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民書法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陳曉民,男,1986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現居福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服役。自幼愛好書法和收藏,書法從唐楷書入手,廣搜博取,師古不泥,碑帖兼職,漸成以澀筆求道勁,漫筆求靈動的個人藝術風格。是部隊優秀文藝骨幹。也是我國知名的軍旅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陳曉民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陳曉民書法欣賞

  陳曉民書法圖片1

  陳曉民書法圖片2

  陳曉民書法圖片3

  陳曉民書法圖片4

  陳曉民書法簡介

  陳曉民,男,1986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現居福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服役。自幼愛好書法和收藏,書法從唐楷書入手,廣搜博取,師古不泥,碑帖兼職,漸成以澀筆求道勁,漫筆求靈動的個人藝術風格。曾參加江蘇省無錫市和江西省南昌市舉辦的軍地書法展和書法協會研討交流。先後在解放軍丶揚子晚報等報刊發表過作品,個人在軍內團以上單位多次參加過軍營書法展,並榮立三等功,是部隊優秀文藝骨幹。

  書法執筆法淺說

  執筆是正式學習書法的第一步,很可惜,書法界至今未就執筆達成一致意見。當前的主流是沈尹默主張的執筆法,這種執筆法來自於清代,但是支持者誤認為來自唐代。這種執筆法的主要觀點是,手背要同前臂形成直角以垂直於桌面。我本人對此執筆法非常反對,認為沈尹默完全誤解了古典書法的執筆方式。

  雖然蘇軾說把筆無定法,但實際上古典書法的執筆方式有三大原則必須遵守:1、指實;2、掌虛;3、腕平。

  初學時指不實,會形成拿手指頭亂挑毛筆的惡習,當然高手可以動手指。掌虛,掌心要有一定空間以利於運筆,如果手背豎起來掌心空間就沒了。腕平的原因在於發揮手腕部經筋的彈性以形成高質量點畫,如果豎起手腕那這些筋都鎖死了,字就沒有靈氣。

  具體而言,古典書法有兩種最常見的執筆法,分別對應於高桌與矮几。

  第一種執筆法我簡稱為“筷子法”,其實就是拿筷子姿勢。這個姿勢好象是拿鋼筆的姿勢,其實不是。拿鋼筆的筆桿靠在虎口,筷子執筆法筆桿靠在食指第一關節。

  古人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這個執筆法跟水平面是傾斜的,所以適合於左手執紙,這樣紙和筆基本上是垂直的。漢簡,肯定是這麼寫的。唐代,也基本如此***碑石書丹除外***。宋代,不一定了。明清,高桌盛行,估計這樣寫的就少了。

  古人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這樣寫的一個後果是,可以對著垂直平面寫字。唐代士人動輒題壁,因為有此訓練的緣故。當代書家有幾個敢題壁的?

  第二種執筆方式,我是跟典水先生學的,據說傳自黃賓虹。因為像是護士扎針,我就簡稱為“扎針法”吧。扎針法也是三指執筆,跟筷子法不同之處在於:1、執筆更靠近指端;2、虎口更圓;3、筆桿除了指尖沒靠頭了。

  古人是怎樣學習書法的?

  最大的區別是:扎針法的筆桿垂直於水平面。當然耍起來的時候也是搖曳多姿,請看典水的帖子:筆法研究系列***一*** —— 執筆圖。這種寫法,明顯更適合我們現代人的高桌書寫。

  然後對比一下兩者的異同。

  先看一下相通的地方:

  首先,發力方式是接近的。但是怎麼發力,以後會提到。

  其次,拇指都是張開的,所以虎口也都是開的。

  再者,掌心都是虛的。掌心不虛,一切免談。沈尹默執筆法的根本錯誤在此。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1、平面書寫還是斜面書寫,這個自己選擇吧,前面已經說過了。

  2、扎針執筆法水平發力方便,筷子執筆法縱向發力方便。

  3、扎針法更靈活,筷子法更穩定。

  成人學書可以直接採用筷子法,而小朋友最好先用扎針法。

陳曉民書法家
晉哀帝司馬丕的歷史簡介
相關知識
陳曉民書法家
陳曉民書法家
陳維成書法家
陳天民書法精彩作品欣賞
陳天民書法作品
陳振元書法家
陳振元書法家
陳元齊書法家
陳元齊書法家
陳小康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