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笑一笑,十年少,憂一憂,白了頭,讓我們關注自身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問題培養良好心態,擁抱健康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希望對大家有用。

  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欣賞





  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相關資料1

  1*** 革命,要能力也要體力,為了革命,可以犧牲生命;為了革命,又必須有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長存。──謝覺哉

  2*** 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而來的愉快的情緒,是幸福的最好資金。──斯賓塞

  3*** 愉快的笑聲,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標誌。──契珂夫

  4*** 樂觀是養生的唯一祕訣,常常憂思和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體變成衰弱而有餘。──屠格涅夫

  5*** 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馬克思

  6*** 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喬治?桑

  7*** 要自知之明,物有變化規律。懂得人生座標,擺正自己位置。難能之理宜停,難成之功宜智。遇事不要強求,處世遊刃有餘。減輕思想負擔,去掉精神壓力。明白做人道理,遵循客觀規律。

  8*** 吃飯七成飽,穿戴適當少,耐點飢和寒,益壽又延年。這就應驗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

  9*** 學習深鑽細研,學識博大精湛。吃飯細嚼慢嚥,身心健康平安;學習馬虎粗心,知識真偽不分。吃飯虎咽狼吞,腸胃撐脹傷身。

  10*** 提前生病,提前肥胖,提前衰老,提前死亡。當今社會普遍現象。貪圖好吃,忽略健康。精神文明,還沒跟上。認真學習,保健知識。加強鍛鍊,調控飲食。心安神怡,強身健體。

  11*** 奧林匹克希臘聖地,山上刻著千古名句:“你想得到健康嗎?那你就跑步;你想得到聰明嗎?那你就跑步”。

  12***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在於休息。保持樂觀情緒,遵循生活規律。白天按時運動,身體就會康寧。晚上按時休息,精神就會安逸。

  13*** 愚蠢的人勾心鬥角,爭權奪勢;聰明的人活動鍛鍊,生理保健。權勢是暫時的,健康是長久的。

  14*** 大笑養心,抑鬱“傷”心。注重養生,先要養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生,終生康寧。

  15***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髮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於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

  16*** 健康是自己的,錢財是兒女的。自己只管自己事,兒女瑣事由他去。

  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相關資料2

  最近這些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重視。可是,兒童心理與精神健康的整體水平卻在逐年惡化。

  2014年6月20日搜狐健康上署名李秋萌的這篇報道,嚇了我一跳:《我國兒童精神障礙約20% 嚴重精神病佔比達3%》 文章中說,“根據近年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我國兒童心理精神障礙發病率為10%至20%,嚴重精神病佔比達3%。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崔永華說,最近幾年,北京市兒童精神障礙患病率逐年提高,平均每100個孩子裡有10到20人存在精神問題,作為我國兒童精神疾病診療最專業最權威的醫院,安定醫院兒科的年接診量已經飆升至8萬人次,比五年前增加了3倍,有22個床位的病區也由過去的“住不滿”變成了現在的“住不上”——儘管平均住院週期只有1個月。”

  從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變到質變的。我們必須從孩子零歲開始關注。

  什麼是心理?

  很多家長理解的“心理健康”就是脾氣好不好,性格開朗不開朗。這樣的理解太狹隘了。一個人的心理可以分為心理過程和心理特性兩部分。心理過程,包括知、情、意三個部分。知,代表認知,是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他的感覺、直覺、記憶、表象、思維、語言、想象;情,是他的情緒情感;意,是指意志。而心理特性包括:1.動力,也就是需要和動機;2. 適宜性,也就是能力;3. 人格,可以理解為他的氣質和性格。這麼一分析,一個人的“心理”,就是這個人最核心的本質部分,是除了身體之外的全部。

  另外,心理的發展,也並不全是後天養育的問題。一個人先天的大腦以及神經系統的遺傳特徵,先天的氣質型別,會影響到這個人後天的被養育的方式,以及他對環境所提供的資訊的吸納和處理。大腦皮層中最先進的部分,前額葉,要到21-23歲左右才完全長好。也就是說,人的心理髮展的過程,包含了先天與後天的互相影響與互相促進。後天的養育方式如果不當,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行為、性格等等,甚至會影響到大腦的發育和其他的身體表徵。

  認知。

  孩子的認知的發展,與先天的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智力發育。很多家長再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給孩子“開發智力”。事實是,智力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外界刺激不足固然會造成發育遲緩,像狼孩,孤兒院缺少關照和活動的孩子等等,但那都是極端的例子,很多情況是現在家長太著急了,給予的刺激太多太強,這同樣會給孩子的智力發育帶來壞影響。家長要能夠正確評估自己孩子的狀況,不要拔苗助長。

  有些疾病是屬於腦功能障礙,而不是性格問題。例如自閉症和多動症。當先天的大腦功能有缺陷時,記憶、想象、思維、語言等當然都會有問題。

  如果先天的大腦沒有問題,正常的生活狀態下,孩子的認知的發展將與其年齡以及遺傳的資質相匹配。但是,如果養育方式不當,引起孩子的情緒反應異常,就會反過來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以及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甚至引起病變。例如,長期處於緊張、恐慌狀態下的孩子,容易得神經抽動症。長期挫敗體驗多、情緒狂躁的孩子容易發生注意力問題。下面我們就重點說說情緒情感。

  情緒情感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動物都會有喜怒哀懼等情緒。當我們看到新鮮的環境,當我們遇到陌生人,當我們獨立完成了一件事,等等,都會影響到我們產生特定的情緒,情緒會影響***注意,不是決定***我們的認知、決策和行為,而我們得出結論、形成策略、採取行動的時候,同時也伴隨著新的情緒的產生。因此,我們不能小瞧了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兒童最早對情緒只有通過軀體感受得到的體驗,沒有認知。逐漸地,在父母養育方式的影響下,孩子開始對情緒有了認識和了解,不僅瞭解自己的情緒,也瞭解他人的情緒。下面我重點講一下有哪些情緒的能力是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

  社會情緒的發生緣於後天

  一般在兩歲左右,孩子開始表現出複雜的情緒,如尷尬、害羞、嫉妒、內疚、驕傲等。這些情緒是自我評價性的情緒,而自我評價首先來自他人,尤其是最親密的人——父母的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Alessandri和Lewis在1996年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邀請一些4~5歲的孩子和他們的母親到實驗室“玩兒”,實驗員給孩子們一些難題,如搭積木、滾球等。孩子們有時成功,有時失敗,實驗員記錄下孩子成功或失敗時自己的反應以及旁邊母親的反應。

  記錄顯示與我們預期的結果一致:那些更關注孩子“缺點”或“錯誤”,在孩子失敗時嚴厲指責孩子的母親,其子女在失敗時更容易顯得羞愧和自責,成功時卻很少感到驕傲、自豪。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那些更關注孩子的積極表現,肯定、認可孩子的母親,其子女在成功時會表現驕傲,在失敗時較少有內疚、自責的表現。所以,一個整天陰沉沉的,或者情緒上經常“暴風驟雨”的媽媽,不可能擁有一個陽光的孩子。

  實驗還表明,學齡前兒童的自我價值情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旁邊有沒有成年人看,對他們的情緒反應影響很大!如果沒有媽媽和實驗員在場,孩子們失敗了就失敗了,再次嘗試或放棄不玩了,很少表現出羞愧。要到6歲以後,兒童逐漸內化了他人的社會的評價標準,無論有沒有他人在場,他們才會為成功而感到驕傲,為失敗感到內疚。
 

安全主題黑板報設計圖片及內容資料
心理健康月主題黑板報
相關知識
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
初中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素材
衛生與心理健康黑板報
中學生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
小學生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
有關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
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
我愛我心理健康黑板報資料
心理健康黑板報材料
衛生乾淨心理健康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