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禮節傳統美德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禮***禮*** 是華夏文化的主要特點之一, 禮是隨著原始公社解體、階級出現而萌芽的。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居仁敬齋

  【居仁敬齋】

  居仁主敬。以敬名齋。居喪守禮。骨立如柴。

  【原文】

  明胡居仁、字叔心。餘干人。從吳與弼遊。其學以求放心為要。心主乎敬。因以敬名齋。對妻子如嚴賓。居喪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寢門。與人語。終日不及利祿。主講白鹿書院。暗修自守。布衣終其身。

  鬍子安貧樂道。鶉衣簞食。築室山中。四方求學者甚眾。人謂薛瑄之後。粹然一出於正。居仁一人而已。觀其以敬名齋。對妻子如嚴賓。居喪則三年不入寢門。杖而後能起。其守禮之嚴。殊不多覯。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個講學家。姓胡。名叫居仁。表字就叫叔心。是餘干地方的人。跟著吳與弼讀書。他的學問。是要搜求放失的本心為主。因為正心、是在乎把一個敬字做主腦。所以他就把這個敬字。做了他書齋的名字。他平常對著妻子們、像見了嚴肅的賓客一樣。他的父親母親亡故了。他居喪時候悲泣得很。瘦得身子上的骨頭都露了出來。不用拄杖。就不能夠立起身來行走。足足的有三年不走進內室的門。他和人家說話。鎮天不講到利祿上去。後來在白鹿書院裡做講道的主教。暗地裡修持。很謹慎的自守。終身做一個平民。不肯出去做官的。

  【緒餘】

  夫禮、德之範也。教人遵上訓下。履行人倫規矩也。說文。禮、履也。所以祀神致福也。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從示從豐。豐、行禮之器也。不知禮。無以立。禮之體。敬為主。禮之用。和為貴。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上則優賜有加。下則鞠躬盡瘁。禮行於君臣矣。定省溫凊。出告反面。禮行於父子矣。外內位正。和而有別。禮行於夫婦矣。長幼有序。伯友仲恭。禮行於兄弟矣。樂群敬業。毋相聚以邪談。禮行於朋友矣。

  :道壽進杖

  【道壽進杖】

  道壽盡禮。以事其親。受杖謝教。文質彬彬。

  【原文】

  元蕭道壽、母年八十。事養盡禮。每旦、候母起。夫婦親侍盥櫛。日三飯。必侍母食然後食。至夕、必侍母寢然後寢。母或怒。欲罰之。道壽自進杖。伏地以受。杖足。母命起、乃起。起復再拜。謝違教。拱立左右。俟色喜乃退。

  論語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人子事親。本當始終盡禮。須臾無違。乃道壽必自進杖。伏地以受。命起乃起。起復再拜。敬謝違教。拱立左右。色喜乃退。盡禮之至矣。故錄之以為好禮者法。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有一個姓蕭名叫道壽的人。他的母親。年紀已經八十歲了。他服事母親。奉養母親。都是非常的盡禮。每一天的早上。等候他的母親起來了。蕭道壽夫妻兩個人親自侍奉洗臉梳頭。每天三餐飯。一定要等候他的母親吃了才自己去吃。到了晚上。一定要等候他的母親睡了才去睡。有時候、他的母親或者生了氣。要責罰他。蕭道壽就自己拿了杖來進給母親。自己跪在地下受打。打完了以後。他的母親叫他起來。才敢起來。起來了以後又拜。謝著違背了教訓的罪。再拱了手在母親的旁邊立著。一直等到他的母親臉上有了喜色。於是才敢退出去。

  :公諒檢飭

  【公諒檢飭】

  宇文公諒。拒女夜奔。暗室端坐。手記思存。

  【原文】

  元宇文公諒、弱冠館於富室。半夜有婦人叩門。公諒厲聲叱去。翌日。以他事辭歸。終不告以故。平居雖暗室。必正衣冠端坐。嘗自識手記之編首曰。晝有所為。暮則書之。其不可書。即不敢為。天地鬼神。實聞斯言。

  許止淨曰。按輟耕錄公諒入浙省院試。案上有宇文同知四字。不知何人所書。試官以文不中式。將黜之。座主龍鱗州過浙。力主此卷。卒置榜中。旋登進士第。官同知。雖曰爵祿前定。蓋亦陰德所致耳。

  【白話解釋】

  元朝時代。有一個人。雙姓宇文。名字叫做公諒的。當他年紀二十歲的時候。在一家富戶人家坐館教書。有一天、半夜裡的時候。有一個婦人、來敲他書房裡的門。宇文公諒就大聲地把她叱退了。到了第二天。宇文公諒就推託了別的事情。辭了館回去。終於不把這個緣故講出來。他平常閒居的時候。雖然獨自一個人住在暗室裡。也一定正了衣服帽子。端端正正地坐著。他曾經親自在他所記事的書面上寫著道。白天裡所做的事務。到了晚上就記起來。倘若有不可以記出來的事務。那就不敢做的。天地和鬼神。請聽了這些話。並且時時刻刻的監督著。
 

關於中華傳統的美德故事
兒童英語成語故事閱讀
相關知識
禮儀禮節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文明禮儀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文章
傳統美德故事演講稿素材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兒童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徵文
很短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關於古代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