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全詩抒發了詩人不辭路途遙遠艱苦,盡力國事的高昂豪邁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閱讀材料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遲,私向夢中歸。

  [注]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②輪臺:庭州歷縣.在今烏魯木齊。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閱讀題目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閱讀答案

  8.【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如“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通過描寫春風不來、人少、植被稀疏來襯托北庭連年見雪飛的苦寒的惡劣環境。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比較閱讀,考生可通過對《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景物描寫與本詩對比得到答案。這道題問寫景的角度有何不同,我們學過的寫景的角度一共是兩種:一是直接、二是間接。《白》的景物描寫是十分直接的,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與之相比,《發》的景物描寫則是間接的,並沒有直接說環境多麼寒冷和惡劣,而是通過描寫春風不來、人少、植被稀疏來襯托北庭連年見雪飛的苦寒的惡劣環境。

  9.【答案】①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忠君報國之志和思念家鄉之情。②詩歌尾聯說“勤王”就是指要竭盡全力報效祖國,而“私向夢中歸” 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想和親人團聚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即使思念家鄉和親人,但也會以國事為重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③以議論作結,昇華了全詩的情感,表現出作者把國事放在首位的愛國無私精神。

  【解析】考查對詩歌作者情感的理解,考生可結合作者經歷及詩歌具體內容來分析。尾聯對全詩的感情抒發在內容情感上起了點染和昇華的作用,全面地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在結構上點明瞭詩歌主旨,昇華了主題,言簡義豐,言有盡意無窮。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賞析

  此詩所寫,都是迴應其他人的關心和慰問。詩題“發臨洮將赴北庭”,因而詩中所敘述,也是臨洮至北庭沿途景物。開頭“聞說”者,則說明此行輪臺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著和安西有對比:自然方面,春風不到,連年雪飛;人事方面,漢使應稀。此次雖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還是第一次,所以憑傳聞寫出輪臺的寒冷與荒涼,但是調子並不低沉。

  從“連年見雪飛”至“青山過武威”寫景,但詩人並沒有直接說環境多麼寒冷和惡劣,而是通過描寫春風不來、人少、植被稀疏來襯托北庭連年見雪飛的苦寒的惡劣環境。“連年見雪飛”寫氣候之寒冷,“春風曾不到”寫其荒涼,“白草通疏勒”寫其蕭瑟,“漢使亦應稀”寫其地距中原之遙遠,揭示出西域戍邊的艱苦性。

  尾聯在內容情感上起到了點染和昇華的作用,全面地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勤王敢道遠”就是指要竭盡全力報效祖國,而“私向夢中歸”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想和親人團聚的情感。這兩句其實是回答別人“勤王道路遠,家鄉何時歸”的關懷,寫得很有創意,把忠君報國之志和思念故鄉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結構上點明瞭詩歌主旨,昇華了主題,言簡義豐,言有盡而意無窮。

  全詩從“聞說”落筆,極寫通往輪臺之路的奇寒景象和邊地風物,以抒發詩人不辭路途遙遠艱苦,盡力國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奇妙的唾液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金銅仙人辭漢歌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閱讀答案
北京南京閱讀答案侯發山
熠熠發光的虛擬現實技術閱讀答案
詣紅樓尋廣宣不遇留題閱讀答案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閱讀答案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閱讀答案
菩薩蠻北固題壁閱讀答案
謝安赴宴文言文閱讀答案
北海老街閱讀答案
北國秋葉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