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出學問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做學問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寂寞出學問》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寂寞出學問》原文閱讀

  ——《解放週末》對話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

  昨天是第25個教師節。復旦大學向全體教師發出致謝和倡議,感謝在學術領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師們,並倡導一種甘坐“冷板凳”的治學精神。

  這種倡導,關乎復旦,又不止於復旦;關乎教師,也不止於教師。

  下面是記者對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的專訪。

  記者:在教師節這一天,復旦大學為何向全體教師發出這樣的致謝?

  秦:我們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師致敬,不僅尊重教師的一般性勞動,也特別強調一個重點:不能遺忘在學術領域耕耘多年、默默無聞的教師們。這些教師沒有受到媒體的過分關注——被媒體過分關注恰恰做不出學問——因此,容易被遺忘,在這一時刻表達對他們的由衷感謝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記者:錢穆先生說過,做好學問,要“潛心十年”。

  秦紹德:是的,類似的說法不少。20世紀50年代,南京大學韓儒林先生就把范文瀾先生的治學精神概括為兩句話:“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這種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堅守學術的精神——無論外面發生瞭如何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攀登學術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堅守學術。在這個方面,我頗為自豪。因為在復旦大學的歷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學者,他們的精神,是復旦重要的精神遺產之一。

  記者:這種精神是可貴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學問?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學問嗎?

  秦:這個疑問可能來自於現在一種有目共睹的現象:學術考核時,不少教師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幾篇論文、好幾部大書,都是在有限的幾年內寫成的。但是,真正在學術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見的論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個別天才身上才能發生。我認為,在現行的考評體制下出現了那麼多的“碩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學術規律的。

  記者:也就是說,做學問來不得半點浮躁,而必須靜心求實。其實,“寂寞出學問”也是中國學界長期以來形成的優秀傳統。那麼,您認為怎樣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這方面,很多學者都有經驗和教誨。做學問,首要的是有興趣,要有對學問的熱愛。比如,陳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補編》、《全唐詩補編》,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輯錄、校勘、訂正,是非常細緻認真的學問。當年陳先生住房不寬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間,夏天沒有空調,但他又不敢開電風扇,怕吹亂紙頁,只能打著赤膊,揮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很多人說,這多苦啊,我才不吃這個苦呢。實際上陳先生是苦中有樂,這種樂趣,是別人難以體會到的。真正熱愛學問的人,即使是在艱苦和寂寞的環境中,內心並不孤單,相反,很充實,很幸福。

  記者:您倡導學者要“甘坐冷板凳”,顯然與當前浮躁的學術環境和文化氛圍有關。不少人認為,這不僅僅是學術問題,而且是整個文化和社會的問題。在這其中,媒體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麼,您認為,在當今的時代,學者和媒體之間應形成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秦:應當形成良性關係。媒體要著重宣傳學者的學術精神,恰當宣傳他們取得的學術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學者的私人生活,不要過度把學者放置在社會熱點中。媒體的過度關注會損害學者。

  記者:不少學者甘心埋首做學問,也有學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動參與公共空間為己任。

  秦:確實有好多真正做學問的學者是不發言的。我們的態度是,鼓勵學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識在媒體上講點話,關鍵是要有真知灼見。知識分子提出一些意見,對守住社會的良心、主張社會的公正,絕對是有好處的。但是,學者在和媒體互動中,要守住學術界限。學者可以通過媒體適當傳播學術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傳播掛起鉤來,不要使自己成為“媒體學者”。學者不要以為通過在媒體上的頻頻亮相,自己就可以變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對任何事情都能發表看法的“全才”。這實際上是在降低學術的影響,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原載《解放日報》2009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刪改***

  《寂寞出學問》閱讀習題

  19.圍繞“寂寞出學問”,秦紹德從哪三個方面做了倡導?***5分***

  20.秦紹德認為,學者“被媒體過分關注恰恰做不出學問”,根據文意,怎樣理解這一觀點?***4分***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說的“這種倡導,關乎復旦,又不止於復旦;關乎教師,也不止於教師”?結合全文,請談談你的理由。***6分***

  《寂寞出學問》閱讀答案:

  19.①做學問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②對學問要有興趣,熱愛學術,才能耐得住寂寞。③媒體與學者應當形成良性關係。【回答1點2分,2點4分,3點5分】

  20. ①媒體追逐學者的私人生活,過度把學者放置在社會熱點中,會影響學者專心治學。***2分***

  ②在傳播學術成果時,一些學者將名利和傳播掛鉤,成為“媒體學者”,失去學術界限,降低學術影響,暴露自身不足。***2分***

  21. ①秦紹德針對目前學界普遍存在浮躁學風,倡導“寂寞出學問”的傳統治學精神,這個倡議不僅適用於復旦大學,也適用於其他高校乃至整個高等教育領域,所以說“關乎復旦,又不止於復旦”。***3分***

  ②文中提到的浮躁現象,不僅是學術界存在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都普遍存在而應重視的問題。精心求實的作風,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也是社會其它領域的從業者應該學習的,所以說“關乎教師,也不止於教師”。***3分***
 

  

黑羊卡爾維諾閱讀練習及答案
現代文閱讀專項練習附答案解析
相關知識
寂寞出學問閱讀答案
唯有寂寞出學問閱讀練習及答案
梳頭的學問閱讀答案
以真性情做真學問閱讀答案
寂寞丹青路閱讀答案
寂寞書院冷閱讀答案
寂寞吳念真閱讀答案
不要拋棄學問閱讀答案
才能來自勤奮學習閱讀答案
為小人物的傑出喝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