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封禪的歷史事件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那麼你瞭解唐玄宗封禪是怎麼回事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唐玄宗封禪的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唐玄宗封禪的簡介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 封泰山神為“ 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玄宗親自撰書《紀泰山鉻》,勒於岱頂大觀峰,並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壇頌 》、禮部尚書蘇?撰《朝覲壇頌》,均勒石紀德。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也就是統一六國後的第三年,始皇東巡郡縣,召集齊、魯的儒生博士七十餘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議封禪的典禮,以表明自己當上皇帝是受命於天的。儒生們的議論各不相同,難於施行。於是他絀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禮封泰山、禪樑父,刻石頌秦德。頌辭稱,“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只頌功德。治道執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稱頌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環刻,頌辭刻了三面。秦二世胡亥嗣位,於元年***前209年***也東巡,又在空餘的一面刻上他的詔書和從臣姓名。刻辭為秦朝統一文字後的小篆,相傳是李斯所書。

  封禪的簡介

  這種看來簡易明瞭的儀式,何以成為歷代帝王神乎其事、無比隆重的盛典,其中究竟有何奧妙?自《史記·封禪書》出,封禪始於秦始皇之說幾成定論,南宋馬端臨更直斥“七十二家”封禪之說是“陋儒之見”,“詩書所不載,非事實”。而恰恰是司馬遷在《封禪書》開篇就寫得明明白白,封禪大典“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厥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須知《封禪書》之於司馬遷有極特殊的意義:其父司馬談因病未能隨漢武帝行封禪,作為太史官的終生遺憾,臨終前“執遷手泣”,悲嘆,“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邊夫”***《太史公自序》***此言能不使司馬遷刻骨銘心,剔抉蒐羅封禪史料,“殫精竭慮靡辭”以赴?況且司馬遷以刑餘之身,完全靠“重於泰山”的精神力量從事他的“名山事業”,使他不敢對泰山封禪著述有絲毫懈怠。由於種種原因,他未能對封禪起源作出清晰描述,但司馬父子對一這問題的探索和肯定卻明白無誤。無視這一事實,該不該算做“陋儒之見”呢?

  封禪的起源

  在中國政治制度中,封禪可說是最盛大,但也爭議最多的一項典禮。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認為,這純粹是戰國至秦漢間,齊儒憑空杜撰,併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來鞏固政權、誇侈政績的活動。但從考古資料看來,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先民築壇祭祀的習俗,是非常悠遠的。

  封禪的起源多與當時社會的 生產力和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有很大的聯絡,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不能準確地把握,因此產生原始崇拜,特別是在恐懼的狀態下,對日月山川、風雨雷電更是敬畏有加,於是“祭天告地”也就應運而生,從最開始的郊野之祭,逐漸發展到對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則以“泰山封禪最具代表。

猜你喜歡:

南北朝歷史事件有哪些_南北朝歷史事件介紹
三受降城的歷史事件介紹
相關知識
唐玄宗封禪的歷史事件介紹
三武一宗滅佛的歷史事件介紹
法國宗教戰爭的歷史事件介紹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歷史事件介紹
唐詔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唐詔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百家爭鳴的歷史事件介紹
硫磺島戰役的歷史事件介紹
趙匡胤武夫開文治的歷史事件介紹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歷史事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