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立夏愛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立夏”是十二四節氣中的節氣之一,在此節氣中各地有當地的飲食及習俗。那麼在北京立夏吃什麼,相關的各地立夏節氣飲食習俗又是怎樣?下面來看看小編為您整理的吧!

  北京立夏吃什麼

  北京立夏傳統食物

  1夏餅

  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現代多以海蠣餅代替。而夏餅經常用於母親送給已出嫁的女兒。在立夏吃夏餅,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說。

  製作夏餅並不複雜,有甜、鹹兩種,甜的主要加以芝麻,白糖;鹹的,則更為豐盛,伴以鹽、韭菜、肉末、蝦米、香菇、胡蘿蔔、雞蛋等。

  夏餅是將和好的面壓成薄餅,裡面包上肉絲、韭菜等,放入鍋中煎炸製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麵餅,話豐收,其樂融融。

  2麵條

  立夏時節,正是小麥登場的時節,老北京講究吃麵,意在慶祝小麥豐收。據說,立夏吃麵這個習俗源於晉代。那時,吃麵是為紀念北方麥收後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句話說得好:入夏面新上天。其寓意立夏吃麵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老北京喜歡吃炸醬麵。炸醬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和蛋白質,營養很飽滿。但是炸醬麵的豬肉脂肪含量過高,常吃者易發胖,容易造成油脂攝入超標。建議在食炸醬麵時,可少放點瘦豬肉,多放點黃瓜,蘿蔔絲等配菜,以此降低一碗炸醬麵所含的熱量。

  除了炸醬麵,北京人最愛吃的還有打滷麵。做打滷麵要先把黃花、木耳、口蘑用熱水發開,洗淨後,不要倒掉髮蘑菇的水,濾出後打滷用。取湯鍋加蔥姜和煮熟的五花肉切薄片,與黃花、木耳、口蘑一起放入鍋里加入煮肉的湯和發蘑菇的水,加入鹽、醬油調味後勾芡,再加入打散的雞蛋,取出倒入湯盆,滷就做好了。在起鍋之前,用鐵勺炸點花椒油,趁熱往滷上一澆,嘶啦一響,椒香四溢,就算大功告成了。

  3春捲

  春捲分餅和菜兩部分,卷菜的餅一定要是新鮮做得的燙麵薄餅,講究圓、薄、滑。擀好的餅一定要再上面輕輕抹一層油,為的是不讓餅和餅之間粘連,同時吃起來口感也較為爽滑,配著卷在裡面咯吱咯吱作響的蔬菜,一軟一硬,口味一流。

  春捲裡卷的蔬菜一般都是隨您喜歡來選擇,大多數家庭中會選擇簡單的豆芽菜、韭菜等。有的還放上肉絲、筍絲、蔥花等,較高階的春捲則用雞絲或海蠣、蝦仁、冬菇、韭黃等製作而成。

  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於晉代,初名五辛盤。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製成薄餅,以萊肉為餡,包成捲筒形,既當飯,又當萊。這種小吃後來定名為春捲,並逐漸流行於城鄉各地。

  4扒糕

  另外,老北京人立夏時還要吃扒糕。扒糕做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用蕎麥麵製作的。夏天涼吃,冬季可用油來煎著吃,佐料配以醃胡蘿蔔絲、蒜泥、辣椒油,還有就是用芝麻醬、芥末醬、醬油、醋等混合勾兌的醬料,吃起來很好吃。

  扒糕的顏色雖不好看,但很多老北京人仍鍾情於扒糕。主要是因為扒糕的原料“蕎麥”有很大的營養價值。據《本草綱目》中說蕎麥“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作飯食,壓丹食毒,甚良”。

  現在經科學驗證,認為蕎麥是含有磷、鈣、鐵及氨基酸、脂肪酸、亞油酸多種維生素的營養食品,對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患者有食療的作用,是這些患者的首選食品之一。但蕎麥屬寒性食物,而且不宜消化,所以不可多吃。

  立夏還有“立夏嚐鮮”之俗。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在吃以上美食的同時,不妨多食用時令食物。

  各地立夏節氣飲食習俗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其他地方“立夏吃什麼”的相關習俗:

  1.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2.跟無錫民間對立夏吃什麼的習慣相似,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蘇俗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3.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蔔、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4.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鹹魚、鹹蛋、海螄、麋鴨、醃鮮、滷蝦、櫻桃肉和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

  5.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青梅夏餅與櫻桃,臘肉江魚烏米糕。莧菜海螄鹹鴨蛋,燒鵝蠶豆酒釀糟。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後於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箅。

  6.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為海珍。普通人家為節省多吃鰳魚。

  7.長沙立夏吃什麼呢?昔日長沙農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否則夏秋主旱。農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意料塘水乾涸***”。

  立夏以前應插完早稻,農諺謂“春插日,夏插時”,立夏後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顯的生長劣勢。頭一天插秧時,昔日農戶全家會到秧田邊田埂上鳴放鞭炮,稱“開秧田門”。長沙鄉間插秧有互相幫工的習俗。幫工者進屋應向主人祝賀“恭喜栽米樹”,午餐主人用鹽蛋、大魚、粉蒸肉款待。插田工於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點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愛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說。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領唱,青少年婦女應和。有時兩戶人家對唱,唱詞多為提問式,俗稱“盤歌子”。如果對方對提問不能回答,獲勝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領唱者敬酒慰問,群起吆喝致謝。插田收工時,戶主向幫工饋贈熟鹽蛋、炒黃豆和大塊粉蒸肉或臘肉。***算命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8.嵊州立夏有鬥蛋的風俗

  這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沒有烏葉沒關係,可以直接來一碗鹹香軟糯的糯米飯,來告別春天。

  9.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麵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麵線等物送給孃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

北京人愛吃什麼菜
北京冬至吃什麼食物
相關知識
北京人立夏愛吃什麼
北京人過冬至吃什麼傳統美食
閩南泉州立夏要吃什麼
在湖南長沙立夏要吃什麼
立夏要吃什麼配菜
南京人清明節吃什麼食療養生
北京春分養生吃什麼
北方人除夕要吃什麼食物
老北京人過除夕有什麼風俗
北方人除夕夜吃什麼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