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公務員考試行測樸素邏輯必先定位切入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試卷中,素樸邏輯題目幾乎年年都會考察,屬於高頻考察題型,解決這類題目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排除法、連線法、列表法等。但考生除了要掌握一定解題方法,進行科學推理外,還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夠快速找到題目突破口,最短時間內準確定位解題切入點,爭取更快更好地完成樸素邏輯題目。

  下面,專家就給廣大考生介紹幾種能夠快速定位突破口,從而迅速解題的方法:

  一、找“最值”

  當有序元素對應關係題目中出現“最”、“唯一”等字眼時,可以由此入手優先判斷選項。

  例.甲、乙、丙、丁四人的國籍分別是英國、俄國、法國、日本。乙比甲高,丙最矮;英國人比俄國人高,法國人最高;日本人比丁高。這四個人的國籍是:

  A.甲是英國人,乙是法國人,丙是俄國人,丁是日本人

  B.甲是法國人,乙是日本人,丙是俄國人,丁是英國人

  C.甲是日本人,乙是法國人,丙是英國人,丁是俄國人

  D.甲是日本人,乙是法國人,丙是俄國人,丁是英國人

  【解析】D。因為“丙最矮”,所以丙不是英國人,排除C;因為“法國人最高”,所以甲不是法國人,排除B;又因為日本人比丁高,所以丁不是日本人,排除A。

  二、找“特殊”

  在真假話問題中,可以根據句子的長短和數量選擇特殊句子,如:在若干句話中,與其它幾句話長短有明顯不同的句子;句子中包含子句的多少,子句越多,資訊量越大。這類特殊句子可以作為題目突破口,快速解題。

  例.某珠寶店失竊,五個職員涉嫌被拘審。假設這五個職員中,參與作案的人說的都是假話,無辜者說的都是真話。這五個職員分別有以下供述:

  張說:“王是作案者,王說過他作的案。”

  王說:“李是作案者。”

  李說:“是趙作的案。”

  趙說:“是孫作的案。”

  孫沒有說一句話。

  依據以上的敘述,能推斷出以下哪項結論?

  A.張作案,王沒有作案,李作案,趙沒作案,孫作案

  B.張沒作案,王作案,李沒作案,趙作案,孫沒作案

  C.五個職員都參與作案

  D.五個職員都沒有作案

  【解析】A。張說的話就為幾句話中最長的話,以張說的話為突破口,“王說過他作的案”,根據題幹:參與作案的人說的都是假話,所以王不可能說過這樣的話。所以張說的假話,王沒作案,推出張作案。王沒作案,王就會說真話,推出李作案。李說假話,推出趙沒作案。則趙說真話,推出孫作案。

  三、找“肯定項”

  當元素對應關係題中出現“A是B”的表達形式時,元素關係容易成為突破口。

  例.梅蘭竹菊是張老漢的四個女兒。有一次,某個客人問四姐妹的年齡,得到不同的回答。梅說:“蘭比竹小。”蘭說:“我比梅小。”竹說:“蘭不是三姐。”菊說:“我是大姐。”憨厚的張老漢在旁補充到:“大女兒和三女兒撒謊呢,二女兒和小女兒說得對。”

  據此,按年齡從大到小的順序,可以判斷四姐妹依次為:

  A.梅蘭竹菊 B.梅蘭菊竹 C.蘭菊梅竹 D.菊蘭梅竹

  【解析】B。此題突破口為菊說的“我是大姐”,此句關係表述最明確,最容易判斷真假。根據“大女兒和三女兒撒謊”和“菊的話”可知,菊肯定不是大姐,則菊撒謊,則可知菊是三女兒,對比選項,答案選B。

  專家建議考生們一定要儘快熟悉以上“三個找”,快速定位切入點,巧妙地將此類題目解決。

數字推理基礎練習帶答案
福建公務員考試類比推理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巧解公務員考試行測樸素邏輯必先定位切入點
公務員考試行測定義判斷解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片段閱讀解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片段閱讀解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類題目答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語句銜接題答題技巧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片段閱讀轉折結構答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不定方程問題答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答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定義判斷試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