,我這個後生既佩服又慚愧,同時,我也很納悶,和他同時工作的劉姐已經升任部門經理了,為什麼他這麼努力,升職加薪的機會卻沒有落到他頭上呢?

  後來,我就開始留意勇哥和劉姐的工作方式,慢慢的,我就發現了他倆工作方式的不同。

  勇哥每天來上班,第一時間就開啟電腦,開始處理當天的事務;

  一會兒做彙報PPT,隔一陣又收發下郵件,處理下外聯事宜;

  PPT還沒做好,又最小化視窗,去做其他瑣事。

  劉姐來上班,會先在便籤上記錄並規劃下今天需要處理的工作,然後收發郵件,做好上傳下達的事宜;

  工作任務分派下去後,她會分時段集中處理幾件重要的事情,中間不受其他干擾;

  臨下班前,她會跟進下屬職員的工作進度,向上級交付已經完成的事項。

  對比兩人工作方式的不同,我終於理解了那句話:加班是為工作效率低下的人準備的。

  你能說曹哥和勇哥不認真不努力嗎?

  他們在學習上、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付出了遠超旁人的努力,可最終的結果卻並不如他們所願,他們的努力並沒有成為他們的救贖,他們終於還是淪為了平庸的大多數。

  努力是沒有用的嗎?

  當然不是!我們生而平凡,不用一生來抗爭,不拼盡全力去努力,我們靠什麼改變命運?靠什麼改寫人生?靠什麼實現逆襲?

  那他們的努力錯了嗎?努力也會錯嗎?

  當然會!我們總是用戰術上的努力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用努力來標榜自己的付出,用努力的表象來為自己的平庸脫罪。

  曹哥填鴨式的填充知識、求量不求質的刷題,違背了理科學習重在理解運用的基本規律,選擇了效率低下的學習方法,又怎麼能在學業上取得長足的進步呢?

  勇哥工作時缺乏規劃,重心不明確,容易被瑣事幹擾,分神之下,工作效率自然高不到哪裡去。

  弱於時間管理,再用加班來彌補,反倒犧牲了休閒時間,打亂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進一步拉低了工作效率。

  當我們努力的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時,我們自欺欺人的努力,不過是在瞎忙而已。

  當努力了卻沒有成效成為一種現象,當浮躁和淺薄成為時下人們的共性,除了給一句“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的診斷,我們還應該深究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

  曾有心理學家將我們的學習提升劃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是我們業已習得的知識技能,學習區是我們努力跳起來才夠得著的高掛枝頭的蘋果,恐慌區是我們目前遙遠的仰望和未來美好的願景。

  長期待在舒適區,不過是在日復一日的重複過去的自己。勇敢跳出舒適區,涉足學習區,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

  曹哥難道不知道多思考比多做題更重要嗎?勇哥難道不知道合理規劃工作、管理好時間能夠讓自己工作得更高效嗎?

  他們知道,但他們不願意改。因為他們習慣了,習慣瞭如此低效的學習和工作。

  習慣具備慣性的推動力,你毫不費力的就可以被習慣驅使著行進。曹哥習慣了飛快的刷題,勇哥習慣了多執行緒混雜著處理工作,這種種習慣就是他們的舒適區。

  待在舒適區裡努力,可以營造一種我很努力了的假象,也能給予自己關於平庸現狀莫大的心理安慰。只是,固步自封於舒適區,自我提升就成為了一種奢望。

  所以,刷了那麼多題,曹哥會做的題目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多;勇哥工作了好幾年,會做的事也沒有多出我這個新手許多。

  畢竟,重複性的努力,只能讓你更加熟練;創造性的努力,才能使你變得非凡。

  曹哥和勇哥想必也明白自己的癥結所在,他們為什麼沒有試圖改變呢?因為在學習區努力,實在是太難,太彆扭了,一點也不舒服,那就好像是拿著一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琢自己,修枝去葉,去蕪存菁,臻於至善。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徹底。溺水的人,要逃出生天,一根稻草也救命一樣抓住。你的努力近乎掙扎,你的成就才對得起付出。

  勵志微故事:越在谷底,越要好好照顧自己

  文/小富女

  好朋友琳,工作於一所全國聞名的985高校。

  很多人羨慕琳,工作體面、環境單純、固定寒暑。就連整個人的氣質和談吐,也被工作滋養得光彩照人。

  可琳的工作是院長祕書,天知道這份工作有多辛苦。

  院長一般八點左右抵達辦公室,琳每天七點半就會準時到達。簡單整理、刷杯煮水、泡上一壺溫潤的正山小種,再把當天要用到的文書、眼鏡、藥品,一一放至院長桌邊。

  院長出差,琳要跟著;院長開會,琳要候著;院長應酬,琳要陪著……就連院長稍事休息的時候,琳也要負責在外對一應來訪記著、擋著。

  一天繁重日程下來,往往已經晚上九十點鐘。琳回到家裡,不但還須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或簡訊傳喚;還要自行加班兩三小時,整理好當天記錄和票務資料,安排好翌日行程和資料儲備。

  雖然工作於高校,有固定雙休和寒暑;但身為院長祕書,琳的工作日休息時間,絕不超過每日七個小時。

  但每次在任何場合遇見琳,她永遠是精力充沛、妝容講究、笑容滿面的樣子。

  我曾特別好奇琳是如何在這樣的工作裡,還能將生活收拾得美好體面。某次和她聊及,才知她的生活習慣。

  琳每天五點半起床,叫醒她的,不是手機自帶的聒噪鈴音,而是五天不重樣的悠揚鋼琴曲。琳姑娘起床後,先煮上一鍋養顏養胃的胡蘿蔔玉米湯,再去浴室裡從頭到腳洗個淋浴,以保障作為祕書一整天的精神昂揚和神采奕奕。

  待梳妝打扮一切就緒,湯也好了。琳還可以從容地在餐桌上品味一鍋“紅情黃意”,帶著從心底溢位的能量與暖意,閃亮出發…

  琳說,五年前剛入職的時候,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工作,也曾雞飛狗跳、束手無措,數度想過逃離,後來想想哪一行都不容易,就試著向前任祕書和資深達人取經。

  祕書的工作要點就在於照顧和整理。於是她漸漸學會在“盤根錯節”的事務中“抽絲撥繭”,化“狂風驟雨”的局面為“月朗風清”……而想要在千頭萬緒中找到出口,首先得學會在複雜的環境裡照顧好情緒和自己。

  琳學會早晨在給院長泡上一杯紅茶的同時,也就著燒開的熱水,給自己泡上一杯玫瑰檸檬茶。甚至會駐足一兩分鐘,看著紫色花苞在青花瓷杯裡,一點點暈開和綻放……

  院長開會的時候,她會在對工作心中瞭然之後,站在清朗的視窗,欣賞著不同城市不同高校的銀杏和梧桐;也會與早已熟識的祕書同行們,交流工作心得,閒談生活各面……

  晚上加班的時候,琳一邊敷著面膜,一邊點燃一支安神的老山檀香……在寧靜的夜裡聽著鍵盤敲打的聲音,享受一種難以言喻的工作倖福。

  所以,琳的膚色看上去總是紅潤,氣色始終上乘,精神依然昂揚,穿戴始終考究,更重要的是,她始終葆有著對工作和生活的高度激情。

  五年後的琳,對這份工作更多的是熱愛。不僅因為寒暑假期她能去看高山與大海;更因為這份工作本身帶給她的成就、上升與樂趣。

  挑戰不了生活困難的人,也無福享受生活本來面貌的美好。

  能夠真正駕馭生活和工作的人,往往也能駕馭自己和人生。

  把自己照顧好了,身邊的生活、家庭、工作,一切才會跟著好。

  身邊的一切都好了,自己也才能真正好。

  幾個月前,去另一座城市探望我八十多歲的外婆。

  因為帶去一些湘南特產,外婆便從箱子裡分出1/2來,張羅著要給她同住一個院子的老閨蜜送去,說喬奶奶在湖南生活過,也一定喜歡這來自家鄉的味道。

  我攙著外婆走過一條長長的上坡,來到一棟有花園的房子旁。喬奶奶住在一樓,她院子裡種著一排小雛菊和向日葵,有一頂大大的庭院傘和一張舒適的躺椅。

  我們按了許久的門鈴,主人家才姍姍來遲開了門。喬奶奶耳朵不太好,我們提高聲音重複了幾遍,她才大致明白,這是朋友家的外孫女從湖南過來,也給她送了些爽口的臘味與年糕。

  喬奶奶耳朵不太好,但精神矍鑠,她穿一件鏤空的黑色披肩,帶著金絲邊眼鏡,一頭微卷的銀髮,挺有一種民國老太的優雅風範。

  她請我們穿過陽光小院走進她家,我才知道這偌大的一百多平房子和院子裡,竟只住了八十多歲的喬奶奶一個人。

  後來聽外婆說,喬奶奶的老伴兒三十多年前就過世了。三個子女因分散在全國不同的地方,喬奶奶好強,既不願跟著子女住;也不讓子女從另外的城市搬來陪她住。

  喬奶奶的確一個人也可以生活地很好。她熱愛種花,院子裡的很多老太太都從她這兒索要花種子;她擅長唱歌,院子裡開聯歡會的時候,老太太總獻上一首懷舊的蘇聯老歌。

  可在更多闔家歡樂、翠煙升騰的時候,這位老太太卻是一個人踱著小腳小步,獨自外出買菜、回家燒飯、擦桌掃地,一個人循著標記索箱吃藥。

  很難說喬奶奶這樣的生活到底算不算好,一萬個人眼裡大概有一萬種看法。

  但我的確相信,這一定是喬奶奶在現有境遇下,自己所理解的最美好活法:既不拖累孩子,也不委屈自己;既讓孩子放心,也讓自己開心。

  既然生活如斯,我總要有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好。

  以前我總以為,那些個生活美好、優雅恬淡的女人,多半是命運的寵兒,她們因為現世安穩、生活富貴,所以怡然自得、春風滿面。

  後來漸漸發現,再高貴的人生都有心酸落魄時……

  我們的生活,更多時候本質都一樣:悲喜慘雜、高低承伏。

  所不同的是。

  有的人在相對艱辛的日子裡,也能從苦難裡開出花朵來;

  而有的人即算在相對和順的日子裡,也能活得滿身戾氣。

  聰明的女人,始終給苦留一個出口,給甜留一個……

  那些時刻沐浴在美好裡的女人,不過是學會了在何種境地裡,都妥帖地照顧好自己。

  勵志微故事:輪迴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裡,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

  忽然,他聽到遠處傳來了呼救的聲音,原來,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

  農民不假思索,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

  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

  幾天後,老貴族親自帶著禮物登門感謝,農民卻拒絕了這份厚禮。

  在他看來,當時救人只是出於自己的良心,自己並不能因為對方出身高貴就貪戀別人的財物。

  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

  老貴族因為敬佩農民的善良與高尚,感念他的恩德,於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農民接受了這份饋贈,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夢想。

  農民很快樂,因為他的兒子終於有了走進外面世界、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老貴族也很快樂,因為他終於為自己的恩人完成了夢想。

  多年後,農民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品學兼優,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並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他就是亞歷山大 · 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

  那名貴族公子也長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但幸運的是,依靠青黴素,他很快就痊癒了。

  這名貴族公子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農民與貴族,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卻為他們自己的後代甚至國家播下了善種。

  人的一生往往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幫助別人或感恩別人,卻可能冥冥之中有輪迴。

 

勵志溫馨小故事
簡短小故事分享正能量
相關知識
勵志微故事大全集
勵志小故事大全集
中華勵志小故事大全集
兒童勵志微故事大全
生活勵志小故事大全集
適合幼兒勵志小故事大全集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大全
有關青春勵志的故事大全
短篇勵志小故事大全精選
課前三分鐘演講勵志小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