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工業設計中的藝術因素研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伴隨著機器大生產的發展,現代工業設計隨之產生。現代工業設計往往被企業奉為創新和發展的靈魂。早期工業設計師的角色是由藝術家來扮演的,其藝術成分是不可或缺的。藝術美的要求是現代工業設計的特徵之一。在現代工業設計的教育中,對設計師藝術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是絕對必要的。

    工業設計是從現代藝術設計中脫胎而出的,是現代藝術設計的延伸和發展。畢加索、老特累克、德加、杜米爾、波爾等,都是藝術家兼設計家。現代藝術運動發起者的前衛藝術家,如康定斯基、克利等也從事設計教育工作。20世紀50年代以後,現代工業設計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實用藝術門類,依附於現代商業社會的藝術學科。現代藝術運動與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關係緊密,它們都追求美以及新的藝術觀點,往往能夠形成一種社會思潮,波及一切文化領域。工業設計是功能和外觀的設計,形式有三:1.改進設計。一個產品在一次創造性開發後,往往會經歷多次的改進性開發。2.樣式設計。根據不同的消費層次、風俗習慣、審美要求等因素,在不改變產品基本技術的前提下,進行外觀設計。3.開發設計。根據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以及人類潛在的消費需求,設計新的產品,此項工作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這些經過設計的產品,最終是要由消費者來評價的,在這裡,工業設計師的工作不僅僅是要產品有使用功能,還要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所以,藝術素養是工業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

一、 工業設計中的藝術因素的分析

    工業設計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作為人類設計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經歷了長期的醞釀階段,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確立。工業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從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處理,使之既符合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在對工業產品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僅要考慮產品製造的可能性、操作的可靠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形態表現的藝術性等,同時還要考慮產品的社會價值,對環境的影響,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工業設計的藝術性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產品的造型、色彩、紋飾等與視覺效果相關的處理,還包括對人的觸覺、聽覺以及心理訴求的綜合效果的處理。工業設計已經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語言,作為人類造物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它同樣是一種藝術文化。

    工業設計中的藝術因素,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藝術種類或手法。工業設計是一種獨特的創造性的活動,其區別於兄弟藝術門類的主要特徵之一便是獨創性。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工業設計中的藝術因素,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美”,即設計之美。

    設計之美的第一要義就是“新”。設計要求新、求異、求變、求不同,否則設計將不能稱之為設計。這個“新”有不同的層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創造性的。但無論如何,只有新穎的設計,才會在大浪淘沙中閃爍出與眾不同的光芒,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設計之美的第二要義是“合理”。一個設計之所以被稱為“設計”,是因為它解決了問題。設計不可能獨立於社會和市場而存在,符合價值規律是設計存在的直接原因。

    設計之美的第三要義是“人性”。歸根結底,設計是為人而設計的,服務於人們的生活需要是設計的最終目的。設計之美自然也應遵循人類基本的審美意趣。

    這三個要義,使得工業設計師有別於純粹的藝術家和純粹的工程師,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設計中尋找“美”的平衡點。工業設計這些特有的審美要求,並不是空穴來風,它背後有著客觀的依據和需求。工業設計之美,依託的是市場規律,這是殘酷的市場競爭和適者生存的法則所決定的。

二、 現代工業設計與藝術的關係

    設計與藝術之間,從一開始就有一座相銜互濟的橋樑。隨著社會的發展、邊沿學科的滲透、科學知識的普及與科學化程度的提高,它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任何真正的富有創造性的產品設計都必然滲透、交織和表現著美。設計中的審美、直覺和想象等都孕育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設計與藝術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我們細心地觀察,就會發現任何工業產品的設計與運用過程,實際上都是按照美的規律去勾劃、去造型的。沒有對藝術的深刻認識,純公式化的設計是不會成為真正有創造力和感染力的產品設計的。工業設計創造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和想象力,而藝術創造同樣地受到工業設計發展的制約與影響。

    藝術創造在工業設計中的作用和影響不是區域性的、個別的、具體的,而且是巨集觀的、整體的、廣博的。

從工業文明開始,工業設計與藝術創作被人為地分割成為互不相干的獨立專業和領域。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的資訊時代,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技術、設計、藝術的關係:其內在本質是一個總體,它之所以被分割成單獨的專業,不是取決於事物的本質,而是由於人類認識的侷限。實際上,設計與藝術是一個不能打斷的鏈條。在用計算機設計出的一張張圖紙、一幅幅畫面,以及一件件三維空間的產品設計面前,人們似乎感到自己處於某種邊緣地帶,覺悟到設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藝術不再僅是抽象的哲理,而是具體的感受,不再僅揭示一種存在,而是一種創造,這是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新聯盟。

    縱觀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設計與藝術經歷了最初的一體化,逐漸形成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直至發展為當今設計和藝術的新融合。設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滲透著藝術。所以,我們不能孤立地強調功能主義,而忽略藝術對產品的影響,同時也不能過分為表現藝術而忽略功能性。我們的目標是實現藝術與設計的完美結合。
三、 現代工業設計教育中對設計師的藝術素養及培養的要求
    工業設計被稱為“技術與藝術的統一”。作為工業設計的科學技術性的一面,它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眾多領域,如材料學、數學、仿生學、光學、色彩學、聲學、人體工程學,以及工藝學、資訊工程學、市場學、心理學、系統工程學、生態學等;作為工業設計藝術性的一面,它涉及到美學、技術美學、審美心理學、符號學、技術學等。上述學科都在工業設計中起著各自的作用,而工業設計則是綜合上述學科的創造性的活動。

    理論上講,工業設計師的知識結構屬於通才型。他們的知識範圍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各個領域,因為只有能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具有處理設計中各種複雜因素的能力。優秀的工業設計師應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延知識、善於合作的能力,以及能夠適度、適時地表達對問題的理解、限定、處理、評價的能力。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的基本技能同樣重要。沒有基本的設計技能,設計師就無法將頭腦中的構思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包豪斯校長格羅佩斯曾經這樣說過:“任何創造性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構築⋯⋯建築師、雕塑師、畫家都必須再次成為手工藝工匠⋯⋯在藝術家和手工藝工匠之間並沒有根本的區別。藝術家是一個具有更高層意識的手工藝工匠⋯⋯但一個手工藝工匠的基本技能對於各種藝術家來講卻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各種創造性工作的重要源泉。”

    美術是培養造型能力的最好方法。工業設計專業用結構素描取代傳統美術專業的素描課,就是為了突出造型能力的訓練。對設計師來講,美術訓練的一大任務就是培養造型能力。在結構素描中,重要的是對畫面的空間和結構佈局的處理能力。學習和掌握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基礎課程,是訓練造型能力的重要途徑。

    如果在教學中給學生分析大師作品的引導光線、組成結構、畫面秩序、各區域的分配,以及節奏感和肌理感等,與學生討論形體、節奏和色彩的規律,把教學從技巧的模仿變為藝術規律的感性—理性的體驗和認識,那麼就能從根本上理順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的關係,即以視覺藝術的基本現象和基本規律作為基礎教學,然後過渡到對特定專業的各種藝術技巧、規律的把握。

    許多國家的工業設計專業(特別是對研究生),都開設了藝術發展史或現代藝術史的課程。狹義的現代藝術,主要指20世紀以來跳出模仿古典而新出現的各種思潮流派,像立體派、野獸派、未來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功能主義、無調派、連續派、意識派、純抽象派、大眾藝術等等,每種思潮流派都有其代表人物,如畢加索(立體派)、康定斯基(抽象派)、格羅佩斯(功能主義)等。在這一潮流中,人們追求現代化的時代精神和觀念創新。對於工業設計師而言,最重要的是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藝術素養、藝術感覺和藝術鑑賞力,這比藝術技巧重要得多。

    此外,藝術活動往往有反秩序、反規則的本能。對於現代工業設計而言,足夠的藝術因素也可以防止設計活動陷入“標準化創意流程”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從而失去發展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高惠.楊君順.現代工業產品設計中的藝術文化.源源-新浪blog,2007.4.8

[2]***韓***金澤勳.二十一世紀設計教育之展望.裝飾,2000 ***3***

[3]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4]尹定邦.設計學概論.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5]張憲榮.現代設計詞典.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6]何可人.工業設計史(修訂本).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8

談園林景觀中的地面設計
屋面防水的施工技術研究
相關知識
現代工業設計中的藝術因素研析
淺談人性化設計在現代工業產品中的運用
工業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論文
論工業設計中的細節設計與品牌打造
論民間美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價值論文
試析現代廣告設計中的傳統美學理念
室內陳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體現及意義
實用主義在現代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統建築裝飾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現代室內設計中的軟裝飾與硬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