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是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借景抒情,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又表明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愁苦。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閱讀材料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①路雲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③,我心懸旆④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注】 ①九華山,是從宣州至舒州的必經之處。 ②青弋江,在宣城西。 ③的的:鮮明的樣子。 ④旆peì:古時旌旗末端形狀像燕尾的飄帶,泛指旌旗。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閱讀題目

  21.首聯勾畫了一幅“ ”圖,頷聯刻畫路雲遮寺、村柳拂橋兩幅畫面。作者用這三幅圖畫,不僅點明瞭時間、地點、環境,也暗示了事件的程序,表達了之情。***2分***

  2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選擇二種結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閱讀答案

  21.①春郊送別圖***1分***。 ②對友人遠行的依戀***或惜別***和祝願***或關切******1分,答出任何一點即可***。

  22.***共5分***

  ①對比。頸聯將友人“如鴻高的的”的心情同“懸旆正搖搖”的“我心”做對比,使友人在分別之際因仕途順利而充滿得意自信、樂觀開朗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將與友人分別時內心空虛無著、悵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②反襯。詩的前半部分***四句***描寫了明麗和煦的江南美景,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反襯詩人與友人惜別時的依戀之情和詩人的滿腹愁情,以及自己不得意的惆悵、寂寞之情。

  ③虛實結合。首聯實寫送別場景。頷聯想象九華山路旁,雲霧繚繞,寺宇隱現,暗示裴坦的行程;又望見眼前青弋江村邊,春風輕拂楊柳,點明送別地點。兩句一虛一實,一遠山一近水,令人如臨其境又無盡遐思。

  ④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前半四句環境描寫,後半四句直抒惆悵心情。江南早春,空氣清新,陽光明媚,芳草鮮美。友人得意樂觀,而仕途失意的詩人,並沒因此感到高興,反受刺激,更加深了內心的痛苦,無限感慨。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賞析

  首聯用明快的色調,簡潔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春郊送別圖。這兩句詩不只是寫景而已,它還交代了送行的時間、環境,渲染了離別時的氛圍。

  頷聯,雲霧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九華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綠水環抱的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紺碧,景色優美。“清弋江村”,點明送別地點。“雲遮寺”,“柳拂橋”,最能體現地方風物和季節特色,同時透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切和惜別時的依戀之情。這裡以形象化描繪代替單調冗長的敘述,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兩句一寫山間,一寫水邊,一寫遠,一寫近,靜景中包含著動態,畫面形象而鮮明,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以上四句通過寫景,不露痕跡地介紹了環境,交代了送行的時間和地點,暗示了事件的程序。

  頸聯敘寫行者與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鮮明的樣子。裴坦剛中進士不久,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像鴻雁那樣展翅高飛。所以,儘管在離別的時刻,也仍然樂觀、開朗,而詩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與好友離別,臨歧執手,更覺“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史記·蘇秦傳》***,一種空虛無著、悵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尾聯把“送裴坦”和自己將要“赴官歸京”兩重意思一齊綰合,兩人原來是一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一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裡,詩人隻身回到京城以後,將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後面四句,藉助景色的襯托,抒發惜別之情,更見詩人的藝術匠心。

  全詩寫山水有遠有近,抒情有虛有實,以江南美景反襯人物的滿腹愁情,情韻悠揚,風華流美。


  

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閱讀答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閱讀答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閱讀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閱讀答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閱讀答案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閱讀答案
送何遁山人歸蜀閱讀答案
送魏萬之京閱讀答案
送孔巢父赴河南軍閱讀答案
八聲甘州故飲罷夜歸來閱讀答案
通往偉大心靈的最好途徑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