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文言文閱讀例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文言文閱讀是海南高考語文試卷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對於每位考生來說十分關鍵,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海南高考文言文閱讀例題,供大家閱讀練習。

  海南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許君諱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偽唐,為監察御史。李氏國除,以族北遷。獻其文若干篇,得召試,為汲縣尉冠氏主簿。遷祕書省校書郎、知縣事,數上書論北邊事。是時趙普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甕中,甕滿輒出□焚之,未嘗有所肯可,獨稱君為能,曰:“其言與我多合。”

  又二歲,拜太僕寺丞,磨勘錢帛糧草,監永城和糴,知海陵監。三歲,用監最遷大理寺丞,賜緋衣銀魚。遷太常丞、知鼎州。州雜蠻蜑①,喜以攻劫為生,少年百餘人私自署為名號,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惡之,莫敢指。君至而嘆曰:“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惡,則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盜皆亡入他境,約君去乃還。遷國子博士,奉使兩浙、江南,言茶鹽利害,省州縣之役,皆稱旨。

  出知興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舊溉民田四萬餘頃,世傳漢蕭何所為。君行壞堰,顧其屬曰:“酇候②方佐漢取天下,乃暇為此以溉其農。古之聖賢,有以利人無不為也。今吾豈宜憚時之勞,而廢古人萬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墜,傷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歲谷大豐。

  遷尚書主客員外郎、京西轉運使,徙荊湖南路。荊湖南接溪洞諸蠻,歲出為州縣患。君曰鳥獸可馴況蠻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訖三歲不以蠻事聞朝廷。君罷來朝,真宗面稱其能。會有司言荊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員外郎、知府事。荊南鈐轄北路兵馬,於荊湖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選□材,用員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選司封員外郎,賜金紫,徙知揚州。州居南方之會,世之仕宦□南,與其死而無歸者,皆寓其家於揚州。故其子弟雜居民間,往往倚權貴,恃法得贖,出入里巷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學問為善人,風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於時。其孝謹聞於其族,其信義著於其友,其材能稱於其官,是皆可書以傳。***本文有刪節***

  注:①蠻蜑dàn:南方少數民族名。②酇cuó侯:漢蕭何的爵號。

  海南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甕中 可:認可

  B.監永城和糴 糴:賣糧食

  C.君行壞堰 壞:損壞的、破壞的

  D.稍就學問為善人 稍:稍微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 ***

  ⑴甕滿輒出□焚之,未嘗有所肯可

  ⑵至君特選□材,用員外郎自君而始

  ⑶世之仕宦□南,與其死而無歸者

  A. 以 因 之 B. 之 為 於

  C. 而 以 於 D. 而 因 之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君曰鳥獸可馴/況蠻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訖/三歲不以蠻事聞朝廷。

  B.君曰/鳥獸可馴/況蠻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訖三歲/不以蠻事聞朝廷

  C.君曰鳥獸可馴/況蠻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訖三歲不以蠻/事聞朝廷。

  D.君曰/鳥獸可馴/況蠻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訖三歲不以蠻事聞朝廷。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趙普為相時,獨對許逖讚賞有加,因為他們的見解都不謀而合。

  B.許逖在海陵監任上運用的監管最厲害,被升遷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舊例,委派並非朝廷重臣的許逖擔任荊南知府。

  D.定居於揚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權勢,經常橫行不法,最終落得家破人亡。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孝謹聞於其族,其信義著於其友。 ***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評價許逖“材能稱於其官”,請用文中兩個事例對其“材能”加以說明***3分***

  海南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5. 答案:C

  解析:A可是符合、適合的意思。B糴是買進糧食的意思,D.稍,此處應該是逐漸的意思。

  6. 答案:C

  解析:“出而焚之”的“而”是連詞,表承接關係。“至君特選以材”的“以”是“因為”的意思。“世之仕宦於南”, “於”是介詞,在,引出地點方位。

  7. 答案:B

  解析:君曰/鳥獸可馴/況蠻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訖三歲/不以蠻事聞朝廷

  8.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原文是“其言與我多合”,“多合”不等於“都合”.B原文“用監最遷大理寺丞”,“用”應該是“因為”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因為他的政績優秀,被升為大理寺丞”。D項“最終落得家破人亡”有誤,原文說這些宦官子弟“出入里巷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這裡的“破亡其家”,不是指宦官子弟的家,而是使別人的家家破人亡。

  9. 答案:

  ***1***①許君抓到他們中最嚴重的人,用竹板打他,說:“這不是吏法,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訓你。”***得分點:甚者,嚴重,過分,突出的人,1分;笞,名詞做動詞,用竹板打,1分;判斷句,1分;句意表達1分。***

  ②他的孝順恭謹在他的族人中得到傳揚,他的信用道義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顯。***得分點:聞:傳揚,1分,著:彰顯,顯揚,1分,大意1分***

  ***2***①君政既行,盜皆亡入他境***許逖的政令施行之後,盜匪們都逃跑到別的地方***

  ②堰成,歲谷大豐***許逖建築好攔河壩後,那年的糧食獲得了大豐收***

  ③訖三歲,不以蠻事聞朝廷***許逖安撫少數民族,過了三年,此地再不因少數民族的是讓朝廷知道***

  ④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學問為善人***許逖教育揚州子弟,子弟羞愧很後悔,逐漸地學習成為善良的人,風俗變化很大***

  答對1點1分,兩點3分,可引用原文,也可以自己概括,其他答案合理的可以酌情給分。

  海南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許君名叫逖,字景山。世代定居在歙州。年輕時在舊朝做官,做監察御史。李氏國家滅亡,他率領全族向北遷移。許君獻上他的若干篇文章,得到召見任用,做汲縣尉冠氏主簿。後又升職任外祕書省校書郎,管理縣裡的事務,他多次上書談論北邊的事。當時趙普做丞相,四方的奏疏不適合他心意的都投入到兩個甕中。裝滿了甕就倒出來燒掉它們。從沒有適合他心意的,只對許君讚許有加,說:“他的看法大多數與我不謀而合。”

  又過了二年,授予他太僕寺丞官職,核對錢帛糧草,監管永城和買進糧食,主持海陵監工作。三年,因他的政績優秀,升為大理寺丞,被賜予紅衣銀魚,又升為太常丞、管理鼎州。這個州有很多少數民族,喜好以劫掠為生,有一百多個年輕人私自署為名號,經常等到深夜出門搶掠百姓。百姓痛恨他們,卻沒人敢指責。許君到了那裡感慨說:“政法,百姓的庇護啊。威嚴不能先除惡,那麼就不能惠及百姓。”許君的政令施行之後,盜匪們都逃跑到別的地方,相約許君離開後才回來。後又升職任國子博士,奉命出使兩浙、江南,指陳茶鹽的利害,減少州縣的徭役,都符合聖上的意思。

  出任興元府尹,大修山河堰。堰水舊時灌溉民田四萬多頃,據傳說是漢代蕭何修建的。許君視察損壞的攔河壩,回頭對下屬說:“蕭何當時正輔佐漢朝奪取天下,竟有時間建這個來灌溉那農田。古代的聖賢之人,只要有利於百姓的事就沒有不做的。現在我難道應該怕一時的辛苦,而廢棄古人萬世的利益?”於是率領工匠,親自砍木鑿石,石頭落下,傷了他左腳,許君更加不懈怠,攔河壩造成了,那年的糧食獲得了大豐收。

  後又升職為尚書主客員外郎、京西轉運使,調到荊湖南路。荊湖南接近溪洞的少數民族,每年都出來作亂成為州縣的禍患。許君說:“鳥獸都是可以馴服的,何況少數民族是人啊!”於是召見部落的首領,把禍福***利害關係***告知***他們***,各部落都認為許逖的話是可信的。過了三年,此地再不因少數民族的是讓朝廷知道。許君停職回朝,真宗當面稱讚他的才能,恰好有司說荊南久不太平,真宗又授予許君度支員外郎、掌管府事。荊南管轄北路兵馬,在荊湖是大官府,所以常用重臣,到許君因為才能特別選用,任用員外郎是從許君開始的。

  第二年,選拔他為司封員外郎,賜他金紫,調轉管理揚州,揚州地處南方的中心,世代在南方做官,或客死此地不能歸故鄉的***官宦的後代***,都在揚州定居。所以,他們的子弟雜居在民間,常常依仗權貴,依靠法令有罪可以用金錢贖這一條款,出入里巷行為不守法令。有時,甚至使別人家破人亡。許君抓到他們中最嚴重的,用竹板打他,說:“這不是吏法,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訓你。”子弟羞愧很後悔,逐漸地學習成為善良的人,風俗變化很大。

  許君年輕時代胸懷大志,最終能在當時自立。他的孝順恭謹在他的族人中得到傳揚,他的信用道義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顯,他的才能在官場中受讚許,這些都可以立書傳於後代。

晉祠說明文閱讀答案
南京鼓樓說明文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湖北高考語文小說閱讀例題及答案
北京高考語文小說閱讀例題及答案
海南高考古詩鑑賞訓練題及答案
海南高考古詩鑑賞強化題及答案
酒泉中考語文小說閱讀例題及答案
酒泉中考語文小說閱讀例題及答案
湖南公務員片段閱讀例題及答案
湖南公務員片段閱讀例題及答案
海南高考文言文閱讀例題及答案
上海高考現代文閱讀例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