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名人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把興趣變成習慣

  理査徳.羅伯茨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他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核酸生物轉換過程的科學家,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人們稱他為生物化學上的猛士。

  理査徳.羅伯茨小時候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不錯,大家都很喜歡他。可是小孩子總有一點兒貪玩調皮,小羅伯茨也是這樣。

  一天開會時,老師們說起自己的擔心:要是小理査德養成貪玩的習慣,以後聰明不用在正道上,那一棵好苗子就給毀了。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

  這時候,校長講話了:“這件事就交給我吧。”

  放學後,小理査德正在收拾書包,校長突然走過來,悄悄遞給他一張紙條, 神祕地衝他笑笑離開了。

  小理查德很奇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他展開紙條一看,原來是一道智力題,似乎涉及課堂上沒學到的內容。校長想考考我呢。他想。

  小理査德覺得很有意思,邊走邊琢磨,回家也顧不上玩,査了不少資料, 想了很久,直到做出來才去睡覺。

  第二天,小理査德找到校長,一臉自豪地把答案遞給他。校長看著答案點點頭,又掏出一張小紙條遞給小理查德。小理査德笑笑:“我一定會做出來的。”

  此後,校長常常悄悄遞給小理査德一些題目,要是小理査德做出來了,他會表揚幾句,然後拿出一道難一些的題目,要是做不出來,他就會放學後把小理查德叫到辦公室講解。

  小理查德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不肯服輸的勁兒上來了,總是絞盡腦汁不被校長的題目考倒,平時有空也自覺地多看書學習,為下一道題做準備。到後來,每天學習看書已經成了習慣,反而覺得嬉戲玩鬧沒意思。

  許多年後功成名就的理查德回憶起這一切,非常感謝校長,是他的紙條讓自己養成了受益一生的習慣。

  2:一分鐘,一輩子

  他5歲的時候,全家從美國搬到了香港,他就在當地的一所小學讀書。可他實在太調皮了,上學第一天,他就把同桌女生的辮子給剪掉了。院長對此極為惱火,罰他打掃衛生一週,他卻利用這個時間到後山偷桃子吃。他的父親不得不親自到書院道歉,並替他支付罰款。

  然而類似的惡作劇卻屢屢發生,父親每週都會接到好幾個投訴,當然也免不了來回奔波,但即使如此,父親每次來學校時,臉上的表情總是不卑不亢,他從沒有因為有一個調皮的孩子而羞愧。

  13歲的時候,他迷戀上了武術,開始利用一切空閒時間來學習。16歲時,他為了替班上的女同學討回公道,對一幫混混大打出手,傷了兩個人,他也因此被勒令退學。這事情之後,他決定到美國求學。父親指著他房間裡的一個大沙包說:“你什麼時候能在1分鐘內把它打破,你就能走。”他驚訝得睜大了眼睛。

  “是的,1分鐘。”父親微笑著說,“對別人來說也許要用一輩子,但你只能用1分鐘。因為你與眾不同。”

  父親的話他牢牢地記在心裡。接下來的時間裡,他開始瘋狂地訓練,因為他知道,他的命運,將在1分鐘內決定。

  3個月後,父親給他換了一個新沙包,並在一邊按下了秒錶。一拳,又一拳,他幾乎使盡了全身的力氣。最後一記重拳,沙子“砰”的一聲向外傾瀉。

  他成功了,18歲那年,他如願以償地來到了西雅圖,攻讀哲學及心理學,並且開設了截拳道武館。

  30歲時,雖然他卓絕的武藝贏得了很多人的一致好評,但在電影界,他還只是個新人,雖然他進了好萊塢,但發展得並不好。

  次年3月,好友將他引薦給大導演羅維,羅維早就聽說了他在美國的種種事蹟,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很是欣賞,有心讓他擔任自己新電影裡的男一號。

  但是羅維導演的決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畢竟這是一部凝聚了大家數年心血的新作,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擔任主演,大家都接受不了。

  為了說服大家,羅維只好通知他來公司。他來公司後,羅維把劇本扔給他,問他:“你需要多少時間來參透劇本?”他以少有的嚴肅而認真的口吻說:“1分鐘。”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驚訝。他接著說:“是這樣的,這事兒對別人來說或許需要幾周的時間,但對我來說只有1分鐘的時間,我的父親曾教導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須把別人的1分鐘當成自己的一輩子來慎重對待。”

  接著,他拿出一個秒錶,開始計時。1分鐘後,他來了一段即興表演,雖說表演內容和劇本有出入,但他卻把鄭潮安這個人物的性格演繹得活靈活現。

  他就是李小龍,這也是他由美返港拍攝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影片上映兩週就創下了200萬港幣的票房紀錄,這在香港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態度認真,言談謙虛而自信,這就是李小龍的處世哲學。平心而論,1分鐘和一輩子的差距何止千萬倍,但只要把每1分鐘都當作能改變自己一輩子的事情來慎重對待,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完成,還有什麼抱負不能實現呢?

  3:斯蒂芬遜發明蒸汽車機

  1781年,斯蒂芬遜出生於英格蘭北部一個叫華勒姆的村莊。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是家庭婦女,兩人都不識字。

  斯蒂芬遜和他的父母一樣,從未上過學,八歲時就去給人家放牛,十歲時在煤礦上做些零活,十四歲就跟隨父親到煤礦上工。由於家境貧困、出身低微,斯蒂芬遜的童年是在嘲諷中度過的,可他從不把嘲弄當回事。

  在煤礦,斯蒂芬遜經歷了最艱苦的勞動,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發明一種能夠不用人力運煤的機器。1801年,英國人特勒維製造出第一臺蒸汽機車。這部機車在試車時不是在鐵軌上,而是在馬路上。很多人嘲笑特勒維說:“你的火車還不如我的馬車跑得好呢。”特勒維一生氣,便不再去研製火車了。

  斯蒂芬遜卻來了興趣,於是他找到特勒維,要跟他學習研製火車。特勒維說:“你如果不怕被人嘲笑,就一個人去研製火車好了,我是再也不會幹這樣的傻事了。”斯蒂芬遜想,煤礦上的蒸汽機能把深井裡的水抽上來,特勒維製造的機車能拉動十幾噸重的東西,這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呢?他仔細觀察,反覆思考,悟出了其中的奧妙:火車拉得多、跑得快,全靠“大力士”蒸汽機。

  為了掌握蒸汽機的原理,斯蒂芬遜不怕吃苦,長途跋涉,步行1000多公里,來到瓦特的故鄉蘇格蘭,在那裡學習研究了一年。斯蒂芬遜在總結和掌握了前人制造蒸汽機車的經驗教訓以後,終於在1814年製造出了他的第一臺蒸汽機車“布魯海爾”號。

  同年七月,斯蒂芬遜進行了第一次試車。這輛火車頭執行在平滑的軌道上,載重30噸,牽引著8節車廂,行駛時不會脫軌,但行駛的速度很慢。由於沒有裝配彈簧,車開起來,震動得很厲害。

  有人譏笑斯蒂芬遜:“你的車怎麼還不如馬車跑得快呀?”有的人說:“你那玩藝兒拉東西不中用,可聲音比打雷還響,把牛馬都給嚇跑啦!”一些原來贊成試驗蒸汽機車的官員現在也開始反對了,斷言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不可能的。

  斯蒂芬遜並沒有因為試車的不理想而氣餒,他又對火車頭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進。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遜製造的“旅行1號”機車,在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上試車。許多人都替斯蒂芬遜擔憂,怕他這次的試車再遭失敗,但更多的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

  只見斯蒂芬遜操縱著機車,蒸汽引擎吸入大量氣體,又放出部分蒸汽,呼呼作響,人們紛紛避閃,老人、婦女和兒童驚恐萬分,都認為機車即將爆炸。觀察了一會兒,見沒有什麼動靜,才又走近觀看。緊跟隨這輛火車之後的是四節由馬匹牽引的車廂,上面也坐滿了工人,使眾人清楚地看到了兩者力量的優劣。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公用鐵路,而賓士在它上面的火車,也就是當時轟動了英國和歐美的“怪獸”。這次試車的成功,使鐵路運輸登上了歷史舞臺。

  然而依然有人驚恐萬狀。當時,就有美國一家報社發表文章反對火車的使用,但依然無法阻止火車的飛速發展,人類文明的車輪飛速前進。

  
的人還:

1.成功信念的故事3個

2.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

3.成功人士奮鬥的故事3篇

4.3到5分鐘勵志小故事12則

5.成功者堅強的勵志故事3個

名人創業的故事精選
良好習慣成功的例子
相關知識
成長名人故事
創業成功名人故事
網路創業成功名人故事
名人成長激勵故事手抄報內容集合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素材
勵志自我成長的名人故事
勵志成長的古代名人故事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的手抄報素材
有哪些關於成長勵志的名人故事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