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當今建築設計以抵禦9度地震為目標,而我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基本上能達到這個要求。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是如何抗震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材料

  ①以柔克剛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舉世聞名的太極拳就是這種思想的直接產物,而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稱“建築版太極拳”。

  ②與西方磚石結構建築的“以剛克剛”不同,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在抵抗地震衝擊力時,採用的是“以柔克剛”的思維,通過種種巧妙的措施,其目標是以最小的代價,將強大的自然破壞力消減到最小程度。當今建築設計以抵禦9度地震為目標,而我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基本上能達到這個要求。

  ③中華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選擇了木材等有機材料作為結構主材,發展形成了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持續時間最長、技術成熟度最高的結構體系——柔性的框架體系。我國木結構技術的發展,若僅從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這次汶川大地震中,許多文物建築的牆體均不同程度的受損,但主體結構仍未倒塌,就是這種柔性框架結構抗震能力的表現。

  ④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抗震的一位重要戰士,在地震時它像汽車的減震器一樣起著變形消能的作用。各種水平構件連線起來的斗拱群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性很強的“剛盤”,按照“能者多勞”的原則把地震力傳遞給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歷史上,很多帶斗拱的建築都能抵禦強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華嚴寺,在沒有斗拱的低等級附屬建築被破壞殆盡的情況下,帶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倖存,充分說明了斗拱對抗震的貢獻。

  ⑤此外,傳統建築中大量使用的榫卯技術,成為抗震的又一個關鍵。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我們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使用。這種不用釘子的構件連線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剛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⑥山西應縣木塔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傑出抗震能力的集中代表。這座木塔是當今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竣工於1056年,處於大同盆地地震帶上。木塔建成200多年即遭受大震,餘震連續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而木塔巋然不動;在此後的近千年中,木塔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的考驗而安然無恙。整座木塔表現出結構、技術與藝術形象的高度和諧。在近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能建造出如此莊嚴美麗而堅固耐久的建築,充分顯示出當時的匠人對數學、力學、材料學、結構學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而且對地震的破壞機理已有了相當的瞭解,抗震經驗已積累到了很高的水平,既令人驚奇,更令人自豪。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題目

  16.閱讀全文,說說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是如何抗震的?***6分***

  ***1***

  ***2***

  ***3***

  17.下列說法和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當今建築設計以抵禦9度地震為目標,而我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都能達到這個要求。

  B.第⑤段“這種不用釘子的構件連線方式”中的“這種”是指“斗拱”。

  C.第⑥段“我們的祖先就能建造出如此莊嚴美麗而堅固耐久的建築”中的“此”指“山應縣木塔”。

  D.我們的祖先對數學、力學、材料學、結構學的研究已經很深入,而且對地震的破壞機理已有了很深的瞭解,抗震經驗已積累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答案

  16.***6分******1*** 形成了柔性的框架體系;***2***斗拱騎著變形消能的作用;***3***榫卯技術成為抗震的又一個關鍵。

  17. ***3分***C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答案
中國第五大發明漢字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答案
以柔克剛中國古代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建築的抗震智慧閱讀練習及答案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是故宮
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下的絢麗之美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禮制性建築
中國古代詩歌名句默寫專題訓練及其答案
中國古代木刻版畫
中國古代木版年畫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