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與教學探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三生教育”是一種全新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是以人為中心的、全面的、系統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時代要求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性》

  【摘要】初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初中開展“三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非常重要。通過“三生教育”,讓他們知道生命是寶貴的,從而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關注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感恩父母、報效社會。

  【關鍵詞】三生教育;初中教學;重要性

  1 “三生教育”的科學內涵

  三生教育是以學生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緊密聯絡、融為一體的系統教育,之間互為條件、密不可分、相輔相成,通過實施“三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最終實現能為自身、為家庭、為社會、為人類締造幸福生活的人生價值。

  1.1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和發展生命。尊重生命是基礎,珍愛生命是關鍵,發展生命是目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讓每個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讓他們知道,母親生育了我們、養育了我們,極不容易。十月懷胎、分娩過程所經歷的痛楚,是做子女難於想象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因為它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它承載著家人、朋友的真摯的愛,那種想活就活、想死就死的念頭是一種對親友極不負責的表現。要讓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認識個體生命和他人生命,認識生命的生老病死的過程,認識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命存在和發展規律,最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1.2 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關鍵”。生存的概念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危機狀態下的生存,涉及生存意識和逃生、救護知識。生存意識屬於人生觀和心理問題。逃生救護知識適宜於專題講座和模擬演練的方式進行。二是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人們只能處在最低要求的狀態和由此產生的意識和行為。三是一般意義的生存,也就是人的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生存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認識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義,把握生存規律,提升生存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強化生存意志,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生存觀。通過生存教育,要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的有效知識和技能,建立適合個體的生存追求,學會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學會應對生存危機和擺脫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勞動能力,能夠合法、高效和較好地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

  1.3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要使學生理解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是追求幸福生活。要幫助學生確立為個人、家庭、國家和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理想。要讓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複合體。要讓學生了解生活常識,學習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幫助學生形成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的生活追求。要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理解生活的真諦,能夠處理好收入與消費、學習與休閒、工作與生活的關係。生活是“三生”的核心,人生在具體時空中表現為生活,生活的總體就是人生,對生活起指導作用的人生觀,是解開“三生”之謎的金鑰匙。

  2 “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學家將一年齡段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時期。這時期的學生感覺特別敏銳發達,思維特別活躍,開始對各種事物提出疑問,並試圖去探索和解答,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斷,這些生理變化又引發了一系列心理變化。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在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三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安全意識方面,不知什麼是危險,更不知道什麼是“安全隱患”。於是,校園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某校一名男生,入學才一個月,夜晚到宿舍樓頂的水池裡打水,不小心踩空,跌落下來;另一所學校的一名女生,因打電話給一個男生被拒絕,氣憤地把電話砸了,然後從二樓跳下去。而某校初一新生入學不到一個月,一個年紀八個班裡面,竟有40多個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有的是在上學的路上摔斷了手腳,有的是在走道上打鬧損傷了頭腦,有的是在體有課上弄成骨折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的表現。生命教育就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在三生教育中開展各種活動進行生命教育,告訴學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要珍愛生命;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當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儘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懂得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應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正是由於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顯示出獨有的特性,決定了初中教育與小學、幼兒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與高中教育也有較大的差異。初中生可塑性強,他們正處在人生的重要轉折期,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對他們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生中展開“三生教育”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3 “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階段的教學方法

  實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必須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統一的基本途徑。我校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課,開設“三生教育”課程,保證學時,真正使“三生教育”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具體做法如下:

  3.1 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認識“三生教育”。

  通過對“三生教育”基本內容進行學理分析,由此來認識“三生教育”的地位與作用,以學生為本,對剛入學的新生進行了“生命、生存、生活”的系統的教育。有教育人士說過,在人的自然生命不斷成長完善的過程中,培養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個人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項技能,都是通過教育來獲得的。當前,不少中學生的生存能力較弱,生存教育旨在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境,強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規律,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正確生存觀念;學習有關自護、自救知識和技能,有利於遠離危險與侵害,從而使生命得以維持和延續,同時又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初中是學生獨立性和依賴性並存交錯的時期。他們一方面已產生獨立感和成人感,但另一方面,對自立帶有不少片面的理解,對父母、老師以及他人有著很強的依賴性。生活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確立正確的生活目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教育。當代中學生叛逆思想很嚴重。比如回家跟父母要錢,如果要多少給多少,就說爸媽真好。如果得不到滿足,就對父母說:“你們是不是我的爹媽?”或者說:“我是不是你們親生的?”這讓父母聽後很痛心。許多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衷,上學不用功學習,常常惹是生非,甚至跟父母“唱反調”。結合這些實際情況,在“三生教育”課上,採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換位思考,現身說法。具體辦法是,請一位同學來扮演“父母”角色,幾個同學扮演“子女”角色。讓他們自己來明辨是非,探討如何處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親子矛盾”,怎樣做才能讓家人和諧相處。通過這種教育活動,讓大多數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從而達到了“三生”課的教育目的。

  3.2 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從簡單到複雜、從概念到事例,深入淺出地、通俗易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

  我校選用“三生教育”的教材編寫得很好,知識覆蓋面廣,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介紹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學生理解和體會起來不覺得吃力,很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學《珍惜生命與愛同行》一課時,創設了兩個情景。第一個情境:2008年8月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一幅幅悲壯而慘烈的圖片。看到這些圖片,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一種悲壯的氛圍中。第二個情境:播放了媒體《生命的列車》,並讓學生輕輕撲在桌子上閉上眼睛,然後想象自己和同班同學被困在一個小山洞裡,山洞就要倒塌,只有一個人有離開的機會。而老師則隨著媒體中的悠揚口哨聲,輕輕朗誦著“不久以前,我讀了一本書,書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人生一世,就好比搭車旅行……”媒體播放完後,抬起頭來的學生們都已熱淚盈眶,有的女同學甚至泣不成聲。當問到“你會把生的希望留給誰?”時,沒有一個學生回答是自己,都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人。而在模擬寫遺言時,很多同學都寫到“爸爸、媽媽:請原諒我的不孝,我無法報答你們的恩情……”通過兩個情境的設定、音樂的烘托和教師激情的渲染,把學生的情緒、情感一步一步推向了高潮。這是一堂成功的三生教育課,它不僅僅是說教,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

  3.3 充分利用社會新聞資源,理論聯絡實際,有效地引導學生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樹立社會責任感。

  教材是一本有字書,社會生活卻是一本無字書,它本身就是一本內容極其豐富的“活教材”,使用好這本活教材,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利用課餘時間,組織部分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把生命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學生對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責任感。以培養自信、樂觀、頑強、自律、寬容、合作為主線,結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需求,構建溝通學生心理的橋樑,採取預防與疏導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個別諮詢與輔導,開設心理諮詢室,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節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4 多與家長聯絡,利用好家庭中的有利因素,溝通親子關係,排解親子矛盾,幫助學生樹立家庭責任感。

  有家庭責任感是初中生必備的思想品質,一個有家庭責任感的人,長大才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能有所作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每一個人應具有家庭責任感,,應培養初中生關心家庭中發生的事,主動為家庭分憂解難,體諒父母的疾苦,讓學生知道每一個家庭成員不論年齡大小在家庭中都應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每一個人在享受家庭溫暖的同時,也要為家庭生活美滿幸福貢獻一份力量。讓初中生具體做到主動承擔家務,當家庭遇到困難時要儘量分憂解難,不向父母提出過分要求等。多與家長聯絡瞭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對錶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從而帶動在家庭中表現不好的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家庭責任感。

  3.5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把生命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學生對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責任感。以培養自信、樂觀、頑強、自律、寬容、合作為主線,結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需求,構建溝通學生心理的橋樑,採取預防與疏導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個別諮詢與輔導,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節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6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

  “三生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讓他們先學會做人,即按照做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去為人處事,嚴以律己,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同時,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號召同學們互相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彙報,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反映,讓那些諸如抽菸喝酒、打架鬥毆、亂塗亂畫等不良行為得到有效的遏制。近年來,學校強化“三生教育”展開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歌詠比賽、書法比賽、象棋比賽、乒乓球比賽和籃球比賽等,進一步落實“三生教育”的課程化,豐富了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形成“學生天天有活動,人人有特長”的良好局面。通過強化“三生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轉變,舉止言談規範了,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了。

  3.7善於學習和借鑑其他學校的成功的教學經驗,在課堂內外開展一些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感悟,自我完善和提高。

  經常與其他學校的教師進行教學經驗交流,虛心向他們學習和借鑑成功的教學經驗,也是迅速提高教學技能的一種好辦法。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寫遺書”的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活動中以“輕生者”的身份來給家人寫一封“遺書”,儘量回想父母給他們傾注的關愛,想象“永別”之後給父母及其他親人帶來無盡的傷害和無法彌補的損失,從而在心靈上受到強烈的震撼,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貴,感悟到:一時輕生,永世遺憾!這種特別的活動,不僅形式新穎,而且教育效果顯著,真正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真切感受到輕生的可悲、死亡的可怕、懦弱的可恥!此外,還可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嘗試活動,親身體驗,如針刺疼痛的感覺;學踏板車摔倒了,自己站起來,不叫痛,繼續滑。等等***當然,跳樓等危險動作是不能嘗試的***。通過實踐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在活動中真正體驗生活,磨練自己的意志。

  4 結論

  “三生教育”是對學生養成教育的最好的途徑,它能讓學生更加珍愛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貴與神聖,能讓學生從小就強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規律,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能讓學生懂得什麼是責任,什麼是現實,能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因此,我們現在必須把“三生教育”放在首位。

  “三生教育”是一個涉及多個教育主體、多種教育內容的系統工程,既有思想教育,又有能力培養,甚至還涉及到專業知識的教育,它表現為一種教育活動,而不是以一門課為代表的單一教學活動,還需要動員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力量積極支援、齊心協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生教育”是一項具有重大現實和歷史意義的教育活動,是一項長期、艱鉅的戰略任務,是一項博大精深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三生教育”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它將貫穿於初中教育的始終。

  參考文獻

  [1] 《生命、生存、生活》 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羅崇敏

  [2] 《初中思想品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社群教育方面的探討論文
社群教育建設探究論文
相關知識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的探析論文
教育心理學探討論文
體育心理學探析論文
三生教育與教學探析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探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學探析論文
有關教育心理學探析的論文
電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析論文
與創新教育有關的探討論文
教育心理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