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實踐,永遠是鍛鍊幼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好方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懲罰”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升入大班後,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於創新”。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教室裡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能起到三分鐘的震懾作用,三分鐘之後的混亂可想而知。其實,我們不能總像小班一樣是依著孩子的性子來,也應該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情是要經受一定懲罰的,以此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學會一些必須要遵守的規則和。所以,有時懲罰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叛逆期的經典表現就是所謂的“反著幹”,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敢說、能說了。我們在欣慰他們有主見的同時也不得不頭疼他們個人情感的毫無限制的釋放。而小班的教育方式——細聲細語,娓娓道來已經嚴重激發不起孩子們傾聽的興趣。所以,我們必須制定一定的規則和紀律,還要採取一定的“獎懲制度”,讓大班的幼兒明白如果表現的好老師會給予獎勵,但違反規則和紀律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記得曾經有一位家長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們老師怎樣去教育他的孩子,“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儘量多照顧他的情緒”,我們曾經無數次的採用這種所謂的“照顧他的情緒”的教育方式,但是事過之後我們發現造成的結果就是他的變本加厲。從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這樣一種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詞,而且這個詞也被廣泛的應用著。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們針對不同的孩子選擇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是不一樣的。比如:班裡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心小,對於這種孩子我們就需要循循善誘,而不是厲聲呵斥。而有些孩子就是班裡的強者,什麼都不在乎,在嘗試過種種的說服教育之後,他仍然會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的霸氣,對於這種孩子,我們就只能通過懲罰來挫挫他們的銳氣了。當然,我們所謂的懲罰並不等同於體罰,本著愛孩子的心理,我們只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急迫,但是卻並不至於要用身體上的懲罰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比如:組織活動時不專心,喜歡交頭接耳,我們會走到他旁邊輕輕的摸摸頭以示提醒;上課不專心,不聽講,而且還搗亂課堂秩序,我們就只能將肇事者喊到前面,脫離開讓他喋喋不休的小環境,進入比較安靜的環境中專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乾裂了,家長心急如焚,我們只好責令他在別人喝一杯的時候他需要喝兩杯;當別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關心用玩具來打鬧的時候,我們就要讓他到一邊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究竟是什麼......

  和孩子們相處了幾個月了,看著孩子們從中班升到大班,並且一天天的進步著,我們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畢業之後孩子們將面對新的學習環境,而這個環境不再如幼兒園這般,他們要逐漸學會認真聽講,端坐整齊,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義,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發自內心的希望他們能夠以後的路走的更加寬敞平坦,我們希望他們上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都是班內的佼佼者,在我們的眼中,他們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訴我們他們的發展與我們息息相關,只有教育好他們,我們的教育生涯才不會有遺憾,所以,有時難免會嚴厲,有時難免對孩子使用“懲罰”。

  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最主要的是從每次老師對他們的教育中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們該怎樣去做一個好孩子。從小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要做的重點工作,寵愛、溺愛不要發生在孩子們身上,讓我們的愛變得更加理智。

  二:迴歸自然育靈性

  無論您在哪個季節走進我們的幼兒園,您都會看到滿院子正在快樂做事的孩子們。

  春天,孩子們在悠然地賞花,看小草偷偷地冒出小芽,等待蟲兒們陸續地出現在春陽下;他們自在地餵魚、喂小兔子、看小雞仔們嬉戲;他們聽鳥兒唱歌,給鳥兒築巢;他們專注地觀察、投入地寫生……夏天,孩子們捉螞蚱,撿蝸牛,粘知了,逮蝌蚪,摘野花,採野菜;在自己的農耕小田裡除草、捉蟲、幸福收穫;在林中捉迷藏,在雨中狂歡;他們盡情地玩水、玩沙、玩泥巴,或者圍坐在草地上聽故事……秋天,孩子們或是正在採摘黃澄澄的柿子和紅彤彤的山楂,或是正在撿拾脆生生的鮮棗兒和剛落下來的核桃;他們與秋風嬉戲,與落葉共舞;在樹木的枝幹上,您看到的不只是樹葉,還有自己爬上去的孩子……冬天,孩子們瘋狂地玩雪、玩冰、堆雪人、打雪仗、凍冰花……看到這裡,也許您會納悶:您講的是公園還是幼兒園?您講的是事實還是童話?

  這就是我們的幼兒園,秉承自然教育的理想創造的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幼兒樂園。

  要了解這個自然教育的童話,先要了解我們的教育哲學和理想。

  秉承“天人合一”的教育信念和理想天人合一,是中國古老的思想信念,也是我們實行自然教育的哲學基礎。人是自然進化的產物,自然之子。所以,自然環境對孩子的生命成長、心靈啟迪至關重要,尤其在養護孩子的“真善美”及“智慧和靈性”等方面有著社會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美國當代著名的海洋地理學家雷切爾·卡森說,“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愛默生也曾說過,“培養好人的祕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而我們的教育理想就是,給孩子建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讓孩子真正地體會到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神奇和美妙,體驗到在大自然裡嬉戲和探索的快樂和幸福,初步感悟到人在自然裡的位置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播下天人合一的種子。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過一種內在自然和外在自然完整統一、幸福快樂而又富有意義的童年生活;讓我們的老師過一種平和潤澤、幸福完整,通過成長自己而引領大眾的教育生活。

  所以,我們的教育宗旨就是,以自然育靈性,以大愛啟智慧,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

  “無中生有”建立自然生態資源為了實現我們的自然教育理想,自2004年辦園初,我們就因地制宜為孩子們建了一個生態園,大體分為遊戲區、觀賞和探索區、養殖區、種植區四大區域。

  遊戲區裡我們準備了沙、水、泥、土、石等自然遊戲材料,讓孩子們自由自在地玩個夠。在這裡他們一會兒是建築師,一會兒是工程師;一會兒是燒烤店的燒烤師,一會兒又是蛋糕房的蛋糕師……在探索和創造中,感受著這些自然材料的魅力和特點,感受著自己和這種種不同物質的聯絡。

  觀賞區和探索區裡,我們種下了杏樹、梨樹、桃樹、櫻桃樹、核桃樹、李子樹、山楂樹、棗樹,無花果樹,櫻花、梅花、海棠、紫薇、丁香、木槿、凌霄、牽牛、荷花等大量的花草樹木。這些花草樹木隨著季節的變換呈現出不同的美麗景色,和諧美麗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很多有趣的昆蟲和鳥兒來這裡安家。在這裡,孩子們自由地享受著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美、愉悅與安寧,深切地體驗著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帶給包括自己在內的周圍事物的不同影響。

  養殖區裡,我們養了雞公雞婆雞仔一家和兔子、鴿子,它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在這裡,孩子們可以餵養它們,觀察它們,模仿它們,研究它們。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建構著自己對動物的認知體系及情感態度。

  種植區裡,我們為孩子們開闢了一塊塊袖珍農耕小田。在這裡,孩子們種下他們滿滿的好奇和期盼;在這裡,他們瞭解各種植物不同的種植方式、生長及生存智慧;在這裡,他們感受體驗著植物生長週期裡不同階段發生的不同的故事;在這裡,他們品嚐著勞作的滋味和收穫的快樂;在這裡,他們通過觀察、探究、測量、記錄、寫生、泥塑、烹飪、表演、照料、養護等各種方式建構著自己對自然事物的認識以及與自然的關係。

  看著鳥語花香的自然生態園,人們很難想到,它當初竟是一片廢墟瓦礫。

  德州躍華學校是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辦學的民辦學校,幾個學部都在一個校園內。1999年建立的初中部和高中部;2002年建立的小學部;2004年建立的幼兒園。校址的前身是一塊麥田。2004年3月我來到這個學校時,幼兒園正在挖地槽階段,整個園區都是建築工地和建設其他學部時殘留下的建築垃圾。工程完畢以後,大堆的垃圾被集中清理以後,留下了目前生態園的前身——泥土裡或埋藏著或混雜著瓦礫石塊且凹凸不平的十來畝地。這塊地不光荒蕪雜亂,還很肥***由於各種原因,一度以來,這裡是某些人大小便的地方。為了取消這項功能,耗費了我4年多的時間——每天早晨我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著鐵鍬去掩埋大便***。在如何處理和利用這塊荒地上出現了分歧,有人主張硬化,即用瓷磚或大理石鋪砌起來;有人主張軟化,即用塑膠地墊裝飾起來。而我對投資人說:不要動這塊地,給我們留著,這塊地能長出咱們幼兒園的特色——自然。

  三:在社群活動中,培養幼兒愛護環境

  社群教育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社群教育的優越性在於其通過社群內的環境佈置,人文氣氛,以及所組織的各項大型專題活動,對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那麼,在日益蓬勃發展的幼兒園環境教育中,如何開發,利用園外環境――社群教育活動,從多方面多渠道地對幼兒進行自然而然的環境教育,拓寬幼兒的環境保護的視野,從而自發地產生愛護環境的情感呢?在此談談我班的一些做法。

  一、讓幼兒到社群宣傳環境知識,萌發愛惜一草一木的意識。

  實踐,永遠是鍛鍊幼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好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環境知識,並逐漸地表現出向同伴以及弟弟妹妹介紹環境知識的熱情。惜逢我園地處江灣橋南紡織路,隸屬中海名都小區。我決定利用這一無意識的行為,組織幼兒大膽地向名都小區裡的居民們,路人宣傳環境知識,在實踐中進一步培養孩子愛惜環境的情感。

  於是,我們班裡首先開展了“名都環境宣傳員”的競選活動,讓幼兒自己評比誰是最佳宣傳員。孩子們在小組內展開了激烈的競賽,選出代表在班上比賽,終於選出了幾名“環境宣傳員”。我們要求他們以自己是一名“環境宣傳員”的身份向小區居民或路人宣傳節約用水,講衛生等知識;向阿姨們講垃圾分類放的重要性;向吸菸的叔叔宣傳香菸的害處多;向公公婆婆講愛護草木等,共同營造小區美麗的環境。

  小小“宣傳員”稚嫩的話語,簡單而生動的講述,既贏得了周圍群眾的讚許,也增強了孩子宣傳環境知識的信心。自此以後,班上的幼兒形成了一個你追我趕的局面,不但積極學習新的環境知識,還大膽地向別人宣傳,對不良的破壞環境的行為習慣敢於提出批評,孩子愛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在不斷增強。

  二、發動家長共同參與社群公益活動,共同提高環保觀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都在孩子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設法讓家長共同培養參與社群活動,爭取家長參教、議教、助教,進而識教,懂教,共同培養環保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邀請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玩具。家長們幫助孩子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廢舊物品,共同製作出各種各樣的作品:有利用一次性杯子製作的七彩水桶;有利用食品盒製作的玩具車;還有栩栩如生的杯子娃娃……,大大鍛鍊了家長幼兒的動手製作能力。

  經過和家長一起參加社群活動,使孩子們對參加社群環保活動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形成金三角的合力作用。生活垃圾即會變寶,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利用廢物製作的興趣,不斷地增強了幼兒的變廢為寶的觀念。可見,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方社群的輻射作用,在我們的教育中已初見成效。

  利用社群活動進行環境教育的效果是顯著的,孩子們明白了自己什麼行為對環境好,什麼行為不好,慢慢地把學習環境知識的興趣昇華對環境問題的興趣。他們開始關注周圍社群環境,不斷地在社群中交流與分享環保資訊,逐漸萌發了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實際行為保護周圍社群環境的情感,真正理解了環保的意義。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怎樣更好的開發和利用社群活動資源,帶領幼兒在“走出去”中豐富環境知識和經驗,創設理想的教育環境仍是我們今後探索的方向。

大班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小班數學區角教育隨筆
相關知識
幼兒園大班老師蒙數教育隨筆
大班教師個人總結隨筆
教師德育教育心得體會
高中教師德育教育案例
高中教師德育教育案例
教師德育教育案例
幼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隨筆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隨筆
新教師感悟隨筆_新教師職業感悟隨筆
幼兒美術教師培訓心得隨筆_幼兒美術老師培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