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老子在思想上主張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著名的思想家,那麼老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老子的思想主張,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子的思想主張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無論什麼事都要遵循本源。並且要遵循發展的規律,不能強加干涉,要尊重自然。分開來講,老子的思想主張分為政治上和權術上。

  其中最為著名的恐怕就是政治上的無為而治了。他認為國家應該消極應對敵國的戰爭,不應該積極發動戰爭,最好的進攻是防禦。覺得即使和其他國家相距非常近,也最好是老死不相往來。不過這一主張受到的支援並不多,因為當時處於戰爭時期,群雄都是積極的開拓疆土,保家衛國,所以老子的思想主張不受歡迎也很正常。

  而在權術上,老子主張物極必反。覺得凡事都有雙面性,不能過於強求,否則可能會造成更加不好的後果。這個主張比較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所以時至今日依舊值得人們研究。

  當然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主張遠遠超過上面所列舉的一些,所以說,老子被後世人如此崇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很多主張已經超過了當時的社會發展,即使是拿到現在這個社會也依舊是比較先進的思想,難怪後世人會將老子神話,甚至連歷代皇帝也會特意去祭拜。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講什麼

  現在道家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由道家寶典《道德經》而來,道就是自然客觀規律,《道德經》就是一部用“道”來解釋萬物演化的規律的道家哲學典籍。

  《道德經》洋洋灑灑共5000餘字,又被稱為《老子》或者《道德真經》。

  《道德經》有上下兩冊,上冊37篇主要是道經,下冊44篇則是德經,《道德經》的思想要義為“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術”。《道德經》被譽為影響中國社會思想的三大思想著作之一。

  《道德經》中闡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道”來描述宇宙的變化,“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道就是自然之中存在的客觀規律,比如天象的四季更替。

  因而“人法自然”,人需要跟自然的規律學習,尊重大自然的規律,與生養你的天地和諧共生。道教禁止殺生,亂伐樹木,主張人只向大自然取用自己生存所需的資源,不過度貪婪的索取。

  除了上面描述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道德經》還包含了樸素辯證法觀點和民本思想,如其中“萬物皆有正反兩面”的觀點,並認為在適宜的條件下正反兩面可以互相轉化。

  民本思想則體現在“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的思想包含永珍,是我國古代哲學典籍的突出代表,為後世的哲學思想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老子不愧是偉大的哲學思想家,他的哲學思想產生了中國後世兩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老子也被尊為道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則是道家必修之寶典,為道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老子的智慧

  世人常認為老子具有其他人沒有智慧,是因為他擁有了常人不具有的眼睛。這雙眼睛看過了世間的醜態,洞悉了世間的世情。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需要勇氣的,更需要他人所不具備的智慧。老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淹沒,正是因為他的智慧在時間的打磨中越發亮眼。領越老子的智慧,超越時代的人生思辨和處事智慧,讓人能保持心的寧靜和生命的禪意。

  老子的智慧在於他遵循事物本來的發展軌道,不強求改變,只要我們遵循世間萬物,並且讓它們自然生長。以無為來實現有為。其實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引導事物的發展順著原來的軌道,自由發展,干預事物的發展,往往與事物的發展背道而馳。天地萬物都有自己存在。在發展的規律當中,只要是符合自然的,那便是最好的。

  老子強調為人處世的精神應當是舒適的,不用過分苛刻自己,更無須苛刻他人。也別過分的重視事情的結果,凡事謀定後動。這種人生的智慧要求我們,學會努力讓自己和他人開心,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讓人更懂得生活的禪意和美好。

  老子認為不強求改變,遵循自我,不是隨心所欲。人活著,要以一顆豁達的心,才能讓人活的更開心,所謂的痛苦也只是暫時的,懂得為人處世,懂得人生的意義。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間的縮影,懂得生命的智慧。
 

呂不韋和秦始皇什麼關係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何區別
相關知識
道教老子在思想上主張什麼
儒家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主張什麼
入黨積極分子在思想上的總結
入黨積極分子在思想上彙報範文
入黨積極分子在思想上彙報範文
入黨積極分子個人總結在思想上
道教老子最終死在了哪裡
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2***
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2***
獎學金在思想上的英文自我評價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