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殘疾人創業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看看那些在農村創業的殘疾人,感受他們勇敢堅強的創業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廣西桂平盧忠全身殘志堅開辦的竹籤廠的勵志創業故事

  他,右腳殘疾,卻從不輕言放棄。30年來,打工、辦廠、種樹,創業路上永不停步。如今,他開辦的竹籤廠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安排了55位殘疾人就業,讓這些殘疾人自食其力,找到了生活的尊嚴。他,就是廣西桂平市木根鎮中盛竹製品加工廠老闆盧忠全。

  來講述盧忠全自食其力,身殘志堅的勵志創業故事。

  2015年7月30日,記者一行前往該鎮木根村古城屯採訪盧老闆。走進屯裡,只見道路兩邊環山繞水,溪流旁翠竹成行,滿眼綠色。走進該廠,這邊竹子堆滿空地,一臺臺機器轟隆隆地運轉著,一根根牙籤整齊地從機器裡滑出,新加工出來的牙籤、竹籤裝滿了紙箱,正等待打包外銷;那邊正在發放工錢,幾位殘疾人員工拿著工資,笑不攏嘴,廠房裡笑聲一片。

  身殘志不殘

  盧忠全是木根鎮古城屯人,今年52歲,五、六歲的時候不慎摔入水坑摔斷了腿,在水坑裡泡了幾個小時沒人發現,天黑之後,家人才在水坑裡發現奄奄一息的他。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導致他右腳殘疾,走起路來一拐一瘸的。但長大後的盧忠全,並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疾而自卑,而是勇敢的面對現實,笑對生活。

  1984年,二十出頭的盧忠全看著年邁的父母和貧窮的家庭,決心要改變命運,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和當時大多數人一樣,選擇前往廣東“闖世界”。

  由於身體的缺陷,盧忠全找了幾個廠家都沒有人願意接收,只好到一家磚廠打工。磚廠的老闆看著他瘦小的身板和瘸著的腿,眼睛充滿疑問:“磚廠這活,你幹得了嗎?”盧忠全胸脯一拍說:“讓我試試,幹不好,我不拿工錢。”老闆被他的勇氣和熱情感動了,決定留下他。在磚廠裡,他和普通人一樣,挖泥、推車、打磚、壘磚、燒窯,從不拈輕怕重,甚至比正常人幹得更加賣力。老闆看著這個年輕人,暗地裡認可了他。盧忠全平時除了幹活,還向磚廠的師傅學習制磚、燒窯等技術,遇到不懂的打破砂鍋問到底,師傅被他求知的熱情所感動,把技術傾囊相授。經過三年的摸爬滾打,盧忠全不僅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磚場老闆、師傅的認可,更學得了一身本領。1987年,他通過各種關係,拉起了自己的施工隊伍,做起了工頭,專門為磚廠提供勞動服務,在這裡,盧忠全撈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回想起這段經歷,他說:“身體的缺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只要堅強面對,捨得付出,就會有收穫。”

  創業路上不停步

  1993年,盧忠全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開辦自己的磚廠。當時他在廣東已經站穩了腳根,每年有著不錯的收入,日子過得挺滋潤。自己辦廠面臨著未知的變數和風險,家裡人都勸他謹慎選擇,但盧忠全決定幹下去。由於資金不足,他先與他人合夥在木根鎮辦起了一家磚廠。經營中,盧忠全管理到位,講誠信,磚廠很快盈利。1996年,盧忠全又和朋友到柳州柳北區新開一家磚廠。正當盧忠全信心滿滿的時候,柳州的磚廠因為另一位合夥人的問題,生意越來越差,不斷虧損,最終關門了事。盧忠全一下虧了幾十萬元。

  面對困難,盧忠全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果斷轉行。2006年,當時建築行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板材加工的發展,盧忠全來到梧州市的蒙山縣、藤縣一帶,與他人合夥承包山地種植速豐桉。在承包山地的過程中,他看到山嶺上有許多竹子,因為需要清表而被砍伐燒掉,殊為可惜。何不利用這些竹子來加工竹籤?說幹就幹,他立即買來機器,租借場地,2007年,在蒙山縣辦起了竹製品加工廠。然而,辦廠的曲折卻超出了他的想象。先是有村民看到盧忠全賺了錢,萌生了“攔路打劫”的念頭,不斷伸手要錢,後來工廠用地又因為權屬問題發生了糾紛,導致他的竹籤廠沒辦法正常生產。而這時,他已經在廠房建設上投入了30多萬元。雪上加霜的是,他個人承包的1500多畝山地已經清了表,煉了山,開好道路,正打算挖坎種樹,村民卻單方面撕毀合同。這樣一來,除去竹製品廠的利潤,盧忠全在蒙山總共損失27萬元左右。回想這段經歷,他說:“異地創業辛酸多。”

  但這並沒有阻止盧忠全創業的步伐。2012年,在外闖蕩多年的盧忠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把竹籤廠搬回木根鎮,再次創業。他的決定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殘聯部門的支援。桂平市殘聯對其扶持兩萬多元的創業經費,並積極向上申報,最終,他的竹籤廠在2014年7月被列為桂平市“陽光助殘扶貧基地”,並獲得上級扶持資金40萬元。

  二:

  黃貴賢:殘疾人創業建養殖場,豬和鴨子不愁賣

  清晨,貴賢養殖場的100多頭豬在“嗷嗷”地“呼喚”主人來餵食,鴨舍裡的幾千只鴨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縣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那勞鎮頂蚌村貴賢養殖場,負責人黃貴賢正帶著他的3名殘疾人員工,餵鴨子、清掃豬圈,忙得不亦樂乎。“我們身體都有殘疾,做起工來比較費力,可稍微慢一些,這些小傢伙們就會‘抗議’,所以一大早就起來忙了。”黃貴賢一邊擦額頭上的汗珠,一邊說起了他的創業故事。

  1 為掙醫療費開始養豬

  因十幾年前的一場車禍,黃貴賢落下了四級殘疾,之後兒子又患智力障礙,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為了掙鉅額的醫療費用,黃貴賢與妻子放下村裡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勞鎮上租下空置的糧所,專門養豬。因為本錢不多,剛開始只能養30多頭,那段時間肉豬價格連連攀升,讓黃貴賢夫婦掙了不少錢。“我們家的兩層半樓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裡最大的房子,都是用養豬賺來的錢建的。”黃貴賢頗為自豪地說。

  可房子建好後,黃貴賢手頭上就只剩下2萬多元,而且糧所的房子也被徵收回去。不能養豬了,還能做什麼呢?黃貴賢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我們家不是有一片地嗎?荒著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裡乾點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從側面“敲了敲”他的腦袋。有了妻子的點撥,黃貴賢重新樹立起信心,打算大幹一場!

  2 在愛心凝聚中前進

  “開始辦這個養殖場很困難,主要是資金缺乏,我借了貸款。後來在縣殘聯的支援下,慢慢改建、擴建,才慢慢還清了貸款,有了利潤。”說起當年的經歷,黃貴賢依然記憶猶新。

  要辦養殖場,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場房,蓋豬圈,錢從哪來呢?黃貴賢一籌莫展。後來,黃貴賢瞭解到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的健康發展,該縣縣政府通過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技術培訓等多種措施,積極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在縣殘聯的支援下,2007年黃貴賢向農行借了6萬元,向信用社借了5萬元,加上親戚朋友的支援,他共籌集到了17萬元。黃貴賢說,作為一個殘疾人,當時能籌到那麼多錢還真是不容易,多虧了大家的幫忙。

  2007年8月,場房建好,豬舍蓋好,黃貴賢馬上引進了50頭母豬,120頭肉豬。可17萬元很快就所剩無幾了,後來,連買飼料的錢都沒有。黃貴賢窮則思變,當年他帶著戶口薄、身份證、殘疾證和養殖場的相片,親自到南寧百糧飼料廠求助。作為殘疾人,卻有如此大的信心和決心,廠方被黃貴賢的精神感動,答應黃貴賢賒飼料的請求,讓其賣豬後才付款,這讓黃貴賢激動了好幾天。可好景不長,由於技術跟不上,加上肉豬價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黃貴賢養的第二批豬嚴重虧本。飼料錢沒能如期匯給廠家,十幾萬的貸款也沒有辦法還,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豬連同30多頭母豬都給賣了。

  “在最困難的時候,又是縣殘聯向我伸出了援手。給我買豬仔,送鴨苗,選派我到南寧、崇左取經學技術,幫助我走出困境。”黃貴賢感激地說,縣裡的技術培訓,殘聯每期都讓他參加,現在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期數了。特別是黃貴賢的生態養殖場被定為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後,縣殘聯給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給他建魚塘、修鴨舍、硬化道路,完善辦公室、培訓室等設施。在採訪中,黃貴賢的手機不停地響。“黃老闆,你的豬要留給我10頭哦!”、“黃老闆,明天我要到你的養殖場買400只鴨子。”……黃貴賢說養殖場裡的豬和鴨子現在都不愁賣。

  3 愛心回報扶持殘疾人

  “我家的母豬難產,他半夜就來幫處置;我家的鴨苗,是他幫打的預防針;我家缺飼料,是他先免費提供;我家的雞賣不出,是他幫聯絡老闆……”對於黃貴賢的好,周邊的群眾,特別是殘疾人群眾總是讚不絕口。

  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搞養殖難,搞生態養殖更難;用工難,用殘疾人員工更難。然而,黃貴賢就是這麼一個身殘志堅、在創業路上迎難而上的殘疾人,他搞起了生態養殖,專用殘疾人員工,還幫扶周邊的村民特別是殘疾群眾發展養殖業。目前,黃貴賢的養殖場有豬舍500平方米,鴨舍3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120頭以上,麻鴨年出欄27000羽以上,他儼然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養殖場有三名殘疾人員工,我每個月發給他們1000多元工資,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們已經在我這裡工作三年多了。”採訪中,黃貴賢告訴記者,殘疾人就業創業的難處,他深有體會,他要儘可能地幫助他們。

  近幾年來,黃貴賢協助縣殘聯開展黨員扶殘專案和陽光助殘專案,已為300多個殘疾戶提供種豬,每年發放14噸以上飼料幫助殘疾人發展養豬、養鴨專案。未來黃貴賢打算進一步擴大養殖場規模,爭取今後讓更多的殘疾人到他的養殖場就業,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創業。

草根奮鬥創業故事
關於殘疾人創業的故事
相關知識
農村殘疾人創業事蹟
農村殘疾人創業專案
適合農村殘疾人創業專案推薦_適合農村創業好專案
農村殘疾人創業專案推薦
殘疾人創業事蹟
回到農村做養殖創業事蹟
關於殘疾人創業勵志故事
殘疾人創業致富的故事
農村的個人創業故事
殘疾人創業奮鬥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