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基礎會計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基礎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對於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意義重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踐教學

  一“、基礎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基礎會計”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主要介紹會計工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通過學習“基礎會計”可以完善專業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為以後參與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縱觀各大高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普遍存在教學內容不規範、理論和實踐脫節、教學效果差等現象。西藏民族大學自2003年將“基礎會計”列入重點課程加以建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基礎會計”課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精品課程。

  ***一***重視度不高

  非會計專業一般只開設“基礎會計”一門會計類課程,該課程課時短、任務重、理論概念多,這就導致了在計劃內學時中忽視實踐教學;另外教師為非會計專業學生授課時,過分注重理論講解,忽視實踐操作,學生認為所學課程是非自身專業課程,對實踐缺乏興趣。這種長期以來“教”與“學”雙方的不重視,導致了課程的開設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甚至一些學生學完一學期,對會計工作仍然概念模糊。

  ***二***目標定位不明確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在實際教學中,會計專業和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目標往往沒有實質差別,都採用統一的教學計劃、依照同一教學大綱、適用同一本教材,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會計專業實踐多、實踐目標明確,非會計專業實踐少或者不實踐。非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定位,和專業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目標,應該定位於“應用”而非“研究”,教學重點不在於培養會計專業人才,而應放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即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預測企業經營狀況的能力[1]。

  ***三***內容選擇不科學

  “基礎會計”課程實踐多以校內實踐為主,實踐內容為案例分析、企業的經濟業務核算。許多高校對非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未進行嚴格區分,與會計專業採用相同的內容,只是從中篩選一些簡單的經濟業務實踐,籠統、敷衍地完成任務。非會計專業教學實踐不應過分強調對會計各大理論的應用,而應在瞭解會計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多鍛鍊學生對會計資料處理、會計報表運用管理、會計指標綜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學形式單一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強調學生對會計核算原理的理解,多采用做實訓題或手工填制憑證、賬簿、報表等形式。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由於畢業後大多不從事會計工作,實踐教學中多被安排成案例分析和做實訓題,許多學生直至畢業都未見過實際的憑證、賬簿和報表,更談不上看懂、分析和預測。對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基礎會計”實踐不應侷限於做核算題,應嘗試引入多種實踐教學形式,讓學生對更多的經濟業務處理過程和結果進行體驗。2003年以前,西藏民族大學非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是以做會計實訓題和案例分析為主,但在長時間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這種方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實踐敷衍了事,甚至許多非會計專業學生產生“會計學習無用論”的想法。因此自2007年開始,我們調整了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計劃,加大實踐課時比例,區別於會計專業編寫實驗大綱,並設計了實踐課的具體實施操作步驟,更新後的實踐教學環節和內容緊貼專業實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發現實踐教學改革後,“基礎會計”課程極大激發了非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現實中印證和使用,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提高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基礎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

  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踐要解決的不是經濟業務如何具體核算的問題,而是通過核算瞭解會計工作的過程和特點,認識不同的業務處理差異,分析每種會計結果及其含義。因此非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本著專業針對性、內容完整性、重點突出性和操作實用性的原則區別於會計專業來進行。

  ***一***會計案例

  長久以來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獨立去思考。採用會計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對實際的經濟業務會計處理方式和結果形成直觀的認識。在我們的實踐教學中,對非會計專業學生教師會選擇與其專業貼近的經濟業務案例來進行分析討論,如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在進行會計案例分析時,教師會選擇和企業管理知識相結合的案例,儘量讓學生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報表、存貨管理等會計業務,思考會計處理所帶來的影響;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選擇的案例一般涉及外貿業務核算;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會考慮加大采購需求、成本核算、利潤計算等會計案例比例。只有不脫離專業實際的真實感受,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會計不僅是記賬、算賬和報賬那麼簡單,而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模擬實驗

  模擬實驗是“基礎會計”理論應用於實踐的一個重要途徑。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實踐中多選擇出納、會計角色,嘗試對業務進行專業核算處理。對於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會計核算要求應低於專業學生,實踐重點應放在對會計流程認知和會計管理上,因此實踐不應侷限於以上兩種角色。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我們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角色來體驗會計工作操作方法,如分為會計、出納、會計主管、企業領導、採購員、投資者和供應商等角色,將現實業務轉變成課堂遊戲,從而加強學生對會計理論和經濟生活的瞭解,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

  ***三***參觀教學

  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一般同會計專業一致,以製造業企業為例來進行業務處理講解,無法突出不同的企業形式核算差異。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會考慮組織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參觀和專業相近的企業,親身感受業務核算過程,瞭解會計資料在經營中的重要性。如組織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參觀外貿企業,瞭解外貿會計處理流程;組織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去生產型企業,瞭解營銷活動和企業會計業務的關聯;組織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走進大型的集團企業,使其認識到集團會計處理方式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如果“走出去”參觀教學實在有困難的話,還可選擇“引進來”的形式,如聘請校外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採取專題講座的形式使學生了解專業領域內的會計工作。

  ***四***上機操作

  會計電算化已經成為當今會計工作的主流,如果“基礎會計”課程的實訓僅鍛鍊學生的手工操作,顯然不能滿足培養人才的需求。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即使學習“基礎會計”的目標不是成為會計,但也要理解會計的本質,因此參與會計電算化實訓是必不可少的。由於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時有限,我們會成立課外興趣小組來普及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興趣小組成立後,教師會將會計電算化工作內容和操作步驟先行講解,並建議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教材,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去學校機房操作練習,上機練習後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並及時進行答疑解惑。

  三“、基礎會計”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對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進行實踐教學改革,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得到了改變,加深了學生對會計理論的理解和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加入更相關的實踐內容,採用更豐富的實踐方式,啟發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改革前,西藏民族大學“基礎會計”教師普遍反映非會計專業學生對課程學習不重視,實踐敷衍了事。為了搞清楚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我們對2005和2006屆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髮放調查問卷,調查他們的學習現狀。調查結果發現,86%的學生對“基礎會計”課程不缺乏興趣,不重視是因為他們不清楚學習會計在以後工作中有什麼用,對會計和自身專業的聯絡產生質疑。針對調查結果,我們在制定了非會計專業教學目標、計劃、大綱,加大實踐教學份額的基礎上,強調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實踐和學生專業知識的結合,並制定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踐案例集,以供教學實踐所需。經過努力,我們發現近五年來非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具體表現在對會計理論和實踐學習更加認真,課程補考人數大幅減少,學生樂於去探索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更深層次的會計知識,選擇會計學作為自己第二學位的人數增加,選擇報考會計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增加。

  ***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

  加強與專業結合的“基礎會計”實踐教學,使非會計專業學生逐漸接受、認可了課程的重要性,在具體實踐時也更加認真和嚴謹。改革後的非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整體性強,案例、實踐和所學專業結合比較緊密,因此實踐時學生會遇到一些還沒有學過的專業知識,這就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查閱資料認真思考。學生認真、細緻、全面地處理和思考問題,有助於培養其嚴謹的會計思維。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改革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和實際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找準課程定位,樹立適合自身的學習目標,主動探索和應用新知識,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當然實踐教學改革尚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比如實踐教學資料的側重、實踐重點的選擇和實踐實訓結果的考核等,這就需要教育學者們在以後的教學中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進一步探討解決。

  篇二

  基礎會計教學改革創新

  一、基礎會計教學現階段弊端

  1.教學方法單一

  就當前會計教學來說,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模擬會計電算化就為其一。雖然已有某些高校已經採用取了會計電算化的會計模擬實踐形式,但會計電算化模擬大多集中體現在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實踐環節,單獨針對基礎會計的模擬軟體不多,基本上還是在延續借用多媒體方式的教學,講授的多為課本上知識,簡單枯燥而乏味。通過走訪調查得知,多數會計的專業學生對此排斥嚴重,這也是學生經常逃課的主因之一。

  2.缺乏個性發展

  傳統的教學依然以學生群體為主,但學生單個體的特徵卻有所不同,對知識點的把握,理解都各不相同,如果依然沿用講課+習題+考試這一集中模式,將對學生的學業生涯造成重大影響,嚴重阻塞了學生潛力的發揮。不利於個體的發展。

  3.知識結構偏窄

  如今的教學都是借用與通用知識教育,雖然可以讓學生對會計相關理論知識達到深知熟練的地步,但就其整個知識結構體系來看,非常的狹窄,如尚未能構建跨學科的知識體系,既不能將會計知識與法律、管理知識有效融合,又不能在實際應用中將會計專業知識很好的融入實踐活動中,缺乏系統性及連貫性。

  4.教師結構單一

  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多位校內師資,其結構特點是會計理論紮實,但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經驗,又因為未能在企業實際操作的經驗,其授課依然保留在理論層面,尚未構建有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因此無法幫助學生上好一門較為科學的實踐課程。

  5.考核方式傳統

  在對學生成績的考核過程中,缺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特定的教學目的,對考核形式進行選擇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學目的。實現教學考核與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最佳組合,才能讓考核效果和學生的知識提升達到高度統一。目前學生的考試成績基本上界定為卷面成績70%,平時成績30%,未能將實踐操作融入到考評過程中,因此考試結果不能客觀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把握。缺乏合理性。

  二、會計教學改革探討

  1.創新教學方式

  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形成多途徑,層次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1.1技能導向提高學生崗位勝任力:以未來崗位需求技能為導向,對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力,這既是應用型本科轉型的必要途徑,也是教學改革的趨勢。而教師,在進行課堂理論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還應針對各章內容加強技能訓練,使得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

  1.2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專用興趣:會計學科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教育,內容體系繁雜,對於初學者,存在一定的難度,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教師追求教學水平的必要途徑,為此教師可以借用啟發式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即通過提問啟發、圖示啟發、比較啟發、案例啟發等多元化教學模組來拋磚引玉,將課堂知識生動化、簡單化,並在此基礎上拉近與學生的內心距離,提升學生的學習時效性。

  1.3研究型教學,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鑑於會計學本身體系的複雜性,難懂性,可借用探索性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好奇性為引導,激發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自主探索,尋求最終答案,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研討機會,發揮個性化探索路徑,提升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度。

  2.塑造個性化教育

  以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前提,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將時間安排成10成,即7成作為知識的傳授,3成作為學生的互動環節,因為每個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此前提下,教師應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進行專項問題研討。且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得加以干擾,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在輕鬆愉快的環境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個性的塑造,並在通過下面所講的兩種途徑,潛移默化地增強自我信心指數。

  2.1創造快樂輕鬆的學習氛圍。情緒是影響人的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情緒激昂且精神飽滿,在接觸學習一種新東西時就會感到愉悅且掌握的更快,,此時也正處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最佳時機。因此,在課堂裡的保持自我情緒良好老師,會深刻地影響到課堂的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以一種主動熱愛的向上學習態度、輕鬆愉悅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2.2運用現代化技術改進實踐教學。教學方法的改進,應該注重現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的基礎會計課件,通過簡單操作,生動、形象地體現出教學思路和內容,使基礎會計課堂教學變得高效而有序。為提升學生的基礎會計實際操作能力和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現代化優勢。

  3.完善實踐化教學

  3.1加強校企合作,形成專項實踐基地,通過實際的業務實習,提升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繼而提升學生整體的實踐技能及綜合素養,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創新,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即可通過任務驅動型、角色互換型、演示教學法及情節教學法等,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繼而完善會計教學的整體實踐教學水平。

  3.2轉變傳統考核方式: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考核模式,對學生的考核不僅僅以期末成績來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而應將學生的日常實踐、論文攥寫、實際操作能力、演講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的融入到學生的年終考核之中,以綜合素質來評判學生的優良。因為應用型本科強調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3.3加強專項技能訓練:會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有鑑於此,在進行學生理論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對學生實際業務能力的提升。如資料的輸入、珠算技能、電算化、崗位模擬模擬等實訓。目的是通過此途徑提升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幫助學生畢業後與社會需求形成無縫對接。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的時期對會計專業學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應用型本科教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有效利用學校及社會提供的資源,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加強學生自身素質培養,使應用型本科教育更加適應於社會發展。

  篇三

  中職基礎會計教學策略

  1改進《基礎會計》教學策略

  1.1對《基礎會計》教學重新定位,多角度整合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建構

  明確教學物件及目標,強調有的放矢。對《基礎會計》教學內容順序進行重新調整,將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同步進行,例如:原始憑證的填寫開始學習,圍繞著會計工作三個主要環節,按照實際工作要求,循序漸進地設定教學內容,又如,在主要經濟業務核算教學中,把供應過程的核算和供應過程成本計算、生產成本核算和生產成本計算、銷售過程的核算和銷售成本計算結合起來教學,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教學中運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增強學習信心。

  1.2多角度整合與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礎會計》教學方法很多,傳統的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新興的專案法、案例法等。在教學中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學習者的起點能力和學習風格,注意教學方法多角度的整合與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1.2.1將多種傳統方法融入講授法,以科學作為核心,以藝術作為表象,實現科學與藝術的統一,實現最佳課堂效果。

  例如:在給學生講授會計基本的概念時,用打比喻、舉例子、畫圖示的方法講授,則屬於靈活、多樣與巧妙的方法講授,則能達到最佳效果。

  1.2.2運用案例教學法

  在案例中恰巧應用討論法和談話法,提高學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3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入任務驅動式專案教學法

  結合演示法真正體現了“教學合一”的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這樣學生對教學內容不再是“霧裡看花”,而是變成了真實的感性認識。這樣任務驅動式專案教學法、演示法等多種方法完美結合,既可豐富課堂形式,讓學生獲得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也可節約教學課時,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1.2.4當好導演,精心設計問題,開展探究式教學

  引導學生用其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溫故而知新。設計問題時,應注意把握新舊知識的過渡,與自學指導法相結合,注意循序漸進,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強化學生練習,讓學生學會對知識運用

  《基礎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如果僅僅讓學生記住一些理論,不會應用,那可真我們教學初衷。根據認識的規律,在認識的過程中,要完成兩次質的飛躍。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潛能發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更為重要。首先教育學生自學包括自定自學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選擇或組織自學環境等。其次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互助活動,學會交流分享,善於探索知識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提供了條件。

  4創新教學評價方式,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

  對《基礎會計》課程的考核,應努力做到使學生在考核中能儘量發揮創造性的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拘於考核的形式。採取理論考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即理論部分實行“考教分離”制度,實訓部分實行“操作驗收”制。期末考核分值比重為:1、平時成績佔10%:出勤+作業成績+課堂發言。2、理論佔50%,閉卷筆試方式***在期中考試採用***。3、實訓操作佔40%:***1***單項實訓考核佔20%: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單項操作考核驗收。***2***綜合操作考核佔20%:綜合操作考核在期末進行,考核內容包括會計數碼書寫***20%***—會計憑證填制***40%***—會計賬簿登記***20%***—會計報表編制***10%***—錯賬的更正***10%***。這樣既符合中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又能夠減輕學生考試壓力,使考核評價伴隨學習的全過程。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

  5總結

  總之,教學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活動,把教學化作藝術,用心靈去體驗,這樣我們也許就會找到一條更新的職教之路。

有關推薦:

會計制度學專科論文範文
電大基礎會計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電大基礎會計畢業論文
電大基礎會計畢業論文
基礎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大學生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大學生會計畢業論文
有關於電大內部審計畢業論文
電大內部審計畢業論文
關於基建會計畢業論文
大專生會計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會計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