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甘薯綜合配套栽培技術試驗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作者:徐曉東 張洪東 王洪斌 褚淑玲 張燕 姜淑華 範波

  摘要春甘薯綜合配套栽培技術試驗結果表明,採用配套技術措施增產效果達極顯著水平,增產的原因表現為生態條件的改變、生育期的提前和生長量的增加。配套栽培措施中各單項技術措施的增產順序為覆膜>脫毒>早栽>澆底墒水>壯苗>深栽。
  關鍵詞甘薯;覆膜;脫毒;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產量

  甘薯生產中,表現增產明顯的單項技術措施有覆蓋地膜、增施肥料、脫毒苗栽培、澆底墒水、選栽壯苗、適期早栽、提高栽插質量等[1,2]。專案組通過承擔山東省、海陽市科技局的甘薯試驗開發和甘薯“三0”工程專案,根據水桶短板理論,進行了甘薯增產對比試驗研究,以探討各單項技術措施在其他相同栽培條件的增產效果,篩選出最佳綜合配套技術措施方案,指導甘薯大田生產。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甘薯品種選用長蔓型豐收白種,中短蔓型魯薯6號。選用壯苗標準重450g/百株左右,一般苗重300g/百株左右。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盤石店、小紀、行村、郭城、朱吳、留格莊等鎮,選擇地力水平中等的壤土或砂壤土。施肥均勻一致,肥料80%作底肥,20%集中施於壟溝。澆底墒水,在起壟前開溝澆,小區澆水120kg左右***確保足墒***。
  1.3試驗設計
  試驗採用隨機區組設計,設8個處理***見表1***,小區長5.00m,寬2.67m,栽4壟,壟距70cm,株距18cm,小區栽95株左右,隨機排列,3次重複,外設挖根調查區。
  1.4試驗實施
  早栽在4月30日左右,晚栽在5月20日左右,視天氣情況而定,一般相差不超1~2d。覆膜選用栽單壟,噴施乙草胺除草劑防草,覆膜後隨將薯苗抅出膜外,不覆膜鋤地不破壟、不培土,確保無雜草。脫毒是選用原種繁育的1代脫毒苗。深栽,深插斜栽矮苗頭,地上苗頭2cm左右;淺栽,薯苗向後栽法,地上苗頭6cm左右,都澆足窩水,封嚴窩。
  1.5田間調查
  栽後調查比較緩苗期、結薯期、封壟期,並分前、中、後期分別調查土壤物理性狀、地上地下生長髮育情況等。收穫取小區中間兩壟計產。
  
  2結果與分析
  
  2.1對產量的影響
  6個試驗點的產量結果表明,處理1即綜合配套技術措施產量居首位,平均產鮮薯49 290.0kg/hm2,較對照增產鮮薯12 178.7kg/hm2,增產32.82%。其他處理較對照增產鮮薯在3 826.2~8 340.0kg/hm2,增產幅度為10.31%~22.47%***見表2***。增產效果經t測驗,t=4.637>t0.01***4.60***,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綜合配套栽培技術是一項春甘薯增產最佳栽培技術方案。
  從表3可以看出,各技術措施均有不同的增產作用,在相同栽培條件下,取其各單項技術措施比較鮮薯產量,覆膜比不覆膜增產8 352.5kg/hm2,增產20.40%;脫毒比不脫毒增產6 698.7kg/hm2,增產15.73%;早栽比晚栽增產6 282.5kg/hm2,增產14.61%;澆底墒水不澆底墒水增產4 400.0kg/hm2,增產9.80%;壯苗比一般苗增產3 946.7kg/hm2,增產8.70%;深栽比淺栽增產3 838.7kg/hm2,增產8.45%。
  2.2對生態條件的影響
  一是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狀。甘薯塊根膨大需要疏鬆的土壤條件。覆膜後膜與地表緊貼,形成一個保護層。由於覆膜後溫度提高,溼度大,墒情好,有益於土壤物理性狀改善。據3處試驗測定,覆膜比不覆膜0~10cm土層,8月中旬土壤容重小0.02g/cm3,毛管孔隙度大2.1%,總孔隙度大2.2%;10月中旬土壤容重小0.15g/cm3,毛管孔隙度大2.5%,總孔隙度大3.0%。二是增加了土壤溫度。煙臺地區春季溫度回升往往因溫度低影響甘薯早發快長。通過覆膜,充分利用早春光熱資源,可提高土壤溫度,促使甘薯早發快長。據6處試驗測定,平均0~10cm地溫,覆膜比不覆膜前期***5月***日平均增加2.9℃;中旬***8月***增加1.2℃;後期***10月***增加1.3℃,生育時期累計增加有效積溫270℃,特別是前期僅5月就增加有效積溫90℃,這是促早發增長的重要因素。三是調節了土壤墒情。覆膜栽培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這在春季乾旱尤為重要。據3年測定,覆膜比不覆膜土壤10cm含水量,春季平均增加3.5%左右,進入雨季,遇到30~40mm降雨量減少3%~4%,遇秋旱又增加2.5%左右,起到了防旱排澇的作用,有利於甘薯正常生長。另外,不同處理措施都起到了增產作用。如脫毒甘薯是利用其莖尖的病毒含量低或不帶毒的特性,進行莖尖分生組織離體培養的莖尖苗,進行隔離加速繁殖,從而消除了病毒對甘薯生長的不良影響。復壯品種、恢復種性增產的原因,主要是改善了田間營養生長狀況,從而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增強了抗病性[3]。
  2.3對甘薯生育期及莖葉生長的影響
  由於生態條件的改善,加之技術措施各自優勢,從而使不同技術措施的甘薯生長髮育期明顯提前。據試驗調查,還苗至封壟綜合配套技術措施較對照提前9~11d,不同處理單項技術措施提前7~8d。由於生育期提前,促進了甘薯生長及早地具備了製造儲藏物質的源與庫,明顯提高經濟產量[4-6]。據試驗點調查,前期***6月20日***,綜合配套技術措施較對照單株蔓葉增加120.2g,增274.4%;葉面積係數增長1.3,增92.9%;鮮薯增長9.5g,增391.7%。其他不同處理單項技術措施較對照單株蔓葉增長37.7~63.2g,增86.0%~144.3%;葉面積係數增長0.6~1.2,增50.0%~82.0%;鮮薯增長3.9~6.0g,增225%~320%。中期***8月20日***,綜合配套技術措施較對照單株蔓葉增長500g,增88.9%;葉面積係數增加1.1,增34.4%。鮮薯增長180g,增59.0%。其他不同處理單項技術措施較對照單株蔓葉增長360~480g,增長49.5%~55.0%,葉面積係數增長0.6~0.9,鮮薯增長40.0~125.0g,增13.1%~41.0%。後期***10月20日***,綜合配套技術措施較對照單株鮮薯增長200g,增34.4%。其他不同處理單項技術措施單株鮮薯增長100~160g,增17.2%~27.6%。經濟系數,綜合配套技術措施為0.49,其他不同處理單項技術措施為0.50~0.53,而對照為0.58。
  
  3結論與討論
  
  栽培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組裝配套技術措施中的各單項技術措施比較,增產順序依次為覆膜>脫毒>早栽>底墒水>壯苗>深栽。該試驗研究結果符合客觀規律,可以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 趙雲娥.春甘薯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1992***2***:14.
  [2] 姜成選,張學芝,馬京波,等.春甘薯覆膜栽培增產因素的研究[J].萊陽農學院學報,2002***3***:176-179.
  [3] 張玉珍,李瑞生.春甘薯高產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1***4***:13.
  [4] 郭小丁,謝一芝,賈趙東,等.鮮食甘薯高效益栽培方式探討[J].江蘇農業科學,2009***5***:117-118.
  [5] 劉志堅,應素麗.早熟甘薯品種雙季高效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6***Z1***:25-26.
  [6] 韓冬良,水建平.甘薯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8***12***:15,17.

沃壤農作物增產劑在棉花上的應用效果
油菜病毒病的發生與防治
相關知識
春甘薯綜合配套栽培技術試驗研究
枇杷無公害栽培技術試驗研究
春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怎樣的
春季露地青花菜栽培技術方法
春季鮮食大豆的栽培技術
食用百合高產栽培技術介紹
甘藍春季早熟栽培技術
春季南瓜套作栽培技術
北方甘蔗栽培技術
淺論智慧建築綜合佈線工程質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