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土茯苓的功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土茯苓,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後乾燥入藥,土茯苓常用來煲湯,有非常好的功效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利溼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並記載用本品水煨治婦人紅崩、白帶;《本草再新》亦謂之“祛溼熱,利筋骨”。本品原用於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療效甚佳,為治梅毒的要藥。

  土茯苓配防風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溼,伍白芷除溼解毒,化濁闢穢。三藥相伍共奏化溼解毒,健脾益胃,護養肝臟之功。

  現代研究證實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洩,可用於痛風的防治;用於溼***痰***熱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溼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作用

  梅毒:土茯苓能夠祛溼,解毒,通利關節。事實上舊時土茯苓湯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瘡毒的,據說,土茯苓為治療梅毒的要藥。《本草備要》稱土茯苓:“治楊梅瘡毒,瘰癧瘡腫。”配方:用土茯苓四兩、皁角子七個,煎水代茶飲。

  骨攣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為廢疾***:用土茯苓一兩,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又方:用土茯苓四兩、四物湯一兩、皁角子七個、川椒四十九粒、燈心七根,煎水代茶飲。

  瘰癧潰爛: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吃下,多吃為好。

  治療頭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劑量120g。再根據不同證型加用相應藥物。用藥時間最短7天,最長3個月。

  中藥土茯苓的食療功效

  1、土茯苓燉龜

  龜的功效:食後身不飢、益氣增智、開胃、治勞倦內傷、四肢無力、大補陰虛。

  土茯苓功效:健脾胃、張筋骨、利關節、止洩瀉、除四身寒溼。

  黃芪功效: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解肌熱。

  枸杞子功效:滋腎、潤肺、明目。

  淮山功效:補五勞七傷,去冷風,止腰癢、鎮心神、神心氣不足。

  紅棗功效:養血補脾、助十二經、平胃氣、補中益氣、強體力。

  黨蔘功效:補益脾肺、補血生津。

  2、綠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綠豆50克,紅糖適量。藥物:土茯苓50克。

  功效:祛溼熱,解毒涼血。

  做法:綠豆洗淨,土茯苓洗淨,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紅糖,再煮片刻湯成,可飲食。

  說明:綠豆有解毒清熱作用,加土茯苓祛溼利水,使癤瘡加速愈復。

  3、三米土茯苓湯

  材料:柴魚、白茅根、茶樹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實、蜜棗、桂圓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雞

  做法:將材料放入12碗滾水中,煲約1個半小時便可飲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脈、降膽固醇、解毒消腫、祛溼通絡。適合家中老人家飲用一款溫和湯水。

  4、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熱解毒、除溼通絡。

  土茯苓煲淮山豬骨湯

  食材主料:鮮土茯苓250g、鮮淮山250g、豬骨350g、薏米50g、鹽適量、薑片3片。

  步驟

  1.鮮土茯苓,鮮淮山,豬骨,薑片,薏米。

  2.薏米稍浸泡洗淨。

  3.土茯苓買的時候已經削皮了,回家洗淨剁小塊。

  4.鐵棍淮山削皮厚切。

  5.土茯苓,豬骨,薏米,薑片放進湯鍋裡。

  6.加足量清水 約2500毫升左右,大火煲。

中藥姜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土茯苓的功效
相關知識
中藥土茯苓的功效
中藥土茯苓的功效
中藥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土鱉蟲的功效與作用和食用方法
土茯苓的功效、作用及相關論述
土茯苓的功效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