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實習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壤學實驗作為農林高校資源與環境類專業的一門實驗課程,具有應用性強、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特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向下挖掘後露出來的垂直切面。不同的土壤有著不同的外部形態特徵,它是土壤形成、發展和人類活動的結果。通過對土壤剖面的選定、挖掘和觀察,可以初步瞭解該土的特性,鑑定其肥力,再結合室內分析作為合理利用、施肥、改良土壤的參考。 挖掘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調查研究土壤的基本手段。對土壤剖面進行認真的、細緻的觀察研究,就能幫助我們瞭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變化情況。因此,首先在有代表性的地點***不能靠近路旁或剛施過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實際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別放置兩旁,挖好土坑後,把向陽的坑壁垂直削平,用為觀察的一面,觀察面上保持原狀,不要踐踏及堆放土壤。觀察完畢後,將心土及表土依次分別放回土坑中壓實填平。

  ②土壤剖面形態的觀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後,用刀或鐵鏟把剖面削成垂直狀態後,即可進行觀察和記錄。觀察剖面時,應先從上而下劃分出若干層次***一般以顏色、質地、鬆緊度、結構、根系分佈等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然後按層次觀察土壤的形態、特徵,並作好記錄。觀察專案主要有:土層厚薄、乾溼度、顏色、質地、結構、鬆緊度、酸鹼度、新生體、侵入體以及根系情況等等。

  我們在每個觀察地點都挖掘剖面來進行觀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則和方法。我們小組一共挖了四個剖面,下面是對其簡單描述,***具體內容請參見土壤調查記載表***:

  剖面一:地點: 武岐山 地形:下坡 底部 地勢:海拔130米以上 母質:第四紀沉積物下屬黃土 排水情況了良好 地下水位低 剖面特徵:下蜀黃土為母質的粘磐黃棕壤,剖面中有棕色或紅棕色的B層,即含粘粒量較多的粘化層,土體內有鐵錳結核;

  剖面二:地點:武岐山 地形:山腰平緩處 地勢:海拔140米以上 母質:石英砂岩的坡積物 排水情況良好 地下水位低 剖面特徵:沙岩為母質的粗骨黃棕壤,沙粒含量尤其高,生產性不良;

  剖面三:地點:空青山 地形 :山腰平緩處 地勢:海拔270米以上 母質:砂岩坡積物 植被:以毛竹為主 排水情況良好 地下水位低 剖面特徵:毛竹林下的黃棕壤,植物根系很多,剖面上也有少量的灰白色的網紋;

  剖面四:地點:空青山 地形 :山腰 地勢:海拔220米以上 母質:砂岩坡積物 植被:以次生櫟林為主 排水情況良好 地下水位低 剖面特徵:次生櫟林下的黃棕壤,土層較疏鬆,分層不明顯。

  工作概況:

  在第三小組中,大家的工作井然有序,其中組長和另外兩位男組員主要負責挖剖面和測量,另外兩位女組員負責協助幫忙,我主要負責剖面的觀察分析並記錄和後續記載表的整理和總結。對剖面的觀察和分析使我能更好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加深了我對土壤的認識,鍛鍊了我的操作能力。後續材料的整理、剖面記載表的完善,讓我對這次實習內容有了深刻理解,對課本知識有了良好鞏固。

  通過幾天的實習,讓我收益頗多。從原先了解的關於土壤單方面的理論知識到實踐,清楚直觀地重新認識土壤是一個突破。在實習過程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加我們對土壤學新的認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所學課程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該課程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識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土壤學對實際農林生產的重要性。初步瞭解了下蜀主要地質地貌和所發育而成的土壤型別。在這裡深深的感謝老師們的認真指導。

  土壤如何從岩石發育到土壤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階段,且隨著風化作用的進行,也在不斷地發育。氣候、植物、動物、人為因素對土壤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個地方的土壤的性質不會相差太大。受溫度、母巖、環境的影響,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土壤分佈也是有聯絡的。從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為磚紅壤,廣東因其盛行乾熱風,降水少,所以多為赤紅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紅壤;江蘇是黃棕壤;山東是棕壤;河北、遼寧是暗棕壤;黑龍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針葉林土。因此分析土壤不能憑空,要根據該土壤在該區域所處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們實習的幾種土壤都是黃棕壤。每一種土壤都有適合生長的植物,植物也有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最優的選擇是在適合的土質上種植適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適但又需要種植這樣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辦法,用化肥改變礦物含量,調節PH,灌溉水田,交叉種植等等,能增加產量。

  在實習中初步掌握了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實習要對考察物件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觀測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地貌和土壤的興趣。在自己動手實踐了一番之後,我們對挖剖面有了深刻的體會,找好挖剖面的適合位置,大致的範圍,挖的深度,是否垂直這些關係著能否挖好一個剖面。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技巧,靈活運用,是實踐方法,也鍛鍊學習的能力,更是對可課本知識的良好鞏固。同時,懂得和小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篇二

  在這個學期之初,我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土壤學野外實習。這三天,我們分別到花溪青巖古鎮周圍,花溪天鵝寨和南江大峽谷等地挖坑進行土壤剖面觀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型別及其重要性質,主要包括土壤的pH,結構,顏色,含水狀況,空隙度,質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體、侵入體、根系的狀況。最後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並瞭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特徵和屬性。

  通過幾天的實習,讓我得到了巨大的收穫是。第一,在野外能夠鍛鍊自己的生存技巧,雖然第一天的時候吃了許多虧,但是,的確讓我學到了許多。第二,懂得和同學老師交流,和小組同學合作的重要性。第三,這三天的野外實習的同時,也遊覽了貴州的大好河山,一覽的風姿,讓人流連忘返。特別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峽谷,更是讓我瞭解到卡斯特地形的發育特點以及阿羅多姿的景色,更是讓人回味無窮。第四,它可以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緊密的結合在一來,這樣一來可以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而使我們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後,也是從我個人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使我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並激起了我對土壤學的熱愛。

  在自己動手實踐了一番之後,我們對挖剖面有了深刻的體會,找好挖剖面的適合位置,大致的範圍,挖的深度,是否垂直這些關係著能否挖好一個剖面。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技巧,靈活運用,是實踐方法,也鍛鍊學習的能力。在觀察圖層剖面的過程中,我瞭解到真實的土層,瞭解不同土壤的土層,因為各種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種土層的特徵,讓我真實的認識我在課堂上老師所介紹的抽象理論知識。在此,我深深的感謝蘇老師的認真耐心教導。

  篇三

  專業 學號姓名日期

  實習心得和體會

  一、 實習準備

  實習工具:

  1.土鏟:挖掘土壤剖面

  2.小鋤頭:清理碎石

  3.經緯儀:確定經緯位置

  4.羅盤:確定方向和坡度

  5.捲尺:測量長度

  6.實習小本:對比土壤顏色

  7.比色卡:確定PH的值

  8.pH混合指示劑:測定土壤PH值

  9.環刀:取土樣

  10.小錘頭:用於取土樣

  11.實習記錄本:記錄資料

  二、 野外實習

  2015.12.16,週三,今天是土壤學實習周的第三天,按照一週的安排行程,

  今天我們要和15班一起坐車去我們學校的土壤學實習基地去進行野外實地實習。週三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為今天要去野外實習,這可不能遲到了。我們與老

  師約定的時間是八點二十,地點在我們學校的北一門,因為在那邊比較容易坐車去實習基地。起床後進行照常的洗漱後,我望了望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才到約定的時間,那這樣子我就可以去食堂吃個豐盛的早餐了,說到早餐我就覺得還是新食堂 三樓的早餐好吃,不過可惜的是新食堂三樓的早餐真是太貴了,吃一頓飽的竟然需要七八塊錢,對於我來說也只能偶爾去吃吃,我大部分都是在新食堂一樓吃,不過相對於三樓,一樓的味道可就差遠了。吃完早餐後我又去我們學校的超市去買了一些在野外需要的東西,比如:飲料,一些吃的,畢竟在野外是需要消耗的,及時的補充能量是有必要的。等這一切都搞定好了後,我和其他的同學一起走向約定的地點北一門。當我們到那時已經有許多同學在哪等候著了,而我也已經看到了兩輛車,那就是我們今天到實習基地去所要坐的車了。由於不是一個班級,所以人來的也不齊,我們只好在北一門等著其他沒來的同學。等了一會終於來齊了,在八點多時的天氣還是有點冷的,在外面等著也是有點受罪的,還好等的時間不久。 人到齊了,我們就分坐在兩輛車上,然後車駛向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在車上伴隨著車子的搖晃我帶起了耳機,這樣聽著歌也是一種不錯的感受,車子行駛了十來分鐘進入了郊區,這時

  的視野格外的寬闊,看著兩邊的樹木,感受著太陽照射在臉上的溫暖,這種感覺棒極了。今天的天氣格外的好,暖暖的陽光罩在身上,驅散了等人時的寒冷。車子大約行駛大約有一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了我們的實習基地,我們學校的專門用於學生實習所用的下蜀林場。從車子上下來後,就感覺到了一股寒意,這就是高處不勝寒嘛!林場的風挺大的,吹的我們不自覺地緊緊了身上的衣服。下車後老師把我們集合在一起,交代了我們上山的要注意的地方,並告訴了我們今天上午的任務。聽完老師的講話後,我們開始以小組的形式開始跟著老師登山了,我們每組人帶著自己組的工具跟著老師向上走去。我們走著走著,不時掏出手機記錄下路邊的美景,我們一起嘻嘻哈哈的打發著走在路上的時間,這也是我們加強同學友誼的好機會。在一個空地時,老師聽了下來為我們介紹了我們接下來要登上的山的名字和大概。然後我們又接著走,我們從整齊的水泥地走到了由一塊塊石板墊成的青石小路,接著我們又從青石小路走到了一片竹林中,然後我們走進竹林中,走著由前人踐踏出來的一條崎嶇陡峭的不能稱之為路的路,這條路真的是危險啊,走在上面有一種心顫顫的感覺,我們小心的望著腳下,手緊緊的抓著青色的竹子,這樣才能確保我們不會從

  這條路上跌倒,才能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就這樣子走了有四十多分鐘吧,我們終於走到了我們的目的地,空青山山頂。接下來就是我們要進行野外實習了,我們每個組都各自分好地方拿出工具開始行動了。首先選好地方後,我們用土鏟將地上挖一個大坑,然後我們進行修飾,選定一個土壤觀察剖面,有土鏟將這個面進行整修,使其呈現一個垂著於地面的樣子,而與之對面的要整修成一個梯形,再然後我們用捲尺從上到下測量著,從剖面來確定土壤分層,測量各層的寬度並記錄下來,在觀察剖面上有著些什麼東西並都記下來作為資料,接著進行拍照作為記錄,接著我們又用了所帶的工具經緯儀測量此地的經緯度,羅盤測定方向和坡度,環託、環刀、小錘子進行取土樣,接著取了一點點的土樣進行了土壤PH的測定,當這一切都完成後,我們今天上午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於是我們以小組的形式一組組的從山頂向下走去,下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尤其在這樣一個崎嶇陡峭的路上。當我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山下的人已經準備好了飯菜,我們洗了洗手就去吃飯了。因為時間的關係,吃完飯後的我們都沒來的及休息一會就拿著各自的工具再次踏上了上山的路,這次去的是另一座山,武岐山。這次我們不用到達山頂了,只需要在

  山腰那進行實習,我們又是從整齊的水泥路走到了泥石小路,走著走著我們到了一塊空地上,這裡空曠曠的只有一顆高大的樹木,我們覺得很有意味便在這裡一起合了影,當然我們的老師也在咯。雖然有點傻兮兮的,不過感覺真好。到達目的地後我們又進行了和上午一樣的行動,完成後我們再次以小組形式下山了,不過我們在下山後沒有就這樣結束,因為我們還要在山下進行實習,在選定好地方後我們接著開始,這次因為土壤的鬆軟,我們只好擴大我們的坑的長寬高,完成這個任務。終於一天的野外實習將要結束了,我們帶好自己的東西在車旁集合著,等待著老師帶領我們回校。坐在車上我們各自都有著各自的感受,伴隨著夕陽的餘暉我們駛向了學校,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學校,此時的我們真的是又累又餓了,可是我們還不能解散,我們需要把工具還到老師那裡。隨著所有的東西都搞定後我們也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寢室。就這樣一天的野外實習結束了。

  三、 實習心得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主要分析了其土壤型別及其重要性質,主要包括土壤的pH,結構,顏色,含水狀況,空隙度,質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體、侵入體、根系的狀況。 通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得到了巨大的收穫。

 

 

猜你喜歡:

實習心得體會格式範文
土壤學實習心得總結
相關知識
土壤學實習心得
土壤學實習心得總結
土壤學實習報告心得
測量學實習心得體會
藥學實習心得體會
電廠化學實習心得體會
植物保護學實習心得_植物保護學專業畢業實習總結
煤礦地質學實習心得總結
臨床醫學實習心得體會範文2
工程測量學實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