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孔子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孔子做為我國的偉大聖人,不僅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響力最大最廣的思想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的孔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的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孔子的生平簡介

  孔子出身貴族,是商湯的後裔,商亡後,微子啟建立了宋國,死後傳位給弟弟微仲,其後世得孔姓。孔父叔梁紇六十六歲娶得顏氏之女顏徵在,彼時顏徵在還不滿二十歲,年齡相差有點大,這在當時於理不合,所以兩人住在尼山,後得孔子。

  孔子三歲時父親病逝,被父親的正妻趕出家門,孔子長大後深知努力學習的意義,志在學問,後踏入仕途。魯國內亂時,孔子逃到齊國,齊國大夫欲加害於他,後又逃回魯國,經過這麼多年磨練,已小有成就。與季氏出現矛盾後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旅途,先後到過衛國、陳國、蔡國、葉國等國,均未得到重用。最終回到了魯國開創私塾,專心教學。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時病逝,很多弟子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貢一人守了六年。

  孔子的小故事

  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還是認為自己的知識並不是那麼的淵博。於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洛陽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陽並不是那麼的近的,之間的距離恐怕有上千米,於是孔子到洛陽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城。準備進洛陽城的時候,他瞧見一架馬車,在馬車的旁邊站著一位將近七十多歲的老人。身穿長袍,頭髮和鬍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的樣子。於是孔子猜測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訪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禮詢問:“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嗎?”老人見這位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就有些納悶。孔子見老人神情疑惑,於是上前說:“我是學生孔丘,特地前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就是仲尼,聽說你要來,我特地在這裡迎你,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可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這以後,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師身旁,有不懂的就隨時問,而老子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知道的傳教給他。

  孔子的歷史評價

  伏爾泰:“東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國 萊布尼茨:熱烈地讚美儒學

  李約瑟:“孔子是‘無冕皇帝“

  愛默生:“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

  司馬遷: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老人養生應該從頭做起
老子和莊子有什麼區別
相關知識
歷史上的孔子是誰
歷史上的孟子是誰
歷史上的墨子是誰
歷史上的曾子是誰
歷史上的老子是誰
歷史上的劉伶是誰
歷史上的嵇康是誰
歷史上的闔閭是誰
歷史上的蘇洵是誰
歷史上的山濤是誰