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挫折和成功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挫折是石,敲碎你天馬行空的想象;挫折是火,燒淨你自私無知的心靈;挫折是水,洗滌你無理野蠻的思想。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當年,26歲的菲利普·克羅鬆在搬動屋頂天線時,觸到高壓線,兩萬伏電流瞬間將他的雙臂和雙腿燒成了“焦炭”。一個沒有四肢的人,該如何面對未來?躺在醫院裡,菲利普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一天,一個電視節目使他明白了自己究竟該怎麼做,那是個紀錄片,講述了一個身有殘疾的女子隻身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事蹟。那場面震撼了菲利普,他想:“我也要橫渡英吉利海峽。”

  沒有四肢,卻想橫渡英吉利海峽,就如同一條沒有鰭卻想遊弋大海的魚,所有的人都認為不可能,然而,菲利普決計要做一條無鰭的魚。

  菲利普聘請教練傳授游泳技巧。事實上,在此之前,他是典型的“旱鴨子”,從未下過水。第一次下水,他的身體像石頭一樣直往下沉,水嗆得他差點窒息,幸虧教練在旁保護,把他迅速撈了上來。不過,他很快想到了好辦法,讓人在自己殘存的手臂上安裝假肢,在殘存的大腿上套上腳蹼,然後,頭戴潛水鏡和呼吸管,再次下到水裡。按照教練的提示,他不停地划動上肢,並且使勁地拍打腳蹼,果然沒有沉到水底,只是整個人在原地打轉。不管怎樣,沒有沉沒就是成功!經過一週的練習,他進步神速,可以沿直線遊動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已經可以連續遊過兩個泳池的距離。接下來,他信心滿滿,開始了“魔鬼式”訓練,不僅加強泳技練習,還加強力量練習。藉助假肢,他堅持跑步和舉重,每週訓練時間長達35小時。兩年後,他體重大大減輕,泳技突飛猛進,耐力也變得超強,每一次連續游出的距離再也不是兩個泳池的距離,而是三公里。他完全像一條可以自由遊弋的魚了。

  具有挑戰性的一天終於來臨。2010年9月18日8時,在英吉利海峽,全副武裝的菲利普從英國福克斯通港下水,朝著對岸法國的維桑港奮力游去。他的假肢在碧波間划動,激起朵朵浪花,他的呼吸管像高舉著的一隻手臂,頂端那一塊橘黃色標誌,在海浪中特別耀眼。他保持著節奏,合理分配著體力,每遊進三公里就休息一分鐘,然後繼續前進。可是三小時後,他感到有點不妙,渾身疼痛,但他對自己說:魚是不會停的!這時,三隻海豚在他身邊遊動,於是,他很快便有了緩解劇痛的辦法,他一邊奮力划水,一邊欣賞著海豚的泳姿。就這樣,經過13小時30分鐘,他終於遊過了34公里寬的海峽,勝利抵達目的地,比預計整整快了10小時30分鐘。那天,菲利普就是一條真正的魚,把最真實的感動留給了現場所有的人們。

  明知無鰭,卻偏要堅持做一條魚,並且最終把這條魚做得純粹而完美,這就是奇蹟。也許,奇蹟的創造並不複雜,而奇蹟之所以稀缺,那是因為99.99%的人都認為,沒有鰭就不能成為一條魚。

  篇2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裡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裡,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

  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裡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鬥,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準備向裡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裡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裡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他們;他說過一些話,顯示他心裡對他們的感激,但這種感激並不授權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篇3

  華羅庚中學畢業後,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幹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癒後,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裡,他想起了雙腿後著兵法的孫臏。

  “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柺杖一顛一顛地幹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後,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

  在名家雲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

 

的人還:

1.挫折與成功的故事

2.經歷挫折後成功的名人故事

3.關於挫折與成功的故事

4.關於挫折與成功的事例3篇

5.成功的挫折並不是失敗的勵志故事

關於經歷挫折最終成功的名人故事
挫折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挫折和成功的故事
關於挫折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挫折和成功的名言
關於挫折和成功的名人事例
關於挫折和成功的作文素材
關於挫折和成功的作文
關於努力和成功的故事
關於失敗和成功的故事精選
關於讀書和成功的故事
關於奮鬥和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