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的品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我國自古至今,從孔子、老子、孟子、旬子等哲學家、教育家,到諸葛亮及近現代的每一位偉人,均首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煉與提高,不養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則難以勝任社會的需要,更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小編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下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品德。

  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第一,要經常性的靜思反省。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要經常性地自我對照檢查,要善於自己發現自己思想、靈魂深處的缺點、錯誤,徹底反省、檢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覺中放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錯誤,缺點氾濫。

  第二、要儉樸節約。每一個善於吃苦耐勞的人,知道“鋤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於儉樸節約,或者因為一時高興而忘記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會陷入不應有的錯誤境地。時刻保持儉樸節約,實際上也是保持清醒的頭腦,經常對照檢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墮落。從古至今,幾乎每個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為沒有能夠保持艱苦創業時的儉樸節約,一度揮霍無度,放鬆了思想警惕,就會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其後果是無法彌補的。例如戰國時期的吳國,吳王夫差 整天迷戀於美貌的西施,不再理朝治和加強國防建設,結果在派兵攻打別國時,被越王勾踐乘虛發兵滅掉吳國,導致吳王夫差自殺,國人流亡的慘狀。儉樸節約,時刻警醒是多麼的重要啊!

  第三,清心寡慾才能志向堅定。每個人並非生就即成為偉人、聖人,孔老夫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雖有鴻鵠之志,然而,卻沒有能夠親自去改變國家和人民的命運,不能改變歷史程序。然而,他的儒家思想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對中國人民居然產生了二千多年的深遠影響。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似乎沒有必要設想由自己來改變歷史,由自己的努力來控制誰、操縱誰。唯有清心寡慾,方能使自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不忘自己應當樹立和已經樹立的抱負和目標,孜孜以求之,哪怕奮鬥終生亦未取得成功,起碼說明我們已經付出了努力,並非三心二意,也未朝令夕改,我們是有信仰的,是願意為理想而奮鬥的人。

  持之以恆的努力學習

  ***一***學習中的鍛鍊

  當前的實際是大家的學歷越來越高,無疑來到我們中間的年青賤賣是經過了長期的刻苦學習的,如果沒有長期的努力,也不會成為我們中的一份子。然而,必須清醒地認識這樣一個現實,當你來到實踐中之前,你學習的畢竟只是書本上的知識,書本上的知識是否已經足夠豐富、淵博,是否能夠得到應用,是需要實踐工作的檢驗的。公認的,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是古今、中外各行各業所普遍存在的,並非說說而已。如何使理論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而且可用,必須要做到:第一,應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反覆進行檢驗,可以將理論知識的適用起到進一步的發展作用,不至於使理論知識成為僵化的、無法使用的東西。第二,要不斷加強實踐,因為理論常常是落後於實踐的,不少知識需要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這就是實踐的擴充套件打開了空間,實踐豐富了,反過來可以影響理論的修正和不斷完善,這其實也是我們人類加強自我完善的一個良好途徑,為什麼不能充分利用呢!學習中的鍛鍊和鍛鍊中的學習,都在於鼓舞人們不斷地在實際工作中完善自我,在實踐中求得理論的更新與發展。

  ***二***持之以恆的態度

  以前,有不少人因為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便不再努力,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與研究方向,最終真的一事無成。對於此,似應學習孔明先生所倡導的堅定不移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不論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真的就可能輕言放棄,最後變得祿祿無為。我想每個人都不想成為沒有理想的人,也不想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人,大家都在考慮以百倍的信心,千倍的熱情,萬倍的努力對待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事業,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成功遠遠大於失敗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我們面前有了成功的榜樣,我們還會猶豫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榜樣帶給我們前進和奮鬥的力量。唯有踏踏實實,多下苦功,才能學到紮實的知識,才能勝任我們繁重的司法審判工作;堅持經常性的學習,經常性的知識更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在事實的實踐中發揮出無盡的力量,也才能無愧於時代的要求,不辱沒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古人的教訓,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遵從,一直成為後人的榜樣,年代越久遠,似乎這種榜樣的力量和影響越強大,越能鼓舞每一個後來人學好、用好我們的理論,促進理想的達成。

  ***三***積累的功效

  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是值得積累和總結的,尤其值得年青一代在自己學業的進展中應當加強知識的積累,善於在學習中總結不同科目、不同時期的知識,在總結中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為日後的創造和創新奠定基礎。同樣的,在進入工作狀態後,經驗的得得和總結依然至關重要。為什麼初涉裁判工作的人會有與老同志許多不同的想法,對同類型案件的處理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實際上就差在對實踐經驗的體會和總結上。如果沒有取得基本的經驗,肯定對同一類問題的思考會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會發生朝令夕改,甚至完全相佐的處置意見。幸好我們所從事的是社會科學工作,有相當的彈性可言,而如果從事的是自然科學的工作,或者醫學工作,可能會由於計算資料的錯誤,而導致整個工程的設計失敗,也可能會將病人身體乃至生命毀於一旦。這雖然是一些常規性的經驗積累和反覆檢驗,可以得出明確的帶有規律性的操作方案、規範,而如果有意、無意地放棄對規律性的總結,將來會造成什麼樣的不良後果呢?無非是剛愎自用、先入為主,將來會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只是一意孤行地行事。這能夠成就遠大理想而被社會和人民所認可嗎?

  毋庸諱言,立德樹人的成效應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加強學生品德修養上下功夫,不僅在於一般意義上作為“人”的道德養成,更在於具體的人的私德和整體社會公德的統一,還在於大愛、大德、大情懷的養成。從整個國家、社會發展和進步對人的發展要求出發,各級各類學校既要注重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人的品德養成,也要凸顯作為一個具體的人在特殊使命和責任擔當的職業道德培養,更要強化作為文化支撐的社會整體道德氛圍的營造。

  在加強學生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就是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同時堅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

  在加強學生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比如陶行知曾提出“德育與智育統一論”,即“知識的學習與品行的修養兩者是統一的,服從於同一的學習心理之定律”。教師要堅持引導學生選擇、構建有道德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樹立道德生活化的觀念,通過人們的生活選擇來提高和發展個體道德和社會公德。因此,必須引導教師以身作則、以德修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從而引導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如何培養好的品行修養
小學語文學習技巧
相關知識
怎樣培養學生的品德
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談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怎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怎樣培養學生最佳的學習態度
怎麼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怎樣培養學生記憶力
小學美術怎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怎麼正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的品德如何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