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栽培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川芎主要栽培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北等地。那麼它是如何栽種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選地整地

  選高燥向陽、陽坡或半陽山的荒地或水地均可,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前茬以玉米***陝西和玉米間種***、洋芋的地為好,如選用新荒地,早點清除地面雜草、樹根,集中燒燬,作肥料,提高地溫。進行深耕20釐米,耙平做畦。排水好的土壤,做畦寬250~300釐米高畦;排水差的土壤,做畦寬120釐米的高畦。

  繁殖方法

  川芎用莖節***芎苓子***作種。每年地上枯萎後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莖節切下來,每節有芽1~2個,每公頃用種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莖加工成商品。將種苗窖藏次年驚蟄前栽種,條栽溝深12~16釐米,株行距20~25釐米*35釐米左右,每穴放1~2塊苗,芽尖向上,覆細土6釐米,底肥每公頃15000~22500千克。

  田間管理

  種后土幹及時澆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溼潤,4月下旬中耕除草。追肥草木灰2250~3000千克/公頃,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除草,第三次7月份除草,如果作種苗用的川芎,第二、三次除草結合基部堆土,利於莖節膨大長成種苗。川芎開花時摘花,生長過於旺盛的川芎,從基部割掉部分莖稈,每叢留5~6根,以利通風透光,集中養分,保證川芎正常生長。秋天栽種,隨挖隨栽。在早稻田茬,做160釐米寬的畦,溝寬30釐米,深7~8釐米,8月中旬,天晴栽種,用兩叉的鐵耙划行距25~30釐米,溝深5釐米,栽8個苓子,株距20釐米,行間兩頭各栽2個苓子封口,每隔6-10行在行間多栽一行密苓子10~20個,封口苓和密苓子為補苗和山區栽種苗用,苓子平放或立放,用農家肥覆土,上面蓋草。南方往往在畦溝內種小麥、蠶豆類,北方在畦梗七種玉米。

  冬季管理:川芎枯萎割去地上莖,除草鬆土,上面蓋一層薄薄的土,保護川芎越冬,次年春返青後,3月初肥料充足施稀薄人畜糞一次。

  川芎的病蟲害防治

  ⑴黑土蠶

  咬食川芎幼苗,使之生長不好。

  防治方法:栽種前用致百蟲0.5千克加水25千克略浸苓子。如果發生蟲害,可用300~500倍25%的滴滴涕乳劑澆灌根部。

  ⑵白粉病

  是由囊子菌引起的,夏秋季發生,葉片如復白粉,界限不明顯,後期呈黑色小點,嚴重時葉變枯黃。

  防治方法:收穫後清園,消滅病原體。初期噴灑50%託布津800~10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7~10天噴1次,連續2-3天。

  ⑶紅蜘蛛:參見甘草病害。

  ⑷川芎莖節蛾:又叫臭般蟲,初期幼蟲危害莖頂部,以後蟲從莖頂端鑽入莖內逐節為害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初期50%磷胺乳油1500倍噴霧,或50%馬拉硫磷與40%樂果乳油等量混合800倍液噴灑。

  川芎的採收加工

  由於地區不同採收季節各有所異。四川裁後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採收。北京栽後第二年8月上旬採收。雲南第二年10~11月間地上部枯萎後採挖,選擇晴天,除去落葉,剪鬚根,泥土,節子***芍苓子***留作種苗不能日晒。按大小分開,用慢火烤乾或晒乾,幹後放在竹籮內搖撞,撞去外粗皮、鬚根、泥土即可。一般1.25千克鮮川芎得0.5千克乾貨。加工方法有先去皮潦煮和先潦煮後利皮兩種,以前者損失少,質量好,多采用。先用小刀、竹片或玻璃片將根皮刮掉,並分為大中小三級放清水中洗淨,再將各級分次倒在開水中潦煮約1-1.5分鐘,當顏色略發黃亮,根中心微呈黃白色時,立即撈出,在冷水中漂一下,使其冷卻,防止過熟腐爛。或將根彎成圓圈以不斷者為適合。如時間不夠,不能褶成圓圈。潦煮後稍晾乾,用硫磺薰一夜,然後攤在晒席上或用小繩、蔑條穿頭懸掛在太陽下晒乾,或搭架晾晒。如遇陰雨天應立即炕幹,否則變色發黴。川芎質量檢查以個大均勻、質堅、香氣濃、油性大、無過橋稈、無蟲蛀、無雜質為合格,用竹籮包裝,內襯草蓆,置於乾燥處儲存,每年上半年用硫磺薰,防蟲蛀。

 

川芎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中藥屬性
相關知識
川芎的栽培技術
川斷的栽培技術
川滇柴胡的栽培技術
川牛膝的栽培技術
川木香的栽培技術
川楝子的栽培技術
川黨蔘的栽培技術
蟹爪蘭水培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_蟹爪蘭的栽培技術
金盞菊的栽培技術養殖方法
油菜花的栽培技術和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