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會戰有什麼真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常德會戰,中國以傷亡6萬人的代價拿下勝利,此戰成為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除了戰場交鋒外,日本更喪心病狂的出動細菌戰。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常德會戰的真相,希望你喜歡。

  常德會戰的真相

  戰死就是光榮”——師長餘程萬釋出戰前動員令

  “無論敵人施加多大的壓力,我們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1943年11月15日,餘師長髮布了一個3563字的《陸軍第57師司令部文告》。

  “我們那個團原來安排守東門到北門。”書記說起62年前的那場戰鬥,往事歷歷在目,“我跟在團長身邊,每次師部傳達的作戰指令我都奉命記錄。”

  1941年4月,21歲的吳榮凱與新婚不久的妻子作別,和同鄉董子輝、羅子桃報考駐守長沙的74軍軍醫處醫護班,“我們都被錄取了。”吳榮凱說,在瀏陽的培訓只是半年,隨後便開始了長沙會戰,之後又奉調代號“虎賁”的常德57師,師長餘程萬。

  1943年6月,鄂西戰爭結束,57師留守常德,“守備常德,與日軍必有一戰,餘師長和上峰早就料到了。”吳榮凱說,“洞庭湖是魚米之鄉,也是通往當年的陪都重慶的必經之地,日軍為了徹底打垮國民黨軍隊抵抗的信心,企圖佔領常德和洞庭湖周邊地區,是預謀已久的。”

  “1943年11月15日,餘師長髮布了一個3563字的‘陸軍第57師司令部文告’,也是戰鬥緊急動員令。”吳榮凱說,一直有人懷疑是否有這個文告,“我可以證明,這個文告不但有,我還記得裡面的內容。”

  文告回顧了57師在以往的戰爭中取得的勝利,講了得名“虎賁”師的來由,而重點則講了57師面臨的即將開展的常德保衛戰的形勢。“常德北鄰洞庭湖,南靠沅江,是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地方,在戰術上是不利於固守,但是軍人的天職是保國為民,我們決不能因為常德地形不利而意志動搖,命令不容任何人打絲毫的折扣。”62年後,吳榮凱幾乎仍能背出文告的內容,“我們的戰鬥任務就是在城外畫的直徑40餘里的不等邊五角星內,我們不能走出這個圈子,無論敵人施加多大的壓力,我們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戰死就是光榮。”

  “師長預計第二日,也就是11月16日,戰鬥會打響,當時城內還有很多百姓沒有疏散,他要求各團馬上派人護送百姓划船出城。師長特別要求士兵不能接受任何一點百姓的酬勞,只准喝杯熱水,違令者就地槍決。戰鬥打響後,如有臨陣脫逃者,可以由督戰隊就地槍決。”

  “我們為了保衛常德,爭取國家民族獨立自由而戰死,死了比生還有價值,每個人在歷史上都會留下名字,你們的父母、妻子同樣會感到光榮。軍人屬於國家,國家的利益就是我們軍人的利益,何況我們虎賁部隊,從來就沒有打過敗仗。”吳榮凱說,餘師長的文告是戰前動員令,更是57師全體官兵的集體遺書。“誰也不能否認文告的存在。”

  “先鋒”跑了——188團團長鄧先鋒悄悄出逃

  一個副營長朝天鳴槍攔住逃散的士兵,“我們就是要在這裡戰死的。我願意守德山,願意留下的不要走。”200多人跟他留下,在德山打了4天3夜,全部戰死

  戰鬥是在11月18日清晨打響的。169團團部接到第9連的電話,兩百餘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利用汽艇從石公廟向塗家湖進犯。“防守的只有第9連的一個排,排長姓苗,很勇敢,戰鬥打到18日的下午,他們擊沉了日軍一艘汽艇,打死30多敵人,日軍退了回去。”

  “打了兩天,9連已經拼了一半,而敵人卻是越來越多。”吳榮凱說,在20日早上,師部決定將第7連增援第9連,“在牛鼻灘,一部在沅江南岸,一部在沅江北岸,兩連向鬼子衝鋒了一陣子,將敵人打退了。”

  也就是在169團的陣地打得最慘烈的時候,57師師長餘程萬接到了第100軍軍長施中誠轉達的蔣介石電令:“第74軍、第44軍、第100軍應盡全力在常德西北地區與敵決戰,保衛常德而與之共存亡。”

  也是在這天,第74軍軍長王耀武見餘程萬守城任務艱鉅而力量單薄,將第63師188團調撥給餘程萬指揮,接替德山和沅江南岸的防務。“德山是常德的南大門,其孤峰嶺是沅江南岸唯一的制高點,是常德的軍事屏障,如果德山失守,我們守城部隊將徹底無路可退。188團的團長叫鄧先鋒,正是這個先鋒出了問題。”吳榮凱認為,德山守備的換防,使得常德戰局為之大變。

  就在牛鼻灘戰鬥打得激烈,需要188團打響戰鬥進行牽制的時候,鄧先鋒竟然不經餘程萬批准,悄悄向黃土店方向逃跑了,部隊也化整為零四處逃散,常德的天然屏障輕易落入敵手。“這個團有一個副營長,見鄧先鋒率先逃跑,朝天鳴槍攔住逃散的士兵說,‘我們當兵的犯了天大的法啊,軍法不可犯,我們就是要在這裡戰死的。我願意守德山,願意留下跟我的都不要走。’”

  因為不在一個師,吳榮凱跟這位副營長見面並不多,只是有過一面之緣,“200多人跟他留下了,在德山打了4天3夜,全部戰死。”在上級逃跑的時候,一個下屬的壯舉可以讓後人永久緬懷,“但他把名字都沒留全,我只記得他姓張。”

  常德會戰主要指揮官

  國軍主要將領:孫連仲、王敬久、王耀武、餘程萬、施中誠、胡璉、池峰城、張靈甫。

  日本方面主要指揮官是橫山勇。

  常德會戰中犧牲的國軍將領

  以身殉國將領:彭士量、許國璋、孫明瑾。

  在常德會戰犧牲將領中最為可惜的就要說彭士量了,他去世的時候年紀只有三十九歲,還非常的年輕和英勇。他在常德會戰中親自到戰爭的最前線進行指揮,同時還命令戰士們絕對不可以讓日軍再次靠近中國一步,為戰士們提供了良好的榜樣。在上級下達命令撤退的時候,因為彭士量的軍隊正在作戰,所以根本沒有辦法離開,為了保護住更多的將士,彭士量英勇的殉國身亡,他平時對自己要求嚴格,對戰士們卻比較寬容親和,受到了無數人的尊重,而常德會戰中彭士量的犧牲也讓人們對他敬佩不已。
 

初中一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網友瘋傳的簡單有效的減肥方法
相關知識
常德會戰有什麼真相
豫湘桂會戰有什麼影響
常德會戰的戰役背景有什麼
常德會戰的背景是什麼
常德會戰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常德會戰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常德會戰的結果是什麼
常德會戰的結果是什麼
常德會戰的結果怎麼樣
辦公室常用英語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