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歸夢寄吳檣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是陸游自蜀地東歸江行途中所作,表達了詞人在出川歸鄉途中既急切思歸又怕歸的矛盾心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閱讀材料

  南鄉子①

  陸游

  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繫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

  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鄉交舊少,淒涼,卻恐他鄉勝故鄉。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自蜀東歸。這首詞為臨近武昌時舟中所作。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閱讀題目

  ***1***簡要說明“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在全詞中的作用。***3分***

  ***2***詩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3分***

  ***3***“卻恐他鄉勝故鄉”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4分***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閱讀答案

  ***1***交代自己在歸途中***1分***,表達急切歸鄉心情***1分***,引出下文***1分***。

  ***2***初到武昌情景***1分***,仕途經歷***1分***,想象重回故鄉情形***1分***。

  ***3***表達了想回故鄉又怕回鄉的矛盾心情***2分***。詩人久別故鄉,迫切希望回鄉***1分***,但又擔心故鄉交舊離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鄉更深的寂寞與傷感***1分***。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賞析

  起調寫東歸之路。“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寫身乘歸吳的船隻,雖經過許多水陸途程,但前路尚遠。陸游在蜀的《秋思》詩,已有“吳檣楚柁動歸思,隴月巴雲空復情”之句;動身離蜀的《敘州》詩,又有“楚柁吳檣又遠遊,浣花行樂夢西州”之句。屢言“吳檣”,無非指歸吳船隻。愁前程的遙遠,寄歸夢於吳檣,也無非是表歸心之急,希望船行順利、迅速而已。妙在“寄夢”一事,措語新奇,富有想像力,有如李白詩之寫“我寄愁心與明月”。“想見芳洲初繫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想見”,是臨近武昌時的設想。武昌有江山草樹之勝,崔顥《黃鶴樓》詩,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作者設想在傍晚夕陽中船抵武昌,繫纜洲邊,必然能看見山上山下,一片煙樹參差起伏的勝景。著一“認”字,便見是歸途重遊,已有前遊印象,可以對照辨認。這三句,寫景既美,又切武昌情況;用筆貼實凝鍊,而又靈活有情韻。[7]

  換頭以下設想到家情景,而又先下一跌宕、頓挫之筆,點出這次到家,將不是添得歡趣,而是充滿愁思。作者此時本已進入老境,而這次又帶著一腔愁思東歸,所以說兩鬢又添“新霜”。而下面忽來一逆挽句:“曾是朝衣染御香。”唐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句:“衣冠惹得御爐香。”王維和句:“香菸欲傍袞龍浮。”陸游人蜀前,值孝宗即位,以三十八歲入為樞密院編修官。當時,孝宗頗思振奮,陸游亦當盛年,故於個人與國家前途都懷有希望。但不久,便是“浮雲蔽日”,“長安不見”。“曾是”句,實發自無限痛楚的回憶。下寫故鄉重到,本應首先想到與家人相聚,以“生還”相慶等等;但作者卻撇開這些,而想到“交舊少”。於是,一陣“淒涼”之感突然襲來。言外自有意在!這裡說的“交舊”,當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友誼建立在愛國思想的基礎上的知交。隨著時間的消逝,這樣的知交相繼零落。共同關心國家命運,不時相與談論心曲的人也不易找到了。這真是大可悲的事!“卻恐他鄉勝故鄉。”這一歇拍,當然出白杜甫《得舍弟訊息》句:“亂後誰歸得?他鄉勝故鄉。”但亦深含陸游自己的無限酸楚。它道出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當國家破敗時期告老還鄉所懷有的一種典型的感情。

  縱觀全詞,上半闋寫一夢境,其特點是一片黯淡,景語含情;下半闋則寫一種懸想,其特點是悽戾,純作情語。詞中虛詞“曾是”、“卻恐”,都留給讀者許多可以推想得之的東西。思歸而又怯於到家的矛盾心情交織在一起。這不徒基於個人身世,抑且關乎國家命運。這就是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


  

遊精思題觀主山房閱讀答案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閱讀答案
南歌子疏雨池塘見閱讀答案
初發揚子寄元書閱讀答案
孩子的睡眠週期閱讀答案
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閱讀答案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閱讀答案
送友遊吳越閱讀答案
曹操夢中殺人閱讀答案
告別南極不帶滴水片石閱讀答案
在夢的遠方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