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福歸江東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8日

  《送沈子福歸江東》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描述友人盪舟離去後作者目送的情景及此時的感受。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送沈子福歸江東》閱讀材料

  送沈子福歸江東

  ***唐***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送沈子福歸江東》閱讀題目

  8、分析第一句所寫意象及各自的作用。這些意象與題目有什麼關係?***5分***

  9、第三、四句歷來備受讚賞,試分析其手法和表達的情感。***6分***

  《送沈子福歸江東》閱讀答案

  8、楊柳,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烘托了送別的氛圍;***1分***渡頭,點明送客的地點;***1分***行客,用行人稀少營造了送別時的悽清情境,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1分***這些意象都扣住了題目中的“送”字,表明了這是一首送友人歸去的送別詩。***2分***

  9、第三、四句用了比喻***或想象、或即景寓情***、擬人的手法。***2分***詩人覺得自己心中無限的惜別之情,就像眼前無邊無際的春光,從江南到江北,無處不在,伴隨著友人歸去。***2分***這兩句詩寫離別情緒哀而不傷,形象豐滿,基調明快,生動、自然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戀之情。***2分***

  《送沈子福歸江東》賞析

  王維這首送別之作意韻悠長,風神搖曳,綿邈蘊藉。飽含勸勉,一敘理想抱負之情。詩的開篇直接入題,描寫送別情形。渡頭是送客之地,楊柳是渡頭現成之景,景中卻蘊含深情:“柳”與“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表示不忍離別,希望遠行的人留下來。但分別終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友人乘坐的船隻已經起航。這裡寫楊柳,不僅寫現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別氣氛。行客已稀,見境地的悽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第一句點明送別之地。第二句醒出“歸江東”題意。剛才還很熱鬧的渡頭,一下變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詩人自己,仍然立在那裡,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他的腦海裡,或許在重溫剛才與友人依依話別的情景,或許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點點滴滴。但這一切,都只能是追憶了。眼前只見友人所乘的船順水而下,離自己越來越遠。

  船兒漸行漸遠,友人的身影也越來越模糊。友人乘船而去,只要再過一會兒,他們就將消失在詩人的視線之外。而這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重新相逢。想到這些,詩人的心中難免有些悵惘。這時,詩人依依不捨,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盪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詩人忽發奇想:讓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撲向你,跟隨著你歸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是十分美麗的想象,有著無比蘊藉而深厚的感情。詩人似乎在對友人說: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圍著你;我的牽掛、友誼也和這春色一樣,時時刻刻包圍著你,陪你一路前行。春滿江南江北,情亦滿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寫離愁別苦,別情已經充盈了滿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耐人尋味。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這裡藉難寫之景以抒無形之情,功夫當然又深了一層。寫離情別緒哀而不傷,形象豐滿,基調明快,這是盛唐詩歌的特色。

  此詩描寫的是最具普遍性的離別。與許多別詩一樣,先用景色來製造—定的氣氛,“行客稀”可見境地的悽清,反襯與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此詩末兩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與牛希濟《生查子》詩中:“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兩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與王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句比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同樣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風格一渾成一婉約,各具姿態。“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兩句是作者突發的奇想,將春色比作心中對朋友的情誼,情景妙合無間,表露得非常自然。原本充滿愁緒的離別被詩人寫得哀而不傷,反而覺得形象豐滿、基調明快,其動人的藝術魅力不可否認。


  

獨具風韻的臉譜閱讀練習及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省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送沈子福歸江東閱讀答案
送沈子福歸江東閱讀答案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閱讀答案
新安送陸澧歸江陰閱讀答案
臨江仙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樑閱讀答案
送楊山人歸嵩山閱讀答案
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閱讀答案
於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閱讀答案
送鄭臺處士歸絳巖閱讀答案
江城子癸酉春社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