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君子陽陽譯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國風·王風·君子陽陽》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一說是描寫東周樂官奏樂歌舞的詩,另一說是丈夫邀妻子一起跳舞的詩。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舞師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裡樂又爽!

  舞師樂陶陶,左手搖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樂真不少!

  詩經君子陽陽的額原文及註釋

  君子陽陽

  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註釋

  ①君子:指舞師。陽陽:洋洋得意。

  ②簧:古樂器名,竹製,似笙而大。

  ③我:舞師***君子***的同事。由房:為一種房中樂。毛傳:“由,用也。國君有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後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一說由房即遊放。

  ④只且***音居***:語助詞。

  ⑤陶陶:和樂舒暢貌。

  ⑥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雞羽毛做成,扇形。

  ⑦由敖:當為舞曲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鍾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鄭箋:“右手招我,欲使我從於燕舞之位。”朱熹《詩集傳》:“驁,舞位也。”

  詩經君子陽陽的鑑賞

  按餘冠英的說法,這是一首描寫歌舞晚會場面的小詩,只有歡樂而已,沒有多深的政治意義。

  在一個貴族歡宴的場合,有一個身份高貴的青年男子,在中央為大家起舞助興。只見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態,邊舞蹈邊吹奏笙竽之類樂器,人們歡呼雷動。他得意之際,便左手執定樂器,右手來招呼詩人與他協奏《由房》之樂。受這種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無比歡欣快樂。接著寫這位男子狂歡之餘,放下樂器,開始跳起舞來,其樂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執定羽旄,右手招詩人與他共舞《由敖》之曲。場面歡暢淋漓。

  詩共二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儀”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後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驁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 《周官·鍾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今天已不知兩舞曲的內容,但從君子***舞師***“陽陽”、“陶陶”等神情上看,當是兩支歡快的舞樂。“其樂只且”恰恰說明其樂之甚。“只”,韓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

  詩的格調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全身自樂而已。”想見舞師與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這與《王風》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釋,此詩寫夫妻歌舞為樂。丈夫邀請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來,表現了他們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寫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並不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因為這樣做,至少要這樣一些前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和情趣,以及擁有較多的閒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衣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的主人公大概應是殷實人家,或是已經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閒暇是人們自娛自樂、吟詩作畫、遊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會有此雅興。

  詩經君子陽陽的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題旨,歷來爭論不一。《毛詩序》說:“《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說樂官遭亂,相招下屬歸隱,據詩中“招”字為說。朱熹《詩集傳》認為此詩是寫征夫歸家與妻子自樂,據詩中“房”字為說。現代學者餘冠英認為,此詩是描寫舞師與樂工共同歌舞的場面。執簧、執翿與《邶風·簡兮》中伶官執籥、秉翟相似。說明東周王室衰微,苟安洛陽,仍有專職的樂工和歌舞伎以供統治者享樂。
 

詩經小雅黃鳥賞析
詩經小雅無羊的原文和註釋
相關知識
詩經君子陽陽譯文
詩經君子于役的譯文及註釋
詩經君子于役的譯文及註釋
詩經君子于役賞析
詩經大雅卷阿譯文
詩經衛風木瓜譯文
詩經秦風黃鳥譯文
詩經秦風黃鳥譯文
詩經周南汝墳譯文
詩經周南汝墳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