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藝術構想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彩陶圖案構思之精美、花紋之豐富、造型之多樣都是出類拔萃的,甘肅彩陶被海內外藝術界譽為新石器時代彩陶之冠。 那麼,關於彩陶的藝術構想,你有過了解嗎?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造型各異的陶塑

  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甘青地區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其中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塑作品。舊石器時代遺留至今的陶塑作品數量不多,但新石器時代的陶塑藝術品卻異常豐富,構成龐大而多樣的系列。而且產生時間早、延續時間長,包括了自距今8000至4000年新石器時期發展階段。

  陶塑的造型各異,種類繁多。就藝術存在形態而言,有的作品以其所塑的形象作為器物的造型,有的作品附於其他器物上,作為器物的附件***器蓋、把手等***,有的則為獨立的藝術品。就技法而言,包括了線刻、浮雕、圓雕、透雕、捏塑、貼塑、堆塑、剔刺、鑲嵌等各種方式。就題材而言,有的取材於自然界,塑造了各類動物形象,如距今40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和四壩文化出土了相當數量的動物題材的陶塑。甘肅廣河齊家坪出土了一件紅陶罐,腹中部以泥條堆塑成突起的龍形紋,呈波狀起伏,環繞於器腹的大半周,頭小似蛇,身上有鱗甲狀刻紋,中部有一隻向左上方彎曲的爪足。齊家文化的陶塑龍形紋是我國早期的龍紋樣式之一,其雛形可能源於蜥蜴或蛇之類的爬行動物。有的陶塑取材於人物形象,在早期的陶塑題材中,人像佔主要地位,一些人面和人身形狀的器皿非常獨特。仰韶文化時期人像陶塑的性別特徵多不明顯。馬家窯文化的大部分器皿的頸部製成人面,能明顯地分辨出鼻、眼、眉、耳。有的則取材於原始信仰,塑造了一些幻想中的事物或形象,如人身獸面的圖騰形象和神話形象。

  豐富多樣的器物造型

  我國最早的器物造型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湖南道縣陶釜。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製造陶器的工藝水平還很低,所以,器物造型簡單,沒有太多的變化,只限於炊器類。陶器從產生到發展的幾千年歷史中,人類創造了幾十種主要的器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生活的不斷豐富,人的需要更為複雜,陶器造型便相應地變得複雜起來,出現了從單一到多樣、從單純到複雜、從主要為了實用到體現審美意蘊的變化。器物造型主要依其用途的不同體現出明顯的特徵,新石器時代出現的彩陶器主要有炊器、盛儲器、飲食器、樂器等。

  甘肅從大地灣文化開始,創造了以飲食器為主流的陶器,如三足和圓底的缽、圈足的碗。陶器帶足是這一時期的明顯特徵,有些罐也有三足。特別是圈足碗的造型,一直沿用到現在。到了仰韶文化時期,飲食器增加了盆,儲存器增加了瓶和甕等器物,器物形式向多樣化發展,也為進入鼎盛時期的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發展奠定了形式基礎。馬家窯文化早期,彩陶的形制帶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痕跡,越是早期越是明顯。盆和碗仍然是這一時期主要的飲食器,但在後期的馬廠型別時期增加了豆,但這類器物腹部較淺,曲線呈圓弧形。半山型別時期,壺成為主要的盛儲器,它的造型凝重飽滿,近於球形,器型一般較大。馬廠型別彩陶壺顯得瘦長,腹下部內收,出現了器物折肩的風格,但製作趨向粗糙簡單,彩陶逐步走向了衰落。從器物的整體造型來看,馬家窯文化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初步的形式美原理,其紋飾與器型有機結合,每件器物在俯視時和平視時都能產生不同的整體感受。隨著彩陶的衰落,彩陶器型逐漸變小,到後期,形制變得多樣化。

  異彩紛呈的彩陶與彩繪陶

  彩繪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原始人類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人類經過社會實踐認識自然的產物。甘肅彩陶經歷了從彩繪陶到彩陶的特殊時期。從製作工藝來講,彩陶和彩繪陶製作工序不同,彩陶是先彩繪再燒製,而彩繪陶卻是先燒製再彩繪。這就造就了他們不同的特性,彩陶在地下埋藏了千年卻依然色澤如新,而彩繪陶的圖案則斑駁不清。彩陶持續不斷地發展了五六千年,而彩繪陶卻間斷地出現了幾百年時間。但是,它們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都能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

  甘肅彩陶紋樣依表現手法和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紋樣,包括動物、植物、人物、自然景物;一類是幾何紋樣,如三角形、圓形、菱形等。但從數量來說,彩陶中幾何紋飾要多於自然紋飾。自然紋飾和幾何紋飾的區別不是絕對的,前者是後者產生的基礎之一,二者都是對物象的觀察、構型的結果。仰韶文化陶器中,幾何紋、魚紋、鳥紋、鯢魚紋、蛙紋、植物花卉紋等普遍存在。仰韶文化早期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魚紋及其變體的紋飾圖案,仰韶文化中期彩陶除與早期某些紋樣相似之外,還以花卉紋獨具特色。仰韶文化晚期彩陶在中期的紋樣基礎上,新增加了鯢魚紋和蛙紋。值得注意的是,在仰韶文化晚期,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彩繪陶,彩繪以白色顏料繪製,構圖清晰,紋樣精美。馬家窯文化彩陶以各種形式的幾何紋、蛙紋、鳥紋、人紋等作為裝飾紋樣,其紋樣線條流暢、圖案優美、構圖複雜、形式多樣,成為中華彩陶的典範。在甘肅彩陶文化較晚的辛店和齊家文化中,仍以幾何紋為主導,有一些似乎與青銅器的某些紋樣有所接近,從中反映出文化的傳承與演變。

  當然,在不同型別、不同時空的彩陶中,有著不同的紋飾圖案和相對集中的紋樣。在紋飾組合和表現手法方面,可以說體現了一種無法至法的藝術精神,從嚴格意義上說,彩陶紋樣是以充分的想象重新組合,或附加變形,或省略等,顯示出特有的規律性。

  獨特的製作工藝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陶埏》中總結出“水火既濟而土合”的陶器製作過程,他還說:“一杯***陶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由此可見製陶工藝程式之多。彩陶器的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與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相對應。它的發展不是隨心所欲的,遵循“有限變形原則”而變化。這種有限,一方面,是使用目的決定的“限度”,它首先圍繞著實用的變化而有限變形,亦即變形不能超出最基本的使用目的性;另一方面,它要受器物生產的諸種條件限制,如物質生活水平、科學技術、材料的開發和利用,以及文化的發展與人的意識、審美觀念的發展等。所以,造型的變化軌跡既體現於器物的形制自身的變化中,又體現於人的造型觀念的變化中。

  甘肅彩陶的製作工藝簡單,以模製法和手製法為主,手製法佔有主導地位。我國最早的彩陶——大地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彩陶,就是以模具敷泥法制成的。但由於模具敷泥法制作工序繁複,加之坯體的形狀、大小都要受到模具的限制,因而難以製作大型器物。且製成的器物形制單調、使用效率低下,燒製過程中又往往產生開裂及分層剝落現象,造成許多廢品,因而極大地制約了陶器的進一步發展。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對陶器的大量需求,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製陶工藝逐步發展,以致這種較為落後的製陶方法被隨之而來的新工藝——泥條築成法取而代之。這是一種典型而成熟的手製成型方法,在新石器時代是使用最為廣泛、持續時間最為長久的陶坯成型技術。這種方法是先將泥料搓成泥條,再用泥條築成坯體。在甘肅境內,從距今約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開始,直至青銅時代,始終以泥條築成法為製陶的主要方法。也就是說,甘肅彩陶除大地灣彩陶之外,基本都使用這種製陶技術。

  彩陶從最初產生開始,就帶有明顯的實用功能,彩陶藝術是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而發展的。器型由單一變為多樣,紋飾由簡單變為複雜,製作工藝由捏製發展到輪制,這一過程也是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過程。從某種角度看,彩陶的產生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從中國彩陶藝術中,我們可以學習它的意象表現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構成手法;研究紋樣和圖案的發展規津和形式美法則;研究器形與花紋的關係和立體設計的規律;研究中國古代先民觀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學觀念;研究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的過程;研究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遠古文化的發展道路。這些對於我們繼承、發揚偉大的藝術傳統,探討彩陶藝術和現代藝術的關係,不僅有學術方面的意義,也有現實運用的價值。因此,中國彩陶不僅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類共同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國茶壺陶瓷藝術
彩陶藝術構想是什麼
相關知識
彩陶藝術構想是什麼
彩陶藝術構想是什麼
藝術搖滾是什麼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什麼
拉丁舞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莎士比亞的藝術成就是什麼
莎士比亞的藝術成就是什麼
古希臘的彩陶藝術介紹
具有藝術構想成分的演講稿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思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