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不少故事都是有激勵人的作用的,小小的故事卻是有著大大的正能量。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馬上行動吧,著手你想做的事

  有夢想固然很好,我也是一個夢想家,但是我熟悉到了生活中不能只停留在夢想階段,我們需要好好計劃去實現夢想。請不要等待將來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假如可能,今天馬上就開始著手吧!你的一生中說過多少次。有一天?你的眾多“有一天”有沒有來到過?

  在一家診所的候診室,一個年輕的母親和她的孩子坐在我旁邊。我無意中聽到了她們之間的談話,“媽媽,有一天是什麼時候?”小孩問道。母親沒聽清楚:“什麼是什麼時候?”

  “有一天!”

  “你為什麼問這個?”

  “哦,因為你經常對我說‘有一天我們會如何如何’,所以我想知道有一天什麼時候會來到?”母親思考了片刻,試圖找出答案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它會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以某種方式出現。”[中華勵志網]母親微笑著回答道。

  “媽媽,我知道了,看起來有一天絕對不會來到。”

  “不,它會來的,我相信它會。”母親以嚴厲的口氣說道。頓時,候診室又陷入了寂靜之中。

  我聯想到有許多回我也曾對我的孩子、們說過“有一天”,“有一天我們會去野營”等等,但“有一天”從未來到過。

  篇2:古代名人少年立志故事

  20歲的年紀,今天的年輕人大多還在學業的門徑處徘徊,閒暇時打打電腦遊戲,儘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漫遊。

  而遙想當年,生於史官世家的司馬遷,從10歲學習古文開始,就已身負書寫歷史的責任。20歲時,他邁出了自己名山事業的第一步。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不無自豪地談及年輕時的這次壯舉:“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

  司馬遷的這次漫遊,首先是通過“上會稽”和“窺九疑”向虞舜、夏禹表示敬意。按照古籍的記載,會稽和九疑,分別是舜、禹墓葬的所在。司馬遷的文化訪古之舉,來源於他對《尚書》和《春秋》等古史的熟習。身居史官世家,司馬遷能夠看到當時一般人無法看到的典籍。據今人統計,《史記》中司馬遷利用或見過的典籍,包括漢朝的皇家檔案,有103種。這在當時,已是相當了不起的數字。司馬遷是實實在在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身體力行者。在52萬言的《史記》中,司馬遷此次壯遊的印記,不時出現在他對歷史感慨的筆端。

  司馬遷為屈原作傳,特別提到自己曾南遊到長沙郡,看到屈原自沉之處,想到其悲劇人生,不禁為之落淚。也是在楚國的舊地,他見到了當年春申君所擁有的富麗宮室。他南登廬山,觀覽大禹曾疏導過的九江。在會稽,司馬遷詳細瞭解了越王勾踐的故事。此前,他已經在載籍中知道了吳越之地與中原的淵源關係。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網羅天下放失舊聞”,搜求古史傳說,以及被秦王朝焚滅了的古諸侯史記。

  齊魯之地,學術發達,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司馬遷說自己看到孔子故里的車服禮器,流連忘返,於是專門在那裡學習飲宴和射箭的禮儀。

  至於司馬遷說到的“厄困鄱、薛”,可能是他在那裡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兒。司馬遷在寫孟嘗君時提到,“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他認為,是因為戰國時孟嘗君廣招賓客,魚龍混雜,使當地風氣大壞。到西漢時仍是如此。

  秦漢之際群雄逐鹿,是司馬遷實地考察的重點。在淮陰,當地人向他講述了韓信年輕時的故事。當地人說起韓信少有大志,連他母親的墳墓都建得與眾不同。司馬遷親自去看,果然。

  豐沛之地,漢初許多重量級的人物均出身於此。劉邦曾為“沛公”,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都是當地人。司馬遷到豐沛廣問當地遺老,又參觀了這些漢室名臣的故家所在。從樊噲的孫子樊他廣口裡,司馬遷聽到了這些風雲人物的許多逸事。

  司馬遷青年時期的這次壯遊有多長時間,我們不得而知。但此行經地極廣,則非常確實。王國維曾經專門研究過司馬遷的出遊路線,有趣的是,司馬遷的行蹤,與秦始皇南遊東巡的路徑,多有重合。是司馬遷有意追尋秦皇的足跡,還是因為在當時中國的交通條件下,這是一條經典線路,我們同樣不得而知。20歲壯遊之後,司馬遷仕為郎中,奉使新開闢的巴蜀諸郡,又子承父業任太史令,侍從武帝出行,足跡幾乎遍於全國。所以,在《史記》開篇的《五帝本紀》中,司馬遷說,“餘嘗西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

  用現代人的觀點看,司馬遷可以說是在漫遊中尋找歷史的現場感,為書寫歷史做準備。他的寫作理想,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評價說,“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甚至認為,《史記》的文筆好,也和司馬遷的壯遊有關,“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豪傑交遊,故其文疏宕頗有奇氣也。”

  篇3:只要努力,就能飛翔

  19世紀末,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孩子替別人放羊。他們趕著羊群來到一座山坡上,忽然看到了一群大雁從天空飛過,那麼自由自在。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為什麼大雁會飛呢?”牧羊人一開始並不理解孩子的問題,簡單地回答說:“大雁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往南飛,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裡安家,好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羨慕地說:“大雁可真厲害,能在那麼高的地方飛,如果我們也能飛就好了。”小兒子也贊同地點了點頭。

  牧羊人驚呆了一下,才明白孩子們原來是在羨慕大雁呢。他笑著對兩個孩子說:“只要你們想,併為之付出努力,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孩子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不懈地努力著,長大以後便開始了他們的機械航空試驗。從1900年至1902年期間,他們除了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之外,還自制了200多個不同的機翼進行了上千次風洞實驗。他們廢寢忘食地工作著,不久便設計出了一種效能優良的發動機和高效率的螺旋槳,然後成功以把各個部件組裝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

  這兄弟倆就是美國著名的萊特兄弟。1903年,他們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訊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信有這種事,拒不釋出訊息。萊特兄弟並不在乎,繼續改進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製造出能乘坐兩個人的飛機,並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1916年9月10日,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家興致勃勃,等待著萊特兄弟的飛行。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著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心情,昂首天空,呼喚著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

  勵志課堂:

  “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激情和潛能,讓他飛入夢想的天空。希望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自己的信念,揮灑自己青春的風韻在自己金黃的土地,收穫畢生的幸福。

  

堅持不懈勵志小故事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
相關知識
銷售早會激勵小故事及感悟
保險早會激勵小故事
保險公司早會激勵小故事
保險公司激勵小故事
名人激勵小故事
銷售早會激勵小故事帶感悟_給你帶來哪些啟發
銷售早會激勵小故事_銷售早會正能量小故事
早會激勵小故事_早會激勵小故事大道理10個
晨會經典激勵小故事簡短勵志
經典勵志團隊激勵小故事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