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反思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文中描寫精彩的段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發掘文中的童真童趣,並且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去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學習第二課時內容時,還是有不少學生對本文的寫作主旨提出了質疑,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回憶他一段快樂的童年生活嗎?沒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嗎?我知道學生之所以會這麼問,就是因為他們聯絡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歷史背景還有一直以來,各種資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等說法,可以說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

  誠然,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覺者的敏銳,有思想家的責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對於黑暗的社會現實,對於國家的貧弱,對於民眾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來說,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回憶以及回憶中的快樂和憂傷。因此,當他在年已不惑的時候,在他憂國憂民內心憂憤的同時,他更加懷戀那些快樂甜蜜溫暖的童年時光,於是一篇文筆優美的回憶性散文便誕生了。

  篇2

  面對學生的問題,我給他們講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後讓他們自己再結合課文內容去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最後,學生們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踴躍發言,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認為作者通過對兒童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來傳達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歡樂的心理。此時,我感覺學生們真的走進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許這才是我們可敬的魯迅先生寫此文的初衷吧??

  總之,當我和學生一起再讀這篇經典文章的時候,我非常感謝魯迅先生能留給我們後人這麼優美的文章,不但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的語文知識,而且讓我們瞭解到了他作為一個偉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時讓我們能再次回憶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樂。

  篇3

  在教授此文時,我也是把這樣的理解傳達給學生的,喚起學生的樂趣,呈現出魯迅另一個溫情的形象。本文主要是兩個部分,“百草園”有樂,“三味書屋”有味。我的設計是讓學生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是的語句進行賞析,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薰陶,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體會童真童趣以他們獨有的眼光去體會魯迅筆下的孩童世界,而不是一一羅列總共寫了哪些景物、事情,把優美的文字用枯燥的講解去分析支解,而忽略了文字裡蘊含的最美好的情。通過品讀學生感興趣的語句,就可以兩者兼顧,既可以把寫得好的妙處落實,又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私塾中老師和學生讀書這一段,學生一品一讀,搖頭晃腦的就特別的有意思,學生也讀得很有趣味。

  教完此課後,我佈置學生寫週記就是寫有關學了這一課的體會,並且寫出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要模仿課文的樣式來寫。從學生的週記中,發現很多學生都從魯迅的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並用文字流暢的表達出了自己的童真童趣。

  但是此課也有很多遺憾之處。比如沒有能兼顧到對學習不怎麼積極的同學,一味的強調舉手搶答,對那此沒有舉手的學生很少去關注他們。即使有問到,學生沒有心來聽課,往往也只是以“不知道”或者“不懂”、“沒有” 來回答,面對這樣的情景,心裡往往覺得趕時間自己也沒有很好的去引導他們深入的來解讀課文。在做筆記上,往往也很兼顧得到了。有時候覺得自己說的還是太多了,沒有能夠完全放手去讓學生說,沒有讓學生髮揮到淋漓盡致,沒有讓學生髮儘量說出他們自己想說的話!

  做為一名沒有什麼經驗的老師,在備課中還會經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很難抓到重難點,看到教參裡面有什麼就什麼都想講,生怕考試會考到,所以備課的時候備得很全,導致上課講得也很多,學生說的就特別少!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
課文最後一課預習教學設計***3***
相關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反思總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及知識點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預習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賞析
初一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內容
魯迅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內容介紹***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分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