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我們現在的人都天天忙碌,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身體慢慢跨掉,損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健康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1、綜合調養

  中醫養生方法眾多,不同的方法作用於人體不同的系統、層次,具有不同的效能。如順時攝養重在協調人體機能活動與外環境的關係;調攝精神主要是通過對神調養以保養精氣;慎起居、防勞傷以養生,可使臟腑功能協調;運動鍛鍊、鍼灸、推拿,調節經絡、臟腑、氣血,可使經絡通暢,氣血周流,臟腑機能協調;藥物保健則藉助藥物,以強壯身體,益壽延年。

  誠如李梴《醫學入門·保養說》中所言:“避風寒以保其面板六腑”,“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戒色慾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所以,養生應綜合各種方法,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共養,從機體全域性著眼,進行全面調理保養,使機體內外協調,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抗病能力。

  要避免出現過偏、失度,過偏、失度則失去了養生的意義,雖有延年益壽的願望,也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只有按照生命活動的自然規律,綜合適度、持之以恆地進行調攝,才能真正達到“盡終其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的目的。誠如《太平御覽·方術部·養生》所言:“凡養生者,欲令多聞而貴要,博聞而擇善,偏修一事,不足必賴也。”

  2、因人施養

  因人施養,是根據年齡、性別、體質、職業、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攝生保健方法。人類本身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於不同的種族,而且存在於個體之間。

  不同的個體由於年齡、性別、體質、職業、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可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所以,養生只有因人施養,方能有益於健康,達到養生之目的。如就年齡因素而言,少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但生機蓬勃,生活尚不能自理,故少兒養生應注意合理餵養、寒溫適度、體格鍛鍊、免疫防病,並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40~60歲時,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工作繁忙,壓力較大,養生應注意靜神少慮、切勿過勞,並節制房事。

  3、順應自然

  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思想指導下,《素問·寶命全形論》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類生存於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息息相關。《靈樞·邪客》稱之為“人與天地相應”。

  在自然界的變化中,存在著以四時、朔望、晝夜為標誌的年月日週期性節律變化,並由此產生了氣候變化和物候變化所呈現的生長化收藏規律等。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與之近乎同步的生理節律和適應外界變化並做出自我調適的能力。因此,人若能順應自然而攝生,各種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節律有序而穩定,機體則處於陰陽和諧的健康狀態;若違逆自然,則各種生理功能節律紊亂,適應外界變化和防禦抗邪能力減弱,而易罹患疾病。

  4、形神共養

  形,指形體,即臟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為特徵的心理活動。形神共養,是以形神統一的生命觀為其理論基礎。一方面,形體為生命的基礎,形具而神生,五臟及其所藏的精氣是產生“五神”活動的物質基礎。

  《靈樞·天年》說:“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以堤和水、燭和火的關係比喻人體形與神關係時說:“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於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而命終。”強調神依賴於形。

  另一方面,神乃形之主,為生命的主宰。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氣血津液的執行,都受神的主宰和影響。張介賓《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

  強調神可以反饋地作用於精和氣,影響甚至調控整個生命過程。對於形神的辯證關係,明末醫家綺石在《理虛元鑑》中曾精闢地歸納說:“以先天生成之本體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後天運用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正由於形神統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徵,故中醫養生強調形神共養,養形以全神,調神以全形,最終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的目的,正如《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原道論》所言:“全生之術,形氣貴乎安,安則有倫而不亂;精神貴乎保,保則有要而不耗。故保而養之,初不離於形氣精神。”

  5、惜精固本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有形精微物質,是生命之源,具有促進生長髮育和生殖繁衍、化生血液、抗禦邪氣等多方面的作用,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居於重要地位。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後世醫家將精、氣、神合稱為人身之三寶,故在養生中,中醫學很重視保養精氣以固先天之本。

  張介賓《類經·攝生類》即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

  要達到惜精固本之目的,一方面對性慾要有所節制,做到既不禁慾,也不縱慾;若縱情洩慾,可使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如《千金要方·養性》所言:“精竭則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危。”另一方面,精稟於先天,有賴後天水谷精氣以充養,若後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惜精固本也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藥食調補以壯其精,來達到養精保精之目的。

健康生活養生知識
健康養生知識
相關知識
女性健康養生知識大全
中醫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春季健康養生知識小常識
健康養生知識常識
日常生活健康養生知識
四季健康養生知識
夏天健康養生知識
夏季健康養生知識
女士健康養生知識
小學生健康養生知識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